
会员
多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
杨树喆 海力波主编更新时间:2019-08-16 18:57:4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要内容有:一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主要有对民族学和民间文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广西壮族的民间文学总体风貌、民族文学史观的变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二是审美人类学研究,主要内容是关于审美人类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审美理论研究研究,同时,也对艺术人类学的审美认知、人观表征以及艺术与人类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三是民间信仰与民族文化研究,本部分内容除了对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现状与改革进行研究之外,主要还对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信仰和民族文化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包括壮族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度戒仪式、壮族民间师公教与巫傩道释儒的整合等,同时,也对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红瑶身体装饰中的剪发易服的身体政治以及红瑶身体装饰与身体与家屋空间的构建、身体与南岭瑶族村落空间的构建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主要对广西传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体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多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人类学整体论视野下的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化——以广西红瑶为个案
-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壮族民歌传统与诗性思维的文明史价值
- 建设龙脊壮族文化生态村研究
- 略论文化生产力视域下的广西特色传统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 身体与家屋空间的构建——红瑶身体的空间性及其象征研究
- 剪发易服的身体政治——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研究之三
杨树喆 海力波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寻俗集:钟小馗寻趣味民俗
本书通过节庆民俗、二十四节气、生活礼仪、食在有福、技艺传承、人生礼仪五个章节分别诠释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人物钟馗为原型创造了诙谐幽默的形象“钟小馗”,以一种轻松好玩的方式讲述中国民俗之趣。书中插图均由手绘水墨画完成,以创新的手法编排整理了我国的文化遗产,表达了作者宣扬传统文化价值并愿加以传承的诚挚之心。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轻松有趣,又不失文化内涵的民俗小词典;也可通过亲子共读的方民俗文化2.8万字 - 会员
我们的传统节日·夏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农村老家,等到假期结束后,他们便回到北京上学。农村和城市的过节气氛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爷爷奶奶带月月和亮亮参加节日的活动,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很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吃节日的美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手绘中国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创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图画书,将中国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共16个节日,每卷介绍四个节日。故事讲述了以一个三代民俗文化6778字 - 会员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山西农村老家,等到假期结束后,他们便回到北京上学。农村和城市的过节气氛不同,有的风俗习惯也不同。爷爷奶奶带月月和亮亮参加节日的活动,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很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吃节日的美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手绘中国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创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图画书,将中国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共16个节日,每卷介绍四个节日。以山西农村和民俗文化5904字 - 会员
我们的传统节日·冬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农村老家,等到假期结束后,他们便回到北京上学。农村和城市的过节气氛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爷爷奶奶带月月和亮亮参加节日的活动,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很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吃节日的美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手绘中国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创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图画书,将中国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共16个节日,每卷介绍四个节日。故事讲述了以一个三代民俗文化6814字 - 会员
我们的传统节日·秋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农村老家,等到假期结束后,他们便回到北京上学。农村和城市的过节气氛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爷爷奶奶带月月和亮亮参加节日的活动,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很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吃节日的美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手绘中国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创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图画书,将中国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共16个节日,每卷介绍四个节日。故事讲述了以一个三代民俗文化6557字 - 会员
二十四节气在江南
《二十四节气在江南》是民俗学专家袁瑾和萧放共同讲解中国节气文化的传统人文读物。该作品立足于江南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产,以二十四节气在江南地域对经济生产生活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为基础,讲解二十四节气时江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民间习俗。从农事活动到节日庆典、从饮食到服饰,全面展现并总结了伴随着时节变化而孕育出的江南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该书为我国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首部解读节气文化和江南人文特色的传民俗文化1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