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现代性视域中的“没有个性的人”
徐畅更新时间:2019-08-16 18:58:59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目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以19/20世纪之交的奥匈帝国为背景,展现了一幅从具有启蒙理性特点的大市民社会向现代大众社会过渡阶段的时代精神全景图。小说主人公乌尔里希的“没有个性”的生存姿态,作为一种心理防御反应,体现了以社会内在分化和多元化为特点的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个体身份认同危机,而“反讽”则是其表现形式,它预示了几十年之后当世界进入后现代阶段时全体“地球居民”普遍乐于采取的一种自我身份确认方式,那就是在面对一切民族的、政治的、伦理的身份质询时,倾向于用一句骄傲的“什么都不是!”来回答“你是谁?”的提问,虽然他实际上可能什么都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现代性视域中的“没有个性的人”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目录
- 结语 乌尔里希的母亲就是一个墨水瓶
- 第四节 论说文主义、自我限制的失败与小说的忧郁
- 第三节 下一步的道德、伪决断与问题的循环
- 第二节 现代生活风格:科学和金钱作为能指与范式
- 第一节 乌托邦花园与自由主体的忧郁
- 第五章 反讽与忧郁
- 附:莫斯布鲁格,或作为主体半成品的世界
- 第四节 语言、乌托邦与反讽的等待
- 第三节 臭名昭著的生活的抽象化:媒体、意识形态与主体
徐畅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增订版)
本书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涉及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报章为中心;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关“大众传媒”的;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类型特征;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等。文学22.6万字 - 会员
文学理论前沿(第21辑)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本辑设立“前沿理论思潮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亚非文学的理论阐释与建构”“文学阅读与理论阐释”“批评理论与争鸣”五个栏目,共十一篇文章,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对当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关注和研究,做出新的阐释。文学23.8万字 - 会员
文学的位置:挑战与博弈
具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学:审美与历史视域》,主要围绕文学的“审美”与“历史”展开论述,文学之所以未曾被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覆盖,“审美”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理由。而强烈的审美愉悦诉诸感性,但审美经验不仅是几件艺术作品带来的心理潮汐,而且可能转换为另一种历史认知。当然,所谓的历史认知包含不同的视角与观念。审美的介入就是与这些视角与观念形成积极的对话,这个对话过程就是一文学30.5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
本书辑录了鲁迅研究、现代文学研究这两个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包括《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论鲁迅作品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论巴金的小说》《“五四”时期散文的发展及其特点》等。文学32.1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七辑)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文学29.7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诗歌通论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成果,所涉时代诗作包括建安诗歌、正始诗歌、两晋诗歌、南朝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等,研究的视角既有家族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歌创作研究,也有对诗歌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象、情感趋向的探讨。还有对山水诗、玄言诗、宫体诗、永明体等诗歌体式特征的详析。在关注文人诗的同时,也涉及到了乐府诗的成诗模式与乐歌性质等方面。文学17.3万字 - 会员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英国卷)
本书汇集的辞目主要介绍1980年后活跃在英国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并获得较大创作成就的当代作家,希望有助于读者初步了解这些作家的创作经历和主要作品。文学19.4万字 - 会员
创造社漫论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立场态度等问题;其他作家篇涉及创造社元老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从其作品以及文学27.5万字 - 会员
北京叙述:帝都、家园与现代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文学21.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俄罗斯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文学理论22万字 - 会员
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1949~2019)
本书收录了1949~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的富有原创性和代表性的史诗研究学术批评文章17篇,以点带面地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历程和基本概貌。选文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对史诗研究贡献良多,成就为学界所公认。选文既涵盖了中国各民族史诗研究和域外史诗研究的学术批评成果,也兼顾了不同阶段的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的领域、类型、层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学理论25.7万字 - 会员
西南大后方诗歌创作生态研究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文化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呈现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生态图景。文学理论20.5万字 - 会员
转换与坚守:周立波文学创作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对其生平及创作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主体分为两个部分:作家身份研究和作品研究。通过大量史料证明,周立波是一位坚守左翼立场、能及时再现他所处时代生活的作家。他个性鲜明,作品时代性和文学性兼备。本书从作家创作个性与文本出发,认为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或缺。同时,从版本学、社会学等角度,肯定了周立波在时代风云中对文艺审美的追求。文学理论14.8万字 - 会员
斯文(第5辑)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文学理论26.1万字 - 会员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2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本书是第二辑,分为特稿、专题:纪念孙楷第先生120周年诞辰、沧海遗珠、专题:《文选》研究新收获、特约访谈、会议纪要、资料文学理论2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