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雅俗际会: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共生关系研究
李建军更新时间:2021-06-11 16:49:25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认为宋元话本存在着从口头文本到书面文本,从文言底本到白话底本,从简本式底本到繁本式底本,再到繁本式录本、底本录本混编本,最后到编创式话本的演进态势。宋代话本小说(民间叙事)的娱乐性、虚构性,冲击着文言小说(文人叙事)的“补史阙”、“裨教化”,此长彼消,推动了叙事文学重心从历史叙事、纪实叙事向文学叙事、虚构叙事的转移;宋代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的互动共生,促成了文言小说的俗化与白话小说的成长,推动了中国叙事文学由雅而俗、由文而白的重大转折,为近世叙事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观念基石和文体基础。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雅俗际会: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共生关系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李建军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戎祀之间:唐代军礼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有唐一代的军礼内容及其实施情况,无论是被载入《大唐开元礼》等礼典的军礼还是未被著录的其他军礼,均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理清其礼制内容与实际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其特点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与阐释。虽然本书的讨论重点是唐代的军礼,但在叙述的过程中不仅仅囿于唐代,而是前后延伸,以求将其置于整个中古时代的军礼演变与发展的脉络之中,充分显示其继承演变的具体细节与历史地位,并对于唐代军礼与军历史21.4万字 - 会员
言不尽异: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
差异在当下的历史学研究中无处不在,差异多样化了我们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差异在改变着我们的追问方式,更重要是,差异与身份认同的连接,使得我们与研究对象之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本书是2016年举行的“写历史:实践中的反思”系列会议之二“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的讨论成果结集,它展示了当下历史研究的可能性,也呈现着差异在历史写作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浮现。追问差异,也是在追问,在历史写作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历史29.6万字 - 会员
笨学小识:田旭东自选论文集
本论文集由四个方面的研究论文组成:历史文献学术史研究、简牍帛书研究、考古研究、先秦秦汉兵学文化研究。共选论文39篇。具体研究多偏重于早期中国的先秦秦汉时期。依照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的学术方法,利用近年来出土文献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做研究是这本论文集的特点和努力方向。历史28.4万字 - 会员
战国王年问题研究
主要依据清华简《系年》中战国部分的记载,对战国王年问题进行了新的系统探讨。首先,就王年问题较为明确的诸国进行讨论,其次,结合清华简《系年》等出土文献,对一些诸侯国的王年问题进行新探讨。附录部分则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对《史记·六国年表》中史事的王年系年进行校正,以方便对《六国年表》的使用。历史22.3万字 - 会员
理论与史学(第7辑)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历史22.7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与对外关系史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第一历史25.2万字 - 会员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文集2016
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6“汉学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2016“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和“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讨会有来自26个国家的31位著名汉学家参加。本文集是对研讨会汉学家和中国学者专家发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历史26.1万字 - 会员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2020年第1辑/总第1辑)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创刊号,共收录7篇文章。历史27万字 - 会员
河西走廊水资源供需矛盾与社会控制研究(1368—1949)
河西走廊属于我国西北内陆河干旱区,历史时期人口增加、土地扩垦、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等因素的叠合交织,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用水纠纷层出不穷。本书爬梳地方史志、官方档案以及民间资料等历史文献,全面展示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的特征及社会控制机制,分析探讨国家与社会在应对用水危机时的复杂关系,力求为区域水利社会史研究提供西部干旱区的典型个案。历史15.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钟鸣旦教授(NicolasStandaert)关于十七、十八世纪中欧历史编纂学和历史纪年学交流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考察了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特殊体裁的史书——“纲鉴体”史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西方的中国上古历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这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讨论明末清初纲鉴体史著谱系和来华欧洲人对中国历史和年代学的叙述以及他们的中文史料来源,在对比二者的基史学理论27.8万字 - 会员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钟鸣旦(NicolasStandaert)关于清代“邸报”在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现存1800年前的邸报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清初生活在中国的欧洲人编纂的欧语文献,这些文献在中国汇编完成后以私人信件、报告以及翻译等形式送至欧洲,大多被收录在有关中国文化的文集中。一方面,它们记录了早期清代邸报的实貌、规格、版式、内容和使用情况,并涵盖了中文史料中未记载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们也展示了欧洲人在史学理论2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