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非洲英语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
更新时间:2025-04-28 19:26:3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非洲英语流散文学可以分为本土流散文学、殖民流散文学和异邦流散文学三大谱系。本土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呈现为破碎的、不完整的状态,异邦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遭到严重的压制与扭曲,殖民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更多的殖民性和侵略性。这三大流散文学谱系中的主体性都必须进行重构。非洲英语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是恢复人的尊严的一种努力,是探索个人之路、民族之路、国家之路甚至是非洲之路的一种努力。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非洲英语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索引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文学性、抵抗性和自传性
- 第二节 文化民族主义与现代化
- 第一节 肯雅塔与《面向肯尼亚山》
- 附录 东非文学的前夜:《面向肯尼亚山》叙事的发生
- 结语
- 第三节 非洲的主体性重构
-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主体性重构
最新上架
- 会员
《盛京时报》现代小说研究
本书以《盛京时报》(1919—1944)刊载的2844部现代小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文字总量达1千余万字的《盛京时报》文艺副刊小说。这些小说是东北地区早期报纸文学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东北时报文学发展的力证。本书重点梳理了活跃在《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上十几位东北作家,如穆儒丐、王冷佛、金小天、赵鲜文等的小说创作;还探讨了日、俄、法、英、美等15个国家21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小说展现了《盛京时报》所刊现文学24.1万字 - 会员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全书框架合理,资料详实,相关内容有及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且不少章节文词秀丽可观。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文学35.6万字 - 会员
当代文艺学的规范性基础:合法性反思及其批评实践
本书主要试图从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性建构的角度思考文学理论问题,并通过文学批评实践具体地触及理论问题。理论思考主要基于三个维度,反思社会理论视野下的文艺领域的规范性基础与合法性问题,探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危机,阐发文艺符号学的合法性命题。文学批评实践涉及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现代性与文学形式,后现代欲望与审美问题。文学18.5万字 - 会员
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长期以来遭到文学史忽略的晚清翻新小说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复原了翻新小说的创作面貌,分析了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重新评价了翻新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上工作,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于晚清小说变革与社会文化变革这一特定时代语境中来加以理解。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翻新小说是因应晚清“新小说”运动而出现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文学17.2万字 - 会员
《金瓶梅》新视阈
400年金学史崎岖坎坷,各个时代的评论既有联系又各有其特点。本书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分别对明人、清人、近代、现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21世纪的金学给予梳理,对其中的热点问题重点进行介绍与评论。《金瓶梅》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古代小说上的一座光辉里程碑。本书探讨了《金瓶梅》借径《水浒传》的文化渊源,《金瓶梅》对散曲、戏曲移植的成败得失;论证了《金瓶梅》对中国小说的美学贡献,及文学26.8万字 - 会员
《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1919—1949)
本书以1919—1949年《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为对象。以新译今译、文学史教科书、民国期刊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在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时期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此时期以新变、多元、交叉为特色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是《诗经》学、古典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经》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不容忽视。文学26.3万字 - 会员
二十世纪莎评简史
莎士比亚批评历来具有与时俱进、常释常新的特点,二十世纪莎评更是如此。本书以二十世纪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为研究对象,以布拉德雷、斯托尔、蒂利亚德、奈特、格林布拉特等重要莎评家为案例,力求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变革的大视野中展现莎士比亚批评发展的主要脉络。文学16.7万字 - 会员
中古咏史诗研究
本书从咏史意识、题材选择、社会风气、创作传统、写作技巧、文体互动等角度对中古咏史诗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中古咏史诗的两大主题——士人主题和女性主题,深入分析了这两大主题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两类主题在发展中不断拓展流变过程。同时,本书还注意到中古咏史题材的发展与其他题材存在着不同的互动关系,并着重讨论了述德、赠答、怀古、边塞、宫怨等题材和咏史之间的相互影响。文学21.4万字 - 会员
中国日记文学理论研究
自汉初王世奉日记牍出土以来的两千多年间,日记一直是我国最传统、实际效用很大,但又常常被轻视、相关理论研究也极为薄弱的写作样式和治学方法之一;期间,我国累积的日记文论资料非常丰富,且成就非凡,但零散、杂乱,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注意,也一直缺乏系统的辑录、校勘和整理。本书运用当代人本主义哲学、文艺学对话理论、言语生命动力学母语写作理论等前沿学术思想,对我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家、教育家等有心人士的日记写文学2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