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看见敦煌
谢成水更新时间:2025-05-21 12:11:06
最新章节:跋 那一抹神秘的色彩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敦煌研究院鼎力支持!新增4万字+100余幅珍稀图,典藏经典重磅回归!一书讲透敦煌艺术的源流、传承与内涵。赵声良、何家英、柴剑虹联袂推荐!从156身飞天的流云纹路到藏经洞绢画,溯源唐卡、卷轴画千年基因,解码敦煌艺术之美!本书是敦煌研究专家谢成水毕生研究之作,更有敦煌研究人合力背书,是答疑“何以敦煌?”的不二之选。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带领我们逆时光长河而上,走进敦煌这一艺术宝库。经以敦煌之躯:从莫高窟、榆林窟到麦积山,在全面考察、解析敦煌石窟群的基础上,作者带来了大敦煌视角的深入观察,为读者厘清石窟的艺术、文化脉络!纬以敦煌之魂:壁画、绢画、建筑、雕塑、传奇的第290窟,从敦煌的细节入手,多维度展示敦煌艺术成就的重磅巨制!从轮廓到肌理,全面感受敦煌的人文、艺术价值,追溯这个古老文化的现代力量。看见敦煌,同时也看见了自己。
品牌:博集天卷
上架时间:2025-01-01 00:00:00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博集天卷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看见敦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跋 那一抹神秘的色彩
- 第三节 敦煌与中国现当代艺术
- 第二节 一个世纪以来受敦煌艺术影响的著名艺术家
- 第一节 敦煌艺术对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的影响
- 第一章 跨跃“鸿沟”——敦煌与中国现当代艺术
- 第二节 栖霞山石窟:南方文化影响下的敦煌艺术
- 第一节 敦煌壁画与文人水墨画中“以神写形”的“大写意”表现
- 第一章 敦煌文化与中原文化源流探源
- 第三节 塑像开始服从于线的表现
- 第二节 线条表现壁画的立体空间
谢成水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黄水谣:沿黄纪行
本书按照黄河上、中、下游分为三辑,对黄河全流域重要城市、关键节点进行了扫描,多点和多侧面展现了黄河流域的历史性变化,文章旁征博引,有历史性的探讨,也有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方面的思考。文化18.7万字 - 会员
重构中的莒文化:理论与实践
莒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莒文化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珍贵的物质遗存,其精神亦深深积淀在今人的生活实践中,历久弥新。本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莒文化的实体内涵和表现形式,探讨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关系,追溯这一地域文化观念变动的历史过程,梳理莒文化的多样态文化资源,立足于新时期“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对区域发展的要文化19.5万字 - 会员
闽都文化与多维传播
本书作者深入体验地方文化,挖掘人文底蕴,形成对闽都古城的洞察与辨识;回过头来在创作与传播上,运用独特的”文化眼”,进行探究、拿捏与表述,尝试以多种形式与笔触,诸如辞赋碑铭、摩崖题刻、长廊文化、题记随笔、卷首前言、词曲音乐、楹联牌匾、图文读物、宣言祭文及影视作品等,试图从多种维度、多副笔墨,解读与阐释闽都文化。文化22.4万字 - 会员
秦东自然人文景观诗辑注
秦东境内华岳高耸,黄渭洛三河汇流,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素有“山河圣地,八省通衢”的美誉,不仅自然风光壮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无数历史名人诗坛巨子为之倾倒,留下了大量歌咏的诗篇;境内各县市的“八景诗”,更使这片神奇热土的自然人文景观熠熠生辉。为发掘、整理、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本书的两位著者多年以来在现存的有关文化典籍中细心爬搜、辑录,精心选择,共选取歌咏该地自然人文景观诗歌四百余文化18.2万字 - 会员
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海南历史文化》是海南大学主办的以海南历史文化为中心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在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特别是地方史研究和唐、宋、明、清等断代史研究领域产生了影响。本期为特刊,是为庆祝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暨海南大学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十周年而选取的有代表性的专家论文成果汇编,共分为“历史渊源”“文化嬗变”“黎族研究”“地方文化”“移民文化”“历史人物”“海洋文化”7个部分。文化27.1万字 - 会员
广府文化(第5辑)
广府文化是一种粤语文化,也是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地域文化。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也是广州市规划办确认的“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汇集了省内外一大批从事广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本书设有“广府论坛”、“史海钩沉”、“文化随笔”、“调研报告”、“广府文学与语言研究”、“广府美术与民间工艺研究”、“广府民俗研究”、“广府建筑与古村落研究文化20.4万字 - 会员
古村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与扶贫策略研究:以山西“三河一关”20个古村镇为中心
传统古村落、古名镇是星罗棋布的中国农村的缩影,是“乡愁”的寄寓地,也是新世纪城镇化建设的出发地。农村的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使传统乡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长在农耕文化土壤上的乡土民俗文化变成了遥远的历史记忆。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硕成果,选择山西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沿岸、长城边关“三河一关”有代表性的古村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古村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文化48.5万字 - 会员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民族文化(第四卷)
本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宏观语境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将甘肃民族文化还原到历史地理的时空坐标中,着眼于民族生活空间、生计模式与生活方式,并对处于数字革命浪潮中的民族文化现状与未来进行探讨。文化22.9万字 - 会员
丝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
本书是作者采取文献梳理和实地考察结合的方法进行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研究的一次尝试。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陇山开始,到玉门关、阳关结束,作者对考察沿线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人文要素类地名计160余条,逐一进行考察和实证。由于作者自身的学术积淀和研究方法难以达到对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地名文化巨细无遗的程度,因此疏失在所难免。其中错误和未尽之处,敬祈海内智识,不吝赐教。文化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