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入“主流圈”的成功之道(2)
一个人在群体当中生活,同样也需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需要像传媒专门制造新闻那样,制造出一点轰动效应。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出现了凤姐、犀利哥、芙蓉姐姐之类的网络红人。但是,人在职场混,如果过分出位的话,注定不会有好果子吃,那么,怎样才能既吸引人们的注意,又不会造成千夫所指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有能够在格子里面跳舞的控制力。
八年前,于莎莎茫然地站在上海的大街上,她向自己提出了一个设问: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我在这个城市里,能找到一席之地并有所作为吗?
八年后,于莎莎通过一步一步地努力,终于实现了她自己的愿望,不仅在这个城市里安了家,并且成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副总。至今,她仍然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在上海大街上茫然徘徊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于莎莎,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去工作。但是历史总是在制造戏剧性的结局,命运给她安排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于莎莎进入一家生产纳米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做销售员。
因为于莎莎的英语口语能力较强,再加上她为人和善,有亲和力,她在这家公司迅速打开了局面,承担了几次与外商进行的重要谈判。由于她的工作能力很强,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于莎莎发现,正是因为自己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所以很快吸引了主流圈的注意,同时,正是因为得到了公司上层领导的重视和提拔,也让她更自信,有胆量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所作为。
在上海这家公司里工作到第六个年头时,于莎莎实现了自己人生事业的第一个崛起,她担任了销售部经理,并经常在亚洲、欧洲等地出差,由于她的谈判能力很强,在她的带领下,销售部整体的业绩节节攀升,两年之后,她被董事会任命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于莎莎从一个灰姑娘,成为一家高新科技企业的副总,她之所以能够在职场中挥洒自如,关键在于她能够吸引主流群体的注意力,得到主流群体的赞赏,主流人群可以在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卓有成效的信息支撑、知识支撑和智慧支持。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就可以发挥个人的综合实力,在公司的工作中,提升整体品位与格调,能够集中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
肖永是一家生物技术高新技术企业的秘书。他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所以毕业后就想到高新技术企业做技术工作,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他阴差阳错地在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当了秘书。刚来时自己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形势了解得不多,后来随着自己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不断增多,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
肖永说自己在这个公司里,是主流群体中的一分子。既然在主流群体的圈子里工作,就要知道,自己如何做到服务到位却又不越位,这真的是一种修炼。因为一方面,自己要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助手,另一方面,自己还要能拿出真知灼见来,真正地起到智囊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考验。
肖永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就开始用心地学习各种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通过学习,肖永发现,自己所在的公司虽然号称为高新技术企业,其实自主创新能力并不强,高新技术人才也很缺乏,在产业技术的主攻方向上,思路也不清晰,真正能领军的人物更是很少,并且公司在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集约化程度、营业额、市场认可程度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上,都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于是,他向上司建议:在原则的问题上,不管公司在经济上有多大的压力,都要适时地强化研发资金的投入,聘用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公司工作,对那些真正能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研究的人员要重点关照,一定要把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这两个特点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司在行业里有所作为。
在具体操作的问题上,肖永也拿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人才引进与技术创新的问题,肖永说在企业的可持续研发过程中,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企业要搞好原始创新,这要求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有足够的后续研发力量来做补充,这样才能搞好自主创新。肖永说自己通过朋友关系,已经说服了几个行业里的海归人才,他们可以参与到公司的创业中来。肖永把提前拟好的人员名单转给上司看,上司看了直点头。
对于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肖永建议上司,一定要搞好相关服务的发展,否则相关服务的相对滞后,也会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肖永说自己已经把公司的服务能力与产品特点,与两家国内的客户做了沟通,对方已经对公司的产品和后续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觉双方有合作的可能,并且有意在近期来公司面谈。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肖永建议上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市场的扩大,更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在增强创新意识的同时,又强化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就能够让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上司听了肖永的建议,肯定了肖永的想法,并让肖永抓好落实。肖永把几件事都落实到位后,上司与同事都对肖永敬佩不已。肖永说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肖永已经是这家生物公司的副总了。肖永说自己所在的这家公司,自成立之初发展到现在,也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公司已经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里的研发水平已经做到了世界领先,甚至比国际的技术还要领先很多,公司每年都有几十项专利和发明,并已经形成了产业联盟。公司早已度过了生存阶段,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核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体现。现在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增值和服务作用已经大大增强,公司正处于大发展阶段。
一个人在公司中奋斗,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既能吸引主流群体的注意力,又不会引起众人的反感。这实在需要一种修炼,能够恰当地引起主流群体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情商的体现。
适可而止,切忌卖弄
人在职场奋斗,也有一种“仗剑走江湖”的感觉。这时的你,既要大胆地秀出你自己,又要懂得适可而止,切忌卖弄。身在公司江湖,你要懂得,推销自己和推销商品一样,一定要讲究方式和包装。一般来讲,公司的领导多半有阅人无数的眼光,领导是喜欢千里马的,但是,即使是一匹货真价实的“千里马”,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一定不要在领导面前处处逞能,给领导留下一种目空一切的感觉。
当你懂得了这一层道理,你这匹“千里马”就一定不会被埋没,你会慢慢地被领导这个“伯乐”相中,那时候,你“日行千里”的才能一定能够得到发挥。否则,就算你是名贵的“汗血宝马”,领导也会因为你喜欢卖弄,而弃之不用,那时候,你只能是一匹推磨拉车的“平庸之马”,如果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千里马的命运岂不悲惨?
常亮在一家生产太阳能的公司做职业经理人,谈起自己当年刚进公司时,因为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在工作方法上不恰当,引起了很多同事的误解。同事因他处处喜欢表现自己,卖弄才华,很是看不惯。于是在工作中,他既得不到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也得不到董事会的强力支持,能力很强的常亮四面楚歌,成了孤独的英雄。
后来,每当常亮回忆起那一段日子时,他说,当初自己实在是太年轻了,根本不知道领导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上时,并不是说自己的面子有多大。其实,自己当时的那种“风光”,都是职位带来的,对于这一点,常亮也是在多年之后,才品出其中的滋味。
常亮说,正在职场中打拼的很多人,可能都会忽略这一点。如果一个人没有搞懂他在公司中,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除了个人的努力与才干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得到了公司领导层的信任和培养。平台是公司给的,人在公司里工作,也如同江湖,机会需要时刻把握,但是,很多人都错了,认为能力是自己的,是公司因为有了自己,才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带着这种想法工作的人,早晚都会被自己紧紧抱着的傲慢拖垮,很多不得不被迫辞职的职业经理人,大多数都是上了傲慢的当,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
常亮说,在适可而止地表现自己与切忌卖弄这个问题上,自己当年就没有把握好分寸。因为他认为,自己如果不表现一番,上司与同事或者会说他没能力,或者会说他没有突出的工作业绩,自己也可能因此而被换掉。
当常亮认真地表现一番过后,发现事情进展得不理想,所以他真的引起了同事们的误解。同事们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背地里说:“活都让你常亮干了,我们什么事都没干。”常亮听了,内心非常失落。因为上司给他空间与权利就那么大,有些事办不成,实在不是他的原因。最后常亮说,他感觉自己被架空了。当时,他的心态很复杂,当他亲自体验过这其中的滋味以后,觉得人在职场,有很多时候都是挺不容易的。
从那以后,他认真总结经验,开始处处谦虚,遇到问题的时候多争取董事会的意见。后来,经过他的一番努力,他的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董事会成员的认可。聘任期满之后,董事会一致同意,与他续约,让他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由此可见,员工勇于承担,敢于向老板推销自己,力求脱颖而出,这本来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切忌卖弄,在工作上一定要选择“踏实”的态度。因为“踏实”并不代表头脑木讷,也不代表缺少竞争意识,相反机会的门常常为“踏实”而打开。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机会都很多,机会就像蒙尘的珍珠,虽然你无法一眼看清它可贵的本质,但是机会会自动地走向“踏实”的人,并会自动地抖落它身上那些障眼的灰尘,而向“踏实”的人展开它迷人的微笑。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切忌卖弄,否则每当机会来敲你的门时,它看到你在卖弄,机会也会远远地跑开。
意识到要适可而止,懂得了切忌卖弄,你就能够含蓄、迂回地表现出你的才能,既让老板关注到你的能力,同时又不会太过张扬,这其中的“分寸”很是耐人寻味。至于如何把握这个神秘的“分寸”,则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得到老板的青睐,不至于被打入冷宫。
别让“小毛病”出卖了你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个人的身上能没有一点“小毛病”?这些小毛病有的已经成了人的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下意识,久而久之,人们会对自己的“小毛病”熟视无睹。这种现象,在公司职员中相当普遍地存在,很多小毛病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有被这些“小毛病”出卖的风险。
纪军是西安一家广告公司的副总经理,谈起自己当年在职场打拼时的经历,他说能力强的员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
纪军说,以前自己是员工时,也并没有感觉到员工有点小毛病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现在转换角色了,轮到自己当领导,开始管人管事了,就突然意识到,如果每天都有一些员工在聊一些无聊的事的话,他就非常不能接受。因为他当年就是利用大量的时间做业务,很少跟人胡侃,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员工也应该把时间有效地花在工作上,这样的员工才算称职。于是他明确地跟员工讲,不要在工作时间聊天,更不应该聊一些无聊的话题。
刚开始他觉得自己的要求还很有效果,但是没过多久却发现,有一些员工上网聊天的瘾很大,即使公司明令禁止,他们也会同时开好几个界面,发现领导走过来,马上点开另外一个窗口,领导走了之后,照样聊天,甚至在QQ农场上偷菜,搞得不亦乐乎。这样的员工让他碰上好几个,员工自己也很尴尬,作为副总的纪军也很难受,罚款吧,感觉有点让员工难堪,不罚吧,自己的威严扫地,所以,纪军为此也很郁闷。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纪军还是决定要整顿纪律,工作时间开小差的员工,一旦发现,绝不姑息。结果,在纪军痛下决心之后,有好几个老业务也很不幸地撞在了他的枪口上。可是,既然是纪律,就要一视同仁,所以他只能上演了挥泪斩马谡,把那几个跟了他好几年的老业务除了名。
纪军说,在公司里,有很多老业务员都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这些人都是在小毛病上吃了大亏。当人们对自己的小毛病毫无察觉的时候,久而久之,小毛病就会变成老毛病。小毛病就好像病毒,能避免是最好的。虽然说小毛病在让人生病的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但是如果懂得改掉小毛病,这种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在电视里,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当大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它几乎是以站立、行走或者奔跑的姿态出现的,即使当大象生病时,它也还是会保持一种站立的姿态。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当然有。那就是大象的巨大体重,决定它必须站立着忍耐。如果一旦大象倒下去,它巨大的内脏就会因自身巨大的重量,而互相产生挤压,这会让它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除非到了生命的终点,大象是不会倒下的。这个故事说明,小毛病不小,人一定要正视错误,并及时地改正它,这样才不会被长期积累的错误压垮。
纪军说自从自己处理那些有小毛病却屡教不改的员工后,公司的精神风貌为之焕然一新。纪军说,员工身上有一些小毛病而不知改正,其实就像是埋下了一粒恶习的种子,长此以往,这粒恶习的种子就会开花结果,并危害到其他,所以员工有了小毛病,一定要正视自我,努力做好修枝剪叶的工作,积极地去改正自身的种种错误。在错误中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这样他才能修成正果。毕竟改正小毛病并不难,当意识到自己有小毛病时,你只要懂得改正,或许只用1秒钟的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可见,当“小毛病”一旦演变成职场陈疾的时候,就算领导再宽容,也不能起死回生。所以,当你发现了自己的身上存在着“小毛病”的时候,不要不把小毛病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