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备战篇——职场自我修炼(5)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经验的丰富,你就会发现,高薪水、好职位、多休假只不过是一个表象。如果一个人从不认真思考工作对生命的意义,也无法从工作中获取快乐,那么,即使有再多的优厚条件,其人生依旧有很多遗憾与不满足。
没有完美的工作,我们也不必因此气馁。有人说过这么一段深刻的话:“完美的工作不是生活的标准,而是心灵的状态,完美的工作就是处在一个能配合你个性及价值观的工作环境中,将你的才华运用到你最愿意付出热情的兴趣上。”
正因为没有完美的工作,我们才需要努力让它更完美。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一般人只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愿意在工作上投入50%以上能力的人,是值得全世界人脱帽致敬的;至于100%投入工作的人,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出几个。”
从卡耐基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能100%完成任务的人,是相当可贵的。虽然比起极少数主动找事做的人,他们稍逊一筹,但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朱迪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场,看现场,还要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她仍认认真真地去做,毫无怨言。
虽然她是设计部惟一的女性,但她从不因此逃避重体力的工作。该到野外,她就勇往直前;该爬楼梯,就是25层她也从不畏缩;该去地下车库,她也从来不说二话。朱迪从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上司安排她为客户做一个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接到任务后,朱迪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三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
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三天后,她带着满眼的血丝把设计方案交给了上司,并得到了肯定。因工作认真,朱迪很快就被提升了,薪水也随之翻了3倍。
后来,上司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张,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因此推掉这个工作,我可能会把你辞掉。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样工作认真的人!”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海军军官大步走进宽敞的办公室,他是应召来见海曼·里科弗将军的。
坐定之后,将军让这位青年军官挑选任何他希望讨论的话题。于是,他们讨论了海军战术、航海技术、时事、音乐、文学、电子学和射击学。谈话过程中,将军总是注视着青年军官的眼睛,不断问这问那,常常问得这位青年军官瞠目结舌。谈话结束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院学习成绩怎样。
“先生,在820人的年级中,我名列第59名。”年轻人不无自豪地说。
“你竭尽全力了吗?”
“没有。”年轻人坦率地答道:“我并不总是竭尽全力的。”
“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将军瞪大眼睛,看了青年很久很久……
这位青年海军军官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卡特。
“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里科弗将军提出的这个问题强烈地震撼了他,使他终生难忘。此后卡特一直将“竭尽全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鞭策自己顽强地学习和工作。
青年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可很少有人扪心自问:我竭尽全力了吗?如果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那么,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善于策划的人才能把蛋糕做大
许多业界人士把“做事有条理”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做事有条理的人总能以最少的人手、最少的消耗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殊不知,他们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手,而是如何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做事没有条理、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时间就打开,就没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这么说来,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为猴子会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于是它就没有希望尝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合适的机会到来。
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连最起码的等待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和猴子也没有两样。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个人。
一个是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颠东倒西,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了整个公司。他的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公司里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相反地,如果尽煎一面,不加翻动,将粘住锅底或者烧焦。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煎熟后,再起锅。
不光烹调需要秘诀,做一切事都得如此。在完成准备工作,进入实战阶段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如今的世界是策划家的世界,只有那些办事有秩序的人才更接近成功。那些思维混乱,做事缺乏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正确对待“赢”:胜利意味着超越自己,而非打倒他人
“输”让人难受,但有很多人在“赢”了之后却备受折磨。他们在“赢”了之后感觉自己很自私,总是千方百计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表现自己的利他精神,甚至还要装出一副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来加以掩饰。
事实上,每个人都自私的一面,没有必要假装不自私。况且,凭借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功并不含自私的成分,问题是在你怎样与自私抗衡,又不觉得内疚,而无须采用不必要的激烈手段来证明它不存在。为了要赢,每个人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是什么人。
小时候我们所学到的第一个关于“赢”的概念,就是其他人必须输。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往往只能有一个胜利者,就像体育比赛,除了冠军,其他人都算输了。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无须打败他人,就可达到远比自己所想象的还要成功的地步。
某单位每到年终都要搞一次大张旗鼓的“评优活动”,评上“优”的人可以获得一份很丰厚的奖品或奖金,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人便可长一级工资,因此人人都很关注这一时刻。而每逢评优的这几天,老刘总要想方设法找个理由不参加评议和选举,因为老刘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能力强、人缘好,所以一般这些“优秀”、“先进”之类的荣誉总能轻易落到他头上。可老刘却越来越害怕自己再“闪亮登场”了,一来荣誉老是被自己一个人把着,未免显得自私;二来“优秀”的名额有限,有自己的便没别人的,光是点奖品,奖状倒也罢了,现在又跟长工资挂起了钩,大家谁不在意?自己怎好意思老不给其他同事机会呢?于是,干脆借故不要参加评选了。
老刘的问题就在于对胜利这件事采取的态度不对头,因为胜利对他而言,意味着要打败某些人,他因此觉得很不仗义。
人们惯于用含暴力色彩的名词来形容赢了对手的事,总喜欢用诸如,“让他出局”、“把他打倒在地”、“扳倒他”、“杀他个措手不及”之类的句子来形容,这使得人们对成功感到格外的内疚,也因此使他们的胜利感到大打折扣。
邱吉尔说:“没有人希望做个失败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争取胜利。”其实不仅有责任,而且有权利去争取胜利。只要我们在以正确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没有必要为了胜利而内疚,更没有必要假装不自私。
对于那些没有成功的人而言,你不应该独自享受成功,而是应该将好运与大家分享。每个人都很熟悉反映这类态度的话。例如:“老刘今年又评上‘优’了,怎么给大家表示表示呀?”老刘对这样的话是最熟悉不过了,同事们的意思就是要和他一起分享他的部分成功,这种要求有时也是合适的。然而老刘却这么认为,没有他们的拥护和投票,我怎么能年年当上“优胜者”?他总是忽略自己日以继夜努力工作的情景,俨然把成功看作是同事们“捧场”的结果。
作为一个成功者不幸的一面,就是在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时,便很少想到自己的艰辛。辟如上例那位老刘。这其中虽然运气占了一小部分的原因,然而却也绝非运气使然,大可不必过分理睬那些带着酸葡萄口气的同事们。可悲的是老刘每次获得荣誉后,总要在同事们的调侃鼓动下“大出血”一次,花费的金钱恐怕早已预支了他的下次奖金。
人类最伟大的一些成就,往往都来自于克服个人问题的艰苦时期,还有度过从黑暗到光明的内心挣扎过程。而正是因为经历过克服个人问题的艰辛而获得的胜利,则可以帮助他免除打败他人时所经常随之而来的内疚感。
那些能战胜自己并努力克服人性弱点的人,往往可以享受到最大的成功。成功的人处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时,至少不会假装自己全无缺失,他能接受自己能力有限这个事实,而且致力改善,但却绝不会假装不自私。
许多能够克服自己的缺陷与疑惑,最终获得胜利的人,经常能提供给大家启示,创造一些充满谦逊精神的作品,和别人分享他们的经验。胜利意味的是超越你自己,而非伤害他人或利用他人。但是,你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处理与别的同事,特别是那些失败的同事相处的问题,如此你才不会生活在“自私”的阴影之下。
追求完美:成功者的想法和要求
办事追求尽善尽美,是成功者的想法,也是成功者的要求。如果你能这样想,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自满。因为很少有东西是完美的,即使是最好的产品也有缺陷。然而,如果你设立了这样一个完美的目标,你对品质的意识就会提升,做起事来也会变得非常认真,因为你追求的是把事情办得更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追求完美无缺素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做到“还可以”就草草了事,或是半途而废,那就很难成功。
在工作中应该追求完美、追求满分。不完整的工作成果不仅会给别人添麻烦,而且对自己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人类的历史有不少悲剧,都是那些工作不可靠、不认真的人苟且作风所造成的。有人曾说:“无知与轻率所造成的祸害,不相上下。”许多青年人的失败,就在这“轻率”的一点上。他们念念不忘的,是想寻得较高的位置,较大的机会,使自己有“用武之地”。他们常对自己这样说:“我们在平凡、渺小的职务下,枯燥、机械地工作,有什么意义呢?根本不值得去拼搏!”因此,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他人的审查、校正。这样的人,难于升到优异的位置上。
凡是出类拔萃的青年,对于寻常、细微的事,都能认真思考,不肯安于“还可以”或“差不多”,必求其尽善尽美。他们能在简单、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大机会,作出大成绩。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捷、更可靠,自然能吸引上司的注意,博得领导的赏识。他们每做完一件事,都能勇敢地对自己说:“对于这份工作,我已尽心尽力,可以问心无愧了。我不但做得‘还好’,而且在我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对于这份工作,我能够经得起任何人检查批评。”
巴尔扎克有时是一星期时间只写成一页稿纸,但他的声誉,却远非近代的某些不严肃的作家所能企及。狄更斯不到预备充分时,不肯在公众前读他的作品。这些都是人们务求尽善尽美的美德。然而不少人对于职务、工作的苟且、潦草,借口时间不够,这是不对的。因为,时间足够使我们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好。
如果每个人在工作上,都能尽至善之努力,以求得完美的结果,那我们的生活一定变得更完善,更充实。
追求完美,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如果面临失败,要及时自我反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认真检讨,要不断注意技术上、精神上、生活上存在的缺点。
其次,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要有别人一提起,你就能紧跟着联想起来的绝活。
再次,万一失败,要有挽回残局、减小损失的准备。为了预防万一,要事先准备好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等等多种解决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的方案,不可孤注一掷。追求完美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不管任何事,任何人都无法一次做到尽善尽美,要反复、一次又一次地实践,不要老顾盼自己离“完美”还有多远,现在可以打多少分,这样不好。成功需要靠时间和努力的点滴积累,把“完美”当作一种目标装在心里,然后埋下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达到完美境界的过程中,有许多人为的因素,也有很多现实生活中不能克服、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无法坚持,不做自己不清楚的工作的基本信念,就会因为工作量或处理产品件数的增加,而顾此失彼。
办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该办的事尽早去办,该了结的尽快了结,有这种工作和生活态度的人,处处会受到别人的信赖和喜爱。追求完美无缺,并能画龙点睛,锦上添花,这是事业成功的因素,也是个人能力的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