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涤清尘虑,寻回初心(2)
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巧遇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对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并以鲜花供佛,依据经典,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每天我来寺礼佛时,感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的清凉,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心慌意乱。请问禅师,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才能够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后的花梗很难吸收到水分,鲜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这样的。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只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欣喜地施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导,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无处不是禅意,又何必非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有人说: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也可以活得很快乐,那么就能保持内心宁静和安详了。有很多人是需要靠着外在的麻醉和热闹,来感觉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充实的人,对于声色犬马则有免疫力。灵魂若找不到目标,就会迷失;拯救自己的灵魂,比得到全世界更有价值。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穿行,在嘈杂喧嚣的环境中忙碌。我们渴望在疲惫的奔波中获得轻松的释放,在夜深人静的安宁中为自己莫名的孤独找到平静的理由,我们甚至期待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出现向往已久的辉煌,幻想着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我们不停地在为我们的心灵祈祷着,因为只有心灵的不懈和满足,才能使我们感受到人活着幸福的意义。
人生并非尽如人意,我们常常感受到生活中有太多难以排解的无奈和缺憾。也许是梦想得不到实现,也许是得到的离你所期待的相去甚远,但是我们总是能够在这样的无奈中坚持着,我们承认自己的平凡,却不曾放弃追求哪怕只是瞬间的完美。其实,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我们就不会去过分计较耕耘与收获的比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奈和缺憾,人生也就会多了很多乐趣。
把一切不如意看作是自己心灵提升的过程,自己顿悟的过程,把自己的身心沉淀再沉淀,直到沉淀成一池清水,纯洁如初!
让心灵平静归于自然
找点闲暇,可以让心灵平静归于自然;积点闲钱可以让生活恬淡有味;忙里偷闲,可以让身体轻松愉悦;来点闲情,可以让日子如白云悠悠,宠辱不惊;功名利禄等闲视之,可以让人生淡泊宁静;做个等闲之辈,可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命需要许多角落,而闲适是一个不起眼的抽屉,尽管里边没有因为仰仗物力所获得的财富、地位和高贵,但至少能让自己在忙碌的世界保留一份从容和宁静,供心灵自由信步出入。脚踩大地,身在人世间,心存星空处,忙里偷闲,闲庭信步,没有观众只见心灵独舞,独成一幕婆娑风景。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病苦。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觉到它。
卸下面具,放下包袱,活得自然一点吧
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你本来是用灰尘、沙子和泥土制造出来的,你还想成为比灰尘、沙子和泥土更多的东西吗?—毕希纳《给思想者》
这话乍一听,似乎不太“鼓舞人心”,有几分颓废之意,细细琢磨,却很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深谙人生真谛。
人本就是自然的产物,来自于泥土,最终还要回归泥土。
活得不自然的人,常常自视甚高,总妄图以征服者自居,以地球的主人自居。
“征服大自然”,这就是人类喊的一句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口号。事实证明,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征服,都会带来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一场场日益肆虐的沙尘暴就是明证。如今,在大西北植树种草恢复生态平衡,则说明现代人已经懂得,还是活得自然些为好。
群体如此,个人也不例外。有句俗话说“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现代科学也证实,一个人的肉体价值:脂肪能造七条肥皂,石灰质能刷白一小间房,碳含量能造20磅焦炭,磷含量能造2200根火柴,铁质可铸一枚一英寸铁钉,还有一小勺硫磺。
多想想这句俗话,想想这一组数据,会有助于使一个人活得自然些,远离骄狂、虚妄、征服者的心态,与他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
《菜根谭》说得好:“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活得不自然的人,多是欲望重压下的苦力。
加拿大的飞人约翰逊,要是能自自然然地训练,自自然然地比赛,将是享誉一时的世界田径一流高手。可惜他求名太急,不“自然”地服用了兴奋剂,结果终身被禁赛,身败名裂。
尼采说:“人生的幸运,就是保持轻度的贫困。”当一个人被非分之欲烧得不可自已的时候,想想尼采这句话,会有助于退烧降温,回归自然。
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非自愿,去更非本意,几十年光景,稍纵即逝。自然地来无法选择,自然地去又无法抗拒。人,唯一有所作为的就是在有限的生涯中争取活得自然些,如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活得潇洒些,好似“山间明月,江上清风”。卸下面具,放下包袱,活得自然一点吧!
唤回童年的纯真
人的本性是纯真、清净的,但常受后天环境所影响。若能常保赤子之心,良知良能即能发挥出来。
有两则小故事,很值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则是描述一位太太,因为要帮先生的事业,而无法亲自带孩子,于是请了一位很有爱心的保姆。那是一位很年轻的小姐,她十分用心地带那可爱的小宝宝。每天当她要回家时,都会很自然地把孩子搂过来亲亲说:“明天见喔。”然后才搭车回家。
有一天,这位太太回来晚了,因那位小姐又跟别人有约,所以匆忙地向小孩说了再见,就转身跑出去,进入车内。没想到那孩子也跟着她跑出去,追着车子放声大哭。
车子刚开动,突然又停了下来。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看到那位年轻的保姆从车内走出,将孩子搂过来亲了又亲,然后挥挥手说再见。那小孩原本哭得泪汪汪的,这会儿竟然笑了。
小孩的这种表现,就是天真之爱。每天他都以亲亲、再见和保姆结束一天愉悦的相处。因为那一天比较不寻常,小孩就觉得很不习惯。人的习惯就是这样从小培养出来,而且觉得所得到的是应该的。如果失去了,就满心不甘。这是受后天环境培养而形成的。
另一则故事是:有位妈妈带着小女儿到饭店,点了菜正要吃饭时,小女孩天真地问:“妈妈,我们是不是要祈祷呀?”
妈妈看到饭店里那么多人,要在这里祈祷实在很不好意思,但又不方便对女儿说。正在犹豫之际,突然听到老板大声地说:“妹妹,你可以祈祷呀。现在就可以开始。”
小女孩就以天真、稚嫩的声音,唱起诗歌。在饭店用餐的人看到她那么可爱,也都放下碗筷,静静地听她唱歌。小女孩唱完后,大家都露出愉悦的笑容。
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她的诗歌祈祷,让饭店里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饭店里原本是喧哗、吵闹的,只因为有这么一位天真小女孩的歌声,让大家虔诚的爱也同时启发出来,这即是清净的本性所发挥的良能。
可是,我们不仅忘却了童年的那份童真,也早没了少年时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抱怨、有太多的不满去发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我们就像一个个不停旋转的头陀,从不肯休息一下,从不肯放松一下。我们自嘲的认为“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儿子们的,但最终是那帮孙子们的”。我们自视被漠视和淡忘的群体,我们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拼搏着、努力着、奋斗着,我们总觉得自己有着令人担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处安放的青春和梦想……
其实,我们误解了我们自己,我们把一些困难看得过于强大,我们把一些阴暗面无形扩大化,以至于我们丧失了一些最纯真的东西。我们可以尝试给自己减减压,给自己放放假,陪亲人旅旅游,和爱人逛逛商场,给小孩讲讲你的童年的故事,和同学朋友经常小聚一下,给久违谋面的老友打打电话、吹吹牛,让自己好好享受亲情、爱情和友情。放松放松自己的心情、调整调整自己的心态,你会发现工作效率会高起来,心情会美丽起来,人会精神起来。要保持一颗童心,唤回那份童真。我们会发现,我们会如此的强大,强大得和奥特曼一样。
永葆你的童心
最难懂的是我们的心,因为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但孩子就不同了。
如果有人问:“人生最无忧无虑的快乐在哪里?”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在儿时。
那时的纯洁、天真和欢笑都是那么的令人怀念。长大以后,生活变得复杂艰辛,一个人孤独地站在世界上,端着架子、想着票子、还要梗着脖子。奋斗到最后,还可能会无奈地发现,一直以来苦心经营孜孜追求到的,竟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也许,孩子无忧的快乐,恰好是因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所以容易满足。也可能,孩子天真无邪的内心更能体验到真实的东西。
假期里,一位富翁父亲带着儿子去农村体验生活,他想让从小锦衣玉食的儿子知道什么是穷人的生活。他们在一家最穷的人家里待了两天。
回来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
“好极了!”
“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是的!”
“有何感想?”
儿子兴致勃勃地说:“真是棒极了,他们一家人真富有啊!咱家只有一只猫,我发现他们家里却有三只猫。咱家仅有一个小游泳池,可他们竟有一个大水库。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草地,可他们的院子周围全是大片大片的草地,还有好多好多的牛羊鸡鸭、瓜果蔬菜!”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
接着儿子又说道:“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同样的一个世界,因有童心便截然不同。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美好,他们眼中的世界永远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贫穷与富有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快乐与悲伤的界限也不再那么明确。在孩子的眼里,小小的惊喜可以被他们扩大成千百倍的快乐。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呢?
现代社会的诸多疾病,如忧郁、焦虑、躁狂等心理疾病看起来神神秘秘,而其病因却往往是生命中最简单的东西。患病,其实在多数情况下仅只是由于我们失去了童心。
失去了一颗单纯的心,太过于盲目地去追寻嘈杂的外在物质,精神空虚没有着落,甚至失去目标,不知为何人、为何事而活。弄不懂自己为什么就是快乐不起来。不知不觉间就让各种奇奇怪怪的疾病给缠上了。
纯洁无瑕的童心,是我们内在地本有的一种能量体。其本有的热情会自然散发出无尽的快乐与满足。丢失了它,这样一个能量体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会忧郁、生病、不快乐。找回了它,许多病也就不治自愈。
拥有童心不等于幼稚,相反是一种成熟和超脱的表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过古稀,还经常与自己的曾孙一起骑竹马玩,因为童心不泯,他在那个时代竟活到85岁的高龄。
如果我们既拥有了成长的经验智慧,又能保持一颗童心,简单剔透,那生命又何累之有?何病不除?
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生活是用来享受的
有三只毛毛虫在河边的草丛里商量事情。它们从遥远的地方爬来,为的是河对岸那片著名的花园。那里的花千姿百态,因此花蜜种类奇多,各有风味。它们也想去饱尝一番。
一个说:“我们必须先找到桥,然后从桥上爬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在别人的前头,占领含蜜最多的花朵。”
一个说:“在这荒郊野外,哪里有桥?我们还是各造一条船,从水上漂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到达对岸,喝到更多的蜜。”
一个却说:“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现在应该静下来休息两天。”
另外两个很诧异。“休息?简直是笑话!没看见对岸花丛中的蜜都快被人喝光了吗?我们一路风风火火,马不停蹄,难道是来这儿睡觉的?”
话未说完,一个已开始爬树,它准备折一片树叶,作为船,让它把自己带过河去。另一个则爬上河堤的一条小路,它要去寻找一座过河的桥。
剩下的一只躺在树荫下没有动。它想,喝蜜当然舒服,但这儿的习习凉风也该享受一番。于是就爬上最高的一棵树,找了片叶子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