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自然光在CG中的表现技巧
本节介绍了大自然中的灯光,并讲解了在CG打光中应该注意和遵循的几点,让大家理解怎样用三维去实现现实中大自然的灯光。
破晓——日出的寓意十分明显,我们一般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出一些积极的和有朝气的气氛,或者表现一些浩大的场面。同时,日出前的昏暗也可以用来表现一些阴暗的东西,利用日出这一时刻来表现从阴暗到光明的过渡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日出的时候,阳光斜射地面,这时的阳光需要穿过很厚的大气层,蓝光由于散射能力很强,所以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经被散射没了,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蓝光在天空中和西方的散射。
破晓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红色,补光选择深蓝色,光比大约为8:2,灯光与地面夹角为5°~25°之间。其实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并没有这么大,但是CG画面中如果角色或物体投影过长会让画面很拥挤,所以此时灯光与地面夹角的宽容度比较大。如图1-124所示。
图1-124
早晨和午后——早晨和午后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只是在晨昏角上存在互补的关系。但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动画电影中感到早晨和午后的灯光的不同,这仅仅是出于动画艺术风格的需要。为了把两个时段区分开,我们有时故意把早晨的主光设置成冷色,补光设置成暖色;或者让早晨冷色的成分多一些,下午暖色的成分多一些等,这些艺术风格上的要求不一而足。正因为早晨和午后的自然光有了这些特性,它们便成了我们叙事与表达画面的强有力要素。首先这个时段的主光方向的选择比较多;其次这个时段的光比为7:3,稍微改变一下这个比例就能很轻易达到4:1的高比调或2:1的低比调;最后这个时段的光所产生的明暗关系中有丰富的冷暖变化。这样的可调性使得灯光师的想法表达更为灵活,同时这个时候的灯光适合用来叙事,早晨的自然光更多给人轻快的感觉,有时也用来表现盛大的或喜悦的场面;而下午光线的感情倾向相对弱一些,适合用以表现严酷的环境。如图1-125所示。
图1-125
白天太阳照射地球表面,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各种波长的光都要受到空气的散射,其中波长较长的波散射较小,大部分传播到地面上,这些光综合起来呈现出黄色。而波长较短的蓝、绿光,所受到空气散射较强,天空中的蓝色正是这些散射光的颜色,因此天空会呈现蓝色。如图1-126所示。
CG中,早晨和午后的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黄色,补光选择蓝色,光比大约为7:3。因为灯光与地面的夹角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系,所以灯光与地面夹角几乎可以是任意的。如图1-127所示。
图1-126
图1-127
正午——相对于早晨或午后的自然光来说,正午的灯光并没有奇特之处。这个时段的主光仍然是黄色,补光仍然是蓝色,原理同早晨和午后。但是因为正午是一天中阳光照射最强烈的时候,所以自然光中的很多要素都被极端化了。
首先是主光方向,太阳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从早晨的侧光变成了中午的顶光。一般而言,生硬的顶光效果很不理想,容易投下很浓重的影子。人若处在这样的光线之中,由于眉弓、颧骨等处的凸起,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投影,对于女性角色而言,这样的投影几乎是致命性的,很容易暴露不美之处。如果我们不得不处理正午的灯光,应尽量把灯光倾斜一些。上一节中已经讲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里,全年中太阳都不可能出现在正上方,即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太阳也只有两次直射地面的机会。当然,直射的光线并非总是那么可恶。由于光线垂直于地面,当它照射到水面上时,产生的菲涅尔效应很小,所以这个时候水看上去很清澈。
太阳照射方向在东西方向时分量与地面的夹角叫晨昏角,这个角度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有关,一般太阳在正午升到最高;太阳照射方向在南北方向时分量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这个角度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如图1-128所示。
黄昏和薄暮——对于这个时段,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这个时段美轮美奂、变化无常的光线是摄影师的首选,也成了几乎所有CG灯光师的用光首选。尽管黄昏和薄暮时段光线的变化很多,但是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光线出现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前,称之为黄昏;另一类光线出现在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称之为薄暮。其他各个时段的光线更多的是在这两种光线基础上的过渡和变化。
在黄昏阶段,太阳呈现出橙红色,而且越接近地平线时越红。这个现象和日出时如初一格,在接近天顶方向,阳光穿过低层大气较少,呈现出蓝散射光与低层大气散射的红光“重叠”后进入人的眼睛,就会看到紫色的天空。此刻地表和大气经过了一整天阳光的照射,温度都相对较高,由于布朗运动的缘故,大气中小分子漂浮物比较多,所以天空的散射和漫反射都比较强,处在这样光线下的物体的暗部十分透亮,这也是昏黄光线和破晓光线的最大区别。
CG中,黄昏场景灯光,主光一般设置为橙色,补光选择篮紫色,光比大约为6:4,灯光与地面夹角为10°~30°之间。此时的灯光应该着力刻画画面暗部,一方面暗部比较透;另一方面,阴影比较长。如图1-129所示。
图1-128
图1-129
夜晚——太阳光在月球上经过漫反射后到达地球,期间经过大气形成散射光。但是和白天不同的是,晚上的光线十分微弱,一些暖色光和散色光混合以后,显现出银白色甚至于宝石篮的颜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晚上的光线十分昏暗,但是在这昏暗中仍然充满了变化。这些变化与月亮的位置、月相、云层厚度都存在各自的关系。这样的原理在前文也已经提到,这里是同样的道理。变化归变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在夜晚,除了被人工光源照亮的地方,地面的光线间接来自于天空,所以地面总是比天空要暗。有时,我们不经意就把地面的颜色调得比天空更亮,可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哪里出了问题,但总是会觉得画面很奇怪。如图1-130所示。
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