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彩图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据《姓苑》所载,陶姓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尧曾经以制陶为业,现在的山东定陶县便是他当年制陶的地方。后来,他的子孙迁到现今河北的唐县。因此,其后代有姓陶的,也有姓唐的。舜禅位于禹后,禹封其后裔商均于今河南虞城,因此,其后世子孙就以虞为姓,舜也被称为虞舜。后来,舜有一个叫虞阏的后代,专治陶冶之事,他的子孙便以官为姓,改为陶姓。

一、郡望堂号

郡望主要有济阳郡等。

济阳郡:晋置济阳郡,现在山东省定陶县。

堂号主要有“爱菊堂”等。

二、陶姓名人

1.“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年名将,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显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到了陶渊明这一支,因父早逝,家道中落。直至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均在家读书,料理家务。

陶渊明饮酒图 元 钱选

陶渊明一生几次出仕,几次辞官。29岁时,经亲友推荐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很快辞归。不久州上又招他去做主簿,他拒绝了;36岁时,在江陵桓玄幕府任职,因母丧辞官还乡;40岁始任军职,任镇军将军参军,第二年改任建威将军参军,八月为彭泽县令,到十一月,还是因为无法面对政治纷争和黑暗现实,最后一次弃官,选择了归隐。

渊明嗅菊图 清 张风

仕途失意的陶渊明,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了田园诗派,首次将大量的农家生活和劳动写入诗歌,扩大了诗的创作内容。在陶渊明笔下,田园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劝农》、《荣木》等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在这些诗歌中,陶渊明描绘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歌唱了亲自参加劳动的感受。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他对隐居的热爱,对安宁闲静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一种随遇而安、淡泊平和以及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

除田园诗外,陶渊明还写过一些咏史诗,如《咏荆轲》、《咏二疏》和《咏三良》等,读这些诗,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的政治抱负以及他激烈、慷慨、豪放的一面。

通过他的《杂诗十二首》,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惆怅之情。陶渊明毕竟是饱读经史的文人,济世之志无法实现,仅仅共道桑麻是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的。这些诗与其散淡的田园诗,恰好合成一个整体,完整地反映出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在散文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虽然数量不多,却也清新,富有情致,《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是他归隐后的第一篇作品。文中作者虚拟了“木欣欣以向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景象,表现出陶渊明对乡居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这种情怀既表现出作者对乡居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痛心疾首。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只用了300多字,就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桃源图景,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场景,它既是作者依据自己的理想所做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五柳先生传》也是一篇奇文,是仿史传体写的一篇人物传记,全篇只百余字,以一个“不”字贯通始终,体现出了作者“自然”的人生哲学。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相当贫困,时常要靠朋友接济,有时几天饿着肚子,甚至到了乞食的地步。但无论境况怎样恶劣,他始终不愿再为生存去求官求禄。

427年秋天,贫病交加的陶渊明预感到就要离开人世了,就给自己写了《挽歌诗》3首,《自祭文》1 篇,他为自己写道:“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同年十一月,陶渊明去世,享年63岁。

2.“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陶弘景本为南朝齐左卫殿中将军,入梁以后,他便隐居在茅山炼丹修道。梁武帝早年曾与陶弘景颇有交情,登上皇位后,对他更是恩礼有加,经常派使者给他送信。只要碰到征讨之类的大事,梁武帝都要向陶弘景咨询请教,经常是一个月中传信数封。因此,当时的人都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他跟着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学道,在茅山整理道经,创立了茅山派,并形成了茅山道宗教理论。他认为,天地万物生成的根本便是“道”, “道”存在于万物之先,超越元气,是神秘的精神本体。这便是茅山派道教的理论基础。他还主张,只有将儒、释、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才能成为形、神、道兼具的真正悟道的真人。据说,陶弘景妙解术数,早就知道梁朝将要覆没。他曾做了一首预言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这首诗一开始密存在一只书箱中,一直等到陶弘景死后,他的门人才将它取出。当时,士大夫不习武事,只知虚谈玄理。不久以后,侯景篡位,果真是在昭阳殿。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本草学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系统整理了南北朝以前的本草著作,并增收了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他还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来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草学的发展,使中国主流本草学著作的结构大体定型。

麒麟石刻 南北朝 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