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这一回,秦可卿病亡。秦可卿死的时候,凤姐突然间做了一个梦,恍惚间,秦氏的鬼魂来了。为什么挑上凤姐呢?因为凤姐是荣国府的掌家人。

秦氏在某方面是一个象征人物,她的鬼魂来跟凤姐交代一些话,很要紧的。她交代什么?她讲了贾家的命运。她讲,婶婶你是掌家的人,有些事你要知道。她说了一番“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这是曹雪芹写这本书的人生哲学,也是道家、佛家讲的人生哲学。书开头不就点出来了吗?“好了”,“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月到了满则亏,这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人生的道理。月亮最满的时候,就是月亮开始亏的时候,人生最高峰的时候,也是往下跌的那一刻。中国的人生哲学,爬得越高,摔下来越重。秦氏讲,我们贾家,赫赫扬扬已经近百年了,已经到了由盛入衰的时候,哪天乐极生悲的时候,不要应了俗话“树倒猢狲散”的悲剧。曹雪芹写这一段应该是有感而发的。对比他自己的曹家,前前后后也有六七十年的显赫,但数度抄家,乐极生悲来得很快。

凤姐一听秦氏此话,心胸不快。庚辰本这里有个错字:心胸“大”快,绝对不是“大”字,把它改过来。一定是凤姐听了不舒服了,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凤姐到底是世俗中人,秦氏已经讲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她那时还没有了悟到人生的常规,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常理,不可能兴一辈子的,一定是兴荣衰败互相交替,怎么可能逆势而行。所以呢,她说,在盛的时候要有所规划,到了衰的时候,还可以保点元气,不至于一败涂地。秦氏就提醒她了:一来,你晓得贾家靠什么?靠乡下农村里有好多田地,每年可以收成、收租,靠这个撑一下,当然还有别的生意收入,现在趁着田地多,赶快规划一部分,当作祖茔、供祀、家庙、家祠之用,即使以后犯了法也不会充公的,这一块趁早经营起来。还有乡村的学校,要把它设立起来,万一以后有一天衰下去了,自己的子弟还可以入学,还可以回到乡下去务农。

表面看起来,贾府这个时候离衰败还早呢!虽然衰败的种子已经铺植下去,但此刻还正往上走,看看有一件非常的喜事即将来了——皇帝赐元妃回家省亲,大观园要盖起来,贾府声势更不得了(凤姐此刻还不知道)。秦氏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来形容。你想,烈火上面洒一把油,嘎一声往上喷;鲜花够美了,还要铺布在锦缎上,可是,“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转眼就过了,“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无论多么欢乐,总归有散的那一刻。中国人喜欢圆满,喜欢坐圆桌子,过年过节,都坐得满满的一个圆,一走掉,一空,一个圆没有了,圆满没有了。所以秦氏说这个俗语,劝凤姐别看眼前喜事,如果不早虑,恐怕后悔不及。凤姐问,什么喜事呢?秦氏说“天机不可泄漏”。最后她说:我有两句话你一定要记得。什么呢?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何所指?一般讲春天,三春是初春、仲春、暮春,贾府的“三春”,最要紧的是元春,贾府之盛,背后有元春撑着,她是皇帝的妃子。如果元春在的话,皇帝即使要抄家,可能还要留点情面,后来元春死了,不留情了,说抄家就抄家了。贾府不是有四春嘛!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春,因为不能说“四春去后诸芳尽”,“三春”是讲最后完结的时候,那几个春都不见了,结局都不是那么好。元春死得早,“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年兔年碰在一起的时候,元春死了。迎春嫁错了人,很年轻给折磨死了。三姑娘探春算是结果好的,远嫁,嫁到海疆那边去了,回也回不来。惜春,出家当尼姑了。所以,“三春去后诸芳尽”,当这几个春不在的时候,春天也没有了,诸芳尽了。“各自须寻各自门”,只好各自纷飞,大观园通通散掉了。所以,秦氏讲给凤姐听,现在要好好地去规划。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扣四下。云板,是当时用来传讯息的,云板四下,正是丧音。以前看了这一回,我也是跟凤姐一样,一惊!这一敲,不光是秦氏之死报丧音,这一敲,贾府在这么盛的时候,府中第一得意之人、最美的一个媳妇死了,这就是一个不祥之兆。

我们看莎士比亚那些戏剧,常常很多很多预兆(warning),《麦克白》不是有四个女巫吗?一下子出来一下,跟观众说,这些人要发生什么事情了。还有希腊悲剧也是,一下呢合唱团出来唱一下,天神要怎样了。这种预兆,《红楼梦》里面也常有,秦氏的鬼魂就是一个。云板四下即是丧音,这个丧音我觉得不光是秦氏之死、贾府之衰,可能我更过度诠释(over-interprete)一点,这一敲也敲了我们整个中华文明要衰落的一个丧音。《红楼梦》出现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唱出了最后最精彩的“天鹅之歌”。

贾府最盛的时候,这丧音出现,凤姐这一下子惊醒了,吓了一身冷汗,东府蓉大奶奶没有了,死了。大家都很惊讶、很伤痛,你看看宝玉的反应: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这么强烈的反应!有的人就说了,贾宝玉这个侄儿,跟婶娘之间有什么暧昧之情,因为他在她房中做了个春梦嘛!我想不是这个意思。秦氏对宝玉而言,象征意义大过实体,象征意义是,这么一个几乎是完美的女性,突然间夭折了,对他来讲,第一次遇见死亡这件事,第一次想到了人生无常。宝玉是最敏感的一个人,他对于人的命运也是最敏感的,突然间这种刺激非常大,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看见了一个一个的死亡。秦可卿之后,秦钟死了,接着身边许多他爱的人都死了,到了最后,黛玉之死,他真正了悟了人生,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只有一段,不是无限制的。

宝玉听了秦氏的死,冲击非常大。当然,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贾珍就哭得像泪人一样,说:“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对媳妇的死非常痛心,要买最好最高规格的棺木给她,所以,有人讲公公爬灰这个事情确有蛛丝马迹可寻,但曹雪芹没有写明。贾珍对秦氏的反应相当不寻常。看看!秦氏的葬礼那么隆重,也不过是宁国府的一个孙媳妇死了而已,却惊动了多少王公贵戚都来祭拜,甚至路边也有祭拜,那些公爵、伯爵、侯爵都来了,从这点,就可以看贾府之盛,跟秦氏托梦警告的刚好相反。贾珍当然不知道有托梦之事,也不会感觉贾府有什么问题,他拼命地张扬,也因为张扬得起。

曹雪芹下足了笔力写秦氏之死、秦氏之丧,当然有他的目的。我讲过,《红楼梦》很重要的就是写贾府兴衰,如果前面不把“兴”写够、写足,显不出后面的“衰”。所以秦氏之丧,一个孙媳妇之死写得这么隆重铺张,看看那个仪式,中国人的宗法社会的那些繁文缛节,对照最后贾家被抄了以后,贾母死了,这贾府里地位最高的一位人物,她发丧的时候多么凄凉。前后对照、对比,是《红楼梦》里很重要的一种手法。人物的对比,情景的对比,前后兴衰的对比,各种的对比,所以借秦氏之丧如此夸张,不是随便写的,是以此来表示贾府的声势之大、之盛。那么多的公侯伯爵来逢迎,他们不完全看贾府面子,上面还有一个贾妃,元春那时候很得宠,皇帝封为“凤藻宫尚书”,还要封她“贤德妃”。官场里面的文化,尤其是有皇家的关系,元妃在的时候,贾家势力才这么大,才有这么隆重的丧礼。中国人的婚丧喜庆就看出一个家世,反映着社会地位,到今天在台湾仍然如此。这一回看完,以后大家对照着看贾府抄家、贾母死时的那种凄凉,也就应了秦氏讲的一番话。

如果换一个作家,也许不会这样巨细靡遗地写秦氏的丧葬,这是很繁琐的铺陈。哪个什么公来送了什么东西,细碎得不得了,都得一点一点细细地写。有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什么北静王、南安王,通通来祭拜,都不是随便写的。后来这些王爷再出现的时候,是来抄家的,前面来奉承,再来是抄家,写这些王爷,多么地讽刺。如果前面秦氏之丧草草几笔,如何能有这么大的对照感受?所以曹雪芹尽力地浓彩重笔,下了很大的功夫。

秦氏死了,东府一团乱,掌家的应该是贾珍的太太尤氏。尤氏这个人比较宽厚、懦弱,持家手腕比起凤姐差了一大截。而且呢,秦可卿死了尤氏就生病了,有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就以此佐证,贾珍跟秦氏有染,在天香楼里被一个丫头撞见,因而羞愧吊颈死了,尤氏是气病了。曹雪芹未写,也就无所据,不管怎么样,尤氏病了。况且办秦氏的丧礼牵涉人情那么广,没有一个能干的人出来掌管怎么摆得平?贾珍灵机一动,想把凤姐借过来暂管宁国府。开始的时候王夫人还有一点怕凤姐做不来,悄悄问她说:你行不行啊?其实,凤姐喜欢揽权,喜欢秀她自己,不大展身手也怕下面的人不服她,贾珍来请正是逞能的机会。接下来一回,曹雪芹写凤姐作为一个行政主管(administrator),她怎么样地来掌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