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的心理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意识在空间概念上的定位

关于意识在空间概念上的探索,从传统哲学角度分析,似乎更多地纠结于“意念的外延性”话题。用一个更加抽象的话语来解释:人类的意识到底是一个有空间属性的概念,还是一个超脱立体时空范畴之外的存在?它是仅仅存在于人体内部,还是漫无边际、已然驻足于更遥远的地方?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更多人都会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意识存在于那些它直接产生效力的部位”。假如我们认为思想和情感是由大脑产生的,那么意识就应当停驻在脑部皮层之中,并且在空间形体上,它必然要占据一个大脑的尺寸。

同样也有一些传统学院派的学者,在其论述中掺杂了很多神学色彩。在这些人看来,意识就是几近于“魂魄”的介质,这些介质是没有外延概念的,只能在人体内部一一对应,因为灵魂是不可分割、重组的。洛克和福克曼就认为,灵魂是封存在大脑深处的,人体内部所有的神经流都需要贯通到此处来完成传递和反馈。如此看来,灵魂更像是一种流质,在人体内按照一定的规律不停游走。但是无论游历的路线如何改变,灵魂都会保持其不可分割的原则,因为灵魂本身是没有边缘的。

还有另外一些学者,如H·费奇特、尤里奇、沃尔特等,他们都更加坚信意识是一种类似于溪流那样的流体,但是在这条小溪中,各个水元素是没有分子式的。

可以看到,更多学者还是坚定地认为,意识是一个具备了空间概念的存在。假如灵魂是没有外延性的,只是一个空洞、无边的介质,那么它又是如何准确感应到其他空间的事物的呢?我们能够看见一张桌子,能够觉察到屁股下面摆放着一张座椅——这些都是涵盖了空间属性的实体,而假如灵魂是一个无边无际、飘忽不定的介质,那么它如何与这些实体产生关联并共存呢?没有延展性的灵魂必定是一个无法被感知的东西,那么它必然就无法同空间概念上可以被感知的任何物体“互为响应”,就好像是农妇不能把手里的丝线挂到任何无边无际、无法感知和触碰的介质上去一样。

因而,在我看来,可以以我的认知范围,给意识一个空间上的定义。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它蔓延到个体以外极度遥远的地方,例如我们可以认识到遥挂天际的星座和千里之外的民族;而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它又是封闭在人体以内的。因为个体的意识——严格说来——并不能操纵它本体以外的躯壳,因此,从空间盘踞的角度来说,意识禁锢于身体内部,但是延展于宇宙深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