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序言:真性情的诚挚之作

应朋友之邀,为付惟龙先生的首作《100——青少年必读的100部经典》作序。坦白地说,一开始我在心里是感到有些踌躇的。一则是因为自己身在出版圈时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则:不可随意品评作品——如今虽然离开了出版圈,但这惯性依然在作用着;二是因为实在不熟悉这位作者及其作品,担心无话可说;三是因为自己并非什么知名人士,不敢沽名钓誉。

踌躇之际,朋友将书稿发了过来,还有作者自己所写“后记”。于是,抱着好奇之心,我翻看起来。好奇之心愈烈,钦佩之情陡生。

之所以好奇,在于作者是金融学专业、公务员出身,似乎与时下轰轰烈烈的少儿出版、如火如荼的少儿阅读等关山阻隔。但他竟写了一本关于青少年阅读的书籍,让我这个从事了近二十年少儿出版的人颇为汗颜,也料想其作品必定有独到之处。

静心细读书稿,我完全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个爱书之人、读书之人对图书阅读的痴情、对丰富人生的追求和对传道授业的担当。于是,我的好奇之心渐渐转化为钦佩之情。

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多年醉心阅读的积淀,更是他用心思考与费心研究的结晶,颇具意味。书目从小学四年级独立阅读到大学毕业,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各推荐25本好书,内容涵盖了小说、历史、文化、传记等十余种类型,并根据青少年不同学习阶段认知水平的高低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进行了书目排序。这一挑选和排序的过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劳心费神。据了解,挑选这100部经典,作者集合了身边近300位各界精英的智慧,因而使得挑选出的书目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单就书名而言,“100”对青少年朋友来说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读书时每逢考试谁不曾渴望拿到这个分数,且不说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个“100”很是巧妙地勾起了学子们对阅读的向往。

在我看来,这个书目虽有遗珠之憾,但于古今中外的浩瀚书海之中,仅挑选100部作品,无疑得有取舍和个人的遴选标准,否则任谁断难完成。

但我们从作者对这100部必读经典的解读,可以看出作者的胸中所藏以及心中所盼。

这100部作品从妙趣横生的童话读本到思想深刻的哲学典籍,从独立成册的论著到大部头的系列专著,作者考虑到读者对象的特殊性,举重若轻,现一斑而隐全豹,以简练而条理分明的书写方式,将其个人的阅读思考和感悟予以呈现,同时恰中肯綮地总结归纳出每部作品的价值。这样的书写方式于读者了解作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避开了一些所谓的学术文章的晦涩难懂和云山雾罩。此外,作者还将每部经典作品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名言置于文章的开篇,既是创意之举,更是点睛之笔,由此更能带给读者以启示,引导读者对推荐的经典进行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

钦佩之情还源于付博士乐于向年轻人传道的担当精神!如今,“好书排行榜”“名家推荐书目”等类似的栏目在网络媒介随处可见,让人眼花缭乱。但这其间大多既有人情斟酌的纠结,也有利益权衡的纠缠。而作者作为一个圈外人,他的选择就坦然自在多了。正因为如此,这个书目没有权威的机构为其站台,也没有庞大的委员会为其撑门面,有的只是作者真情真性的表达和不事雕琢的书写。而作者乐于将他的阅读成果坦诚地拿出来与年轻人分享,是需要勇气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最初的时候,他“产生了‘不想做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的荒谬感和‘跨界班门弄斧’的惶恐感”,但最终因为“技痒、机缘、责任”而将此书出版。这里的“责任”就是一种担当。作者基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其目的单纯又坚定:衷心希望青少年朋友能通过阅读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作者在“后记”中所写,还有一点让我感动。“……尤其是,我自己的两个孩子正值成长初期,这也是给孩子们的一份特殊礼物。一想到孩子们能按照我提供的‘寻宝图’,愉快阅读,进而健康成长,我心中的兴奋喜悦之情就油然而生……”作者是一个爱阅读的爸爸,更是一个有心的爸爸,且能看出他们父子(女)情深。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且一直自诩在孩子的教育上是花费了心思的,但与作者相比,我只有惭愧的份:儿子刚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就想为其拟定一份书单,但最终没有成型,始终停留在零打碎敲的阶段。我们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作者的方式则超越了很多人的很多方式。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最后以著名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小文的结束语,送给每一位即将踏上或正行走在阅读之旅的人,愿你我,还有本书的作者,有一种“心有戚戚焉”的窃喜!

天天出版社前总编辑

叶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