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为了孩子们 乐在忙累中
王兰娣,一位中年女教师,共产党员,扎根偏僻山区,一干就是25个年头。早在七十年代初,她就是闻名全区的优秀教师,25年来,曾获得省、地、县、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业务女状元,女能人等各种荣誉称号数十次,称得上教育战线的老模范。
谁都不否认当教师辛苦,而女同志在偏僻贫困的山区当教师,就更是苦上加苦了。然而,王兰娣同志却以苦为乐,25年如一日,忙在学校里,累在教学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叫做“为了孩子们,乐在忙累中”。
说实在的,兰娣同志的模范事迹,短短三五千字的文章是难以列数的。25年里,她究竟牺牲过多少个节假日,究竟熬过多少个不眠夜,究竟为学校、学生做了多少件好事,究竟培养出多少名合格的学生,谁也说不清。但是,梁家墕乡的父老乡亲谁都说得清兰娣是个以校为家、工作第一、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以校为家
王兰娣同志的教师生涯是从红洼小学开始的。这是一所村办小学,十来个学生,三级复式教学,既要上课,还要看护学前幼儿。学校离家只有几里路,但是,兰娣硬是抛下父母,把家安在学校,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干在学校。在学校里,她除了上课,还要带着孩子们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这些都是分内的事;除此之外,她常常给学生洗脸、梳头、捉虱子、洗衣服,还得带学前幼儿上厕所,村里的人誉她为“妈妈老师”。一年后,她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二年后,她被评为地区优秀教师;三年后,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修窑盖房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最大不过的事了,兰娣家在缺水少料没人手情况下,用两年的时间修起了6孔窑洞。1986年烧了一年砖,1987年修盖了一年,但整整两年的时间,兰娣没有因为修窑误过一节课,爱人默然,父母唠叨,都丝毫没有动摇过兰娣的主意,为了学校的工作,即使是天阴下雨、风雪迷漫的日子,她都毫不犹豫地踏着泥泞、冒着风雪,提前到校。一进校门,不是为学生生火看炉子,就是给学生备课改作业。1993年春,兰娣同志担任了上庄中心校校长,由一个普通的教师走上了带领30多名教师、管理16所小学的领导岗位,地位变了,担子重了,但兰娣同志以校为家的宗旨却没有变。刚过了元宵节,村里人还渲染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兰娣同志已走马上任了。为了准确地掌握各校情况,以便正确指导工作,兰娣同志利用三天的时间跑了百余里山路,走遍了所有学校,找村干部座谈,向家长了解,以求得干部、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教师工作安心顺利,一开学就按时上课,秩序井然,为新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为便于随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兰娣同志干脆把家安在南泊村,并兼了南泊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兰娣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她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年5月份,全乡在南泊学校召开了德育教育现场会,为全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了个好头。8月初,一场大雨,淹没了南泊学校,兰娣同志首先考虑到的是学校的师生和财产,没等到天亮就起了床,冒着大雨同南泊学校的老师一起把校园里的积水排掉,保住了学校财产,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过了几天,兰娣回到家里,老母亲埋怨地说:“自家窑里进了水,你却整天泡在学校不顾,不知你图个啥?”兰娣也觉得自己对家里的事情操的心太少了,只好默默地听着,“嗤嗤”地笑着,可兰娣同志心里却有她的老主意:要说图个啥,就图的是把公家的事办好。
工作第一
兰娣同志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爱人常年出车在外,说起家务来,该做的实在太多了,但是为了工作,她什么都可以不顾,20多年来,不管是在复式小学任教,还是在乡办中学代课,不管是当普通教师,还是任中心校长,她都恪守“工作第一”的宗旨,在各项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
兰娣同志代的主课是数学,初中的数学课一代就是15年。15年来,她为自己制定了进修计划和目标,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即使忙到深夜,疲惫不堪,也从不间断;在自学的同时,她还坚持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同学生坐在一起,一学就是半年,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钻研教材、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兰娣同志有个“三字经”,叫做熟、细、巧。熟就是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细就是一丝不苟,问题不漏;巧就是教得得法,学得开窍。衡量一个教师书教得怎么样,要看他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兰娣同志代初中数学以来,她所代的班,每次考试都在全乡名列前茅,曾获得全县六年级数学统考第二名。1987年兰娣同志第一次代毕业班,可她代的班,数学中考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81.1分,比全县均分高出9.8分;1988年,兰娣同志接了一个全校数学成绩最差的班,经过她一年的刻苦努力,升级时全班的均分高出其他班18分;她所代的学生曾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优胜奖、全县数学竞赛第一名、“祖冲之”杯等。
出任上庄中心校校长后,兰娣同志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作为当领导的准则,经常冒着严寒酷暑,踏着霜雪泥泞,按计划深入各校,和教师们一起探讨教材教法,研究解决问题。在兰娣同志带领下,全中心校教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开创出中心校工作的崭新局面。1993年中心校所有16所小学的小考升学率达到100%,全乡377分以上的20名学生中,南泊学校就有14名,全乡考入灵石三中的9名学生中,南泊学校就有7名。一至四年级各科考试也都名列全乡前茅;今年县教委组织的四、五年级数学竞赛,南泊学校参加赛的学生全部进入了决赛。
爱生如子
王兰娣同志有一句很有哲理的口头禅,这就是“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她认为,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不爱学生是绝对教不好学生的。但是,爱学生说起来容易,要做到真心诚意地去爱,也并非一件易事。兰娣同志爱学生在全乡是出了名的,20多年来,她在爱学生方面有几点深刻的体会:首先要对学生做好热心诚恳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心,用母爱温暖学生的心;第三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第四要时时事事想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是不会得出这样深刻全面的体会的。兰娣同志在这方面不知耗费过多少心血,投入过多少感情,付出过多少劳动,资助过多少钱物……
兰娣同志当了多少年教师,就担任过多少年班主任。她每接一个班,总是先对全班学生进行逐个调查了解,摸清他们的家庭、思想、学习、个性等状况,查出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有效教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用新方法,以适应新情况,新特点,方能奏效。兰娣同志采用每周班会有主题,每月总结有评比,每期评比有褒扬的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准确、灵活、有效,所代班级年年被评为德育教育先进集体,本人也被评为山西省德育工作优秀教师。兰娣同志早在红洼当教师时,就被村里人誉为“妈妈老师”。的确,她总是以慈母般的胸怀,去温暖学生的心,这种对学生的爱是由衷的、赤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做作的,是坚持不懈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学生病了,就为他们请医买药、做病号饭;衣服破了,就给他们缝补;宿舍窗户破了,就帮他们糊上;炉火灭了,就给他们生着;没钱用了,就给他们垫上;一件件小事,像一股股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很多后进生、差等生被感化了。1988年,兰娣班里转来一个县城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经常打架,还爱抽烟,兰娣同志没有嫌弃他,经常和他谈心,耐心说服教育他,讲理想,讲前途,讲学习的重要性,在生活上尽力照顾他,衣服、鞋袜破了,就给他缝补;回家没钱了,就给他带上路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学生终于改掉了坏习惯,成为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学生,获得全县数学竞赛的第一名,全国数学竞赛优胜奖。这个学生的家长激动地对兰娣说:“你爱我们的孩子超过了自己的孩子!”这话一点也不假,兰娣的小儿子1988年6月左手被严重烧伤,当时正值中考复习紧张阶段,兰娣没有顾得上护理儿子住院,导致儿子竟住了三次医院、动了两次手术,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算痊愈。对待儿子是这样,对待父母也是这样,劳累一生的父亲临终前几个月得了半身不遂,兰娣整天忙于学校工作,不能在床前侍奉,父亲含怨而去。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兰娣感叹地说:“我觉得欠家庭的确实太多了,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师,能不这样吗?”
(199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