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权论:法理、政策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二

黄志雄

网络空间国际法是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国际法新领域。在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空间形成的较长时间内,倡导网络空间自我规制和“自由放任”、反对国家主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法规则适用于网络空间的观念曾盛行一时。但事实证明,这种乌托邦色彩严重的“去主权化”和“去国际法化”观念无益于网络空间的稳定有序发展。近年来,国际法治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和秩序构建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越来越注重通过塑造和影响国际规则,在网络空间的建章立制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话语权和主导权。

从中国来说,我国政府对于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法治极为重视,并多次以制定重要战略文件和法律、最高领导人讲话等方式来宣示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国家意志。例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正式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不仅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还要求“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三十六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网络强国建设提出了六个“加快”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这表明,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基石之一,就是通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提升,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

事实上,“大国外交必重法律”。只有真正成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积极主导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中国才能在网络事务中占据道义制高点,使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更好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在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的无所作为,必将导致我国在网络空间国际博弈中的被动挨打。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进而为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但不能不看到,我国在有效利用国际法这种国际通行话语的“软实力”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和“短板”,严重制约着我国向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迈进。问题之一在于,与我国对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的巨大需求相比,学界(包括智库)相应的供给能力十分有限,“供不应求”甚至“有求无应”的矛盾较为突出。尽管学者在这一重要领域“失声”和“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不利于中国提升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维护本国利益,也不利于中国作为网络大国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践行国际法治。

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策划、推出的“网络空间国际法文库”,正是为了服务我国加强网络空间国际法研究、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的现实需要。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是1980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高校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机构,也是目前国内公认在国际法领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研究机构,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被中宣部批准为国家高端智库首批试点建设单位。近年来,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团队,不仅在国内较早投入网络空间国际法这一新领域的研究,对网络空间治理的相关国际法问题进行了具有一定开拓性的探索,而且以不同身份积极为我国相关政策制定和外交实践提供学术智力支撑,参与和推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并已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当然,学术乃天下公器。秉承开放、平等、协作的网络精神,本文库无意成为一校、一所的“局域网”,而是致力于推动学者之间以及学者与实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构筑面向学界和实务界所有同仁的“互联网”。在成果形式上,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的专著、文集和译作都在本文库的涵盖范围内。在遴选标准上,本文库奉行唯学术水准是从的宗旨。为此,我们由衷欢迎所有专家学者惠赐佳作,使文库得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也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使文库的质量能够日就月将、精益求精。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网络空间国际法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为我国深度参与和积极影响相关国际规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国政府和学界在这个方兴未艾的领域都大有可为。诚盼“网络空间国际法文库”的推出,有助于汇集学界和实务部门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在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我国加快成为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尽绵薄之力。

是为序。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