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互联网七字诀:专注 极致 口碑 快
如今,移动互联网企业都在强调专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如果不专心,那么你肯定做不好自己的产品。互联网产品的型号一般都很多,尤其是现在到了定制化时代,产品型号只会更多。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专心,如若不然,必出差错,从而会影响用户的体验,这样就会导致公司的影响力受损,更有甚者导致直接失去用户。通常,我们如果想购买一台空调,在网上一搜,无论哪家公司,哪个品牌,都会出现十几个,甚至是数十个型号,代码也十分复杂,基本上都有二三十位,都是数字加拼音再加数字。这种东西用户怎么可能记得住?这样必然就会影响到用户的购买心里,让用户心生不满。因此,这种方式很有可能会丢失用户。
所以,企业在做产品时一定要专注,要将产品尽可能地简洁化。但是,有了专注之后,还应该强调极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在各领域里面,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最残酷的,因此,只有将自己做到极致,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同时也需要用户的口口相传,这对产品的宣传推动作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快。
以上所述也就是小米所坚持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1.少即是多:专注引来更多用户关注
在互联网企业运营策略中,有两条被奉为行业运营准则的箴言:慢即是快和少即是多。古人常说,欲速则不达。有时只有慢慢地等待,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而很多时候,数量上的增加并不能带来质的改变,要想在质量上发生改变,就必须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将其做到极致。这样才有可能引起质变。这种理论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互联网行业里的投资往往都是以质量取胜,而不是谁投资得多,谁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当然,这种哲学不仅可以用在投资中,还可以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例如,小米手机的成功,就是灵活运用了“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的理念。
简单来讲,少即是多,其实说的就是专注。专注可以为人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力量。国际著名男高音鲁契亚诺·帕瓦罗蒂的父亲曾对他说过:“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不可能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如果你产生了这种想法,并且付诸行动了,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你会从两把椅子的中间掉下去。生活也是这样,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当自己的座位,这样才能坐得安稳。”实际上,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亦或是做人和做企业,都必须做到专注,而只有做得少,才能做得好,才有可能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用户,增加企业的赢利点。
在这方面,小米公司做得十分独到,可以说是颇有心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将内容做得更精致
2014年3月30日,在深圳举办的IT领袖峰会上,雷军作了主题为“解读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的演讲。在演讲中,雷军说了两点,一点是介绍小米公司本身,另一点则是解密小米手机的成功之路。此外,他还给出了一个做事成功的方法论,即“专注、极致、口碑、快”。在他看来,想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做的事情做到足够专注。
在演讲中,雷军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喜欢建立很多网站,各种类型的都有,但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现在讲求的是‘少即是多’,只有专注的,做到极致的,才是最好的。其实,现在很多微博、微信大号每天的更新量都不是很多,博主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文章质量的研究上。当今这个时代,信息量已经超载了,泛滥成灾了,过多的信息让很多内容都变得不精致了。因此,目前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内容做得更精致、更有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关注乔布斯和苹果系列产品的人太多了。因此,雷军在演讲中借助了苹果的例子。他说,苹果公司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但从其成立之初到现在,前后也不过仅推出了6款手机。众所周知,类似苹果这种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想要推出一款手机必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苹果却没有这么做,而它之所以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正是因为它足够专注。
(2)大道至简,极致内容利于传播
在雷军看来,专注其实还是自信的表现。很多手机生产商利用一天时间就能生产出近百款手机,但这都是不自信的表现。自信的人只会专注地精研一款手机,并且相信他自己做的这一款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
雷军自己在做小米的过程中,也对专注有着很深的理解。他认为,“大道至简,简单到极致的东西不容易做出来,但做出来之后,却十分利于传播”。总而言之,只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坚信你自己做的东西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
就像雷军说的那样,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为互联网企业者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他们指明了方向。雷军说:“要想得到用户的好评,根本就不需要做几百款手机,仅仅需要做一款,并且坚信自己的东西是其它产品无可比拟的,那么你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前提”。事实上,用户的经营与管理也是如此,一家互联网企业拥有的粉丝数量固然是越多越好,但如果质量很差,那么粉丝再多也很难起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3)为发烧而生
小米一直在呼喊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它将自己的位置锁定在了小众群体,但正是因为它一直专注于小众,专注于自己的现有用户群体,因此它才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用户群体,并且这些用户大多是“骨灰级”手机玩家,他们有实力也有兴趣去购买小米不断更新换代所推出的各种型号的手机,甚至是周边产品。最重要的是,这些小米手机的用户还会主动在生活中、各大手机论坛上等可以聚集的地方,不遗余力地为小米进行口碑传播,这无疑为小米手机的宣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雷军才大胆放言:“虽然小米在创立之初,仅有不到二十万的忠实支持者,但正是因为这些人,小米才可以持续发展下来,并销售出千万部手机”。
在很多人看来,小米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但是,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处于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倍数成长才是符合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这种快速成长不仅仅体现在业务拓展方面,也包括对用户提供服务时的反应。用户对小米提一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之后,仅需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发布出来,这在传统企业中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反应速度可谓是超越极限的快。诺基亚时代,手机系统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但如今,苹果系统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更新,而谷歌手机更是会一季度更新一次,而到了小米手机这里,则变成一星期更新一次。这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效率。而正是因为专注,小米手机才取得了大多数手机难以想象的成功。
其实,并不只是小米手机懂得专注,其它的手机品牌也有深谙此道者。比如,魅族手机。
魅族手机与小米手机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目标用户定位的不同上。小米专注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它的发烧友,而魅族专注的则是对科技数码有着浓厚兴趣的用户。从用户角度来看,两者之间还是有些类似的。小米推行的高性价比策略,也就是低价高配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而魅族手机的外观设计以及手机自身携带的Flyme OS系统也为其引来了众多用户的关注,并形成了自己的粉丝群体——“魅友”,再加上魅族手机与众不同的品牌文化,以及魅族创始人黄章这种不善交际的“科技疯子”自身所拥有的独特魅力,让魅族手机聚集起一大批忠实的喜欢数码科技的用户,这就使魅族手机的用户忠诚度要相对于其它品牌的手机。据有关报道称,很多魅族手机的用户一个人就拥有将近10部魅族手机。
由此可见,智能手机的受众群体正在由大众逐步向着小众过渡,并且还将会持续这一发展趋势。2013年,美图秀秀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机——Meitu Kiss,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美图公司创始人吴欣鸿曾说过:“Meitu Kiss手机用户大部分都是喜欢自拍的人,他们专注的仅仅是这个单一的方面,所以不会跟别的手机进行比较。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喜欢自拍的用户,只会越来越喜欢不断改进中的美图手机,因此,美图公司根本不用去考虑其他用户群体的需求,只需要专注地将这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
实际上,“少即是多”体现的是一个很简单却很实用的道理,那就是不喜欢你的人,无论你如何做他都不会喜欢你,你要做的就是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从这个角度而言,用户群体少,但质量高,才是真正的“多”。小米手机之所以可以在手机赤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其对于自身用户群体的定位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正是因为它对用户足够专注,所以才产生了爆发性力量。
其实,这种专注的表现不仅体现在手机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做小众细分市场比较容易获得用户,并且获得的大多都是高质量用户。因为最后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用户的群体必然具备最强烈的需求,并且拥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动力。但是,这部分人不能通过“通杀”来获得,很多情况下,目标定位越小众,获得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因此,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者还是传统企业者,都要牢记,不喜欢你的人不会喜欢你,你优先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喜欢你的人,让他们更喜欢你。粉丝的数量越多自然是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粉丝的质量,因为粉丝质量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数量。大部分情况下,少就是多,只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少”的那部分,企业才有更多可能收获“多”。
2.饥饿营销:让得到的人如获至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往往一条消息一经出现,便会传遍全球。因此,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所采用的营销渠道都离不开网络。虽然网络营销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可仅仅通过这种营销模式去推广企业的产品还远远不够,还要辅以新式营销方法,而营销手段中最具威力的莫过于“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模式可以让用户为某件产品而疯狂。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受到了大量用户的欢迎,形成了大热销之势,那么这家企业就应该想法设法地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产品。因此,很多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都采用了饥饿营销法——这种营销法则可以让产品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巨大销量,同时也可引发媒体的疯狂宣传,而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引发互联网用户的线上热议。这种热议无疑会以滚雪球的形式传递下去,最后为产品带来巨大的宣传效果,而无论是媒体的疯狂宣传,还是网民的热议,都会为消费者带来巨大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饥饿营销”所带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渐制造出“热销效应”,而“热销”的产品,在人们看来都很“时髦”,是当下潮流的代表性产物。因此,很多人都以可以买到某种“热销品”而自豪。在他们看来,如果可以买到一件“热销品”,那是一件非常酷,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饥饿营销,其实就是产品的生产者故意降低产量,通过这种手段来调控供求关系,在市面上制造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同时维持产品比较高的销售价格以及利润的营销手段。
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某款“热销品”的时候,往往都会产生一种“快卖没了”的心理,这样他们就会紧张,认为自己买到某种商品的机会不是很大,而越是买不到的商品,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越大,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得到它,因此无论是对小米产品情有独钟的“米粉”们,还是对苹果产品一心一意的“果粉”们,亦或是对魅族产品一追到底的“魅友”们,饥饿营销对他们都是屡试不爽。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以稀为贵”。但是,也有人会产生这种疑惑:某款商品的粉丝都等了很长时间了,但依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商品,那么这种商品不是在将自己的粉丝推向竞争对手哪里吗?现在的市场上,任何类型的产品都不是单一的,必然都有各自其它相似的类型,因此,如果某家企业在提供产品时,一拖再拖,并且每次只放出很少一部分,导致很多粉丝都抢不到,那么它的粉丝还会继续支持它吗?会不会粉丝转路人呢?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担心,因为饥饿营销需要的就是这种心理。
小米公司可谓是将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模式玩得炉火纯青了。利用这种营销模式,它让买到小米产品的“米粉”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而且会让得到小米产品的人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一些权威调研机构和企业官方对小米的销售数量都做过严格的统计和分析,他们得出的小米手机销售数量都是十分惊人的。例如,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机在网上开卖,仅仅在5分钟的时间内,便将30万台手机销售一空;2013年8月12日,红米手机也在网上开始售卖,仅仅在90秒内,10万部红米手机售罄等等。其实,这就是饥饿营销。心理学证明,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对弱者产生同情心理,但不会因为同情而为弱者买单,赢得他们信任和支持的,往往都是强者。
通常,企业在使用饥饿营销策略时都会使用以下方法:
(1)创造吸人眼球的销量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最常用的营销手段就是用自己的高销量与竞争对手的低销量进行对比,小米也经常这么做。小米手机在每次销售一空之后,都会在小米的官方网站上以十分醒目的字体展示一个具体的销售数字。同时,还会有专人在小米的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经过多长时间的销售,多少台小米手机售罄”!而小米公司的董事长雷军也会在小米举行的发布会上对小米产品的销售数量进行进一步宣传。当然,这个策略任何企业任何产品都可以使用,并且屡试不爽。
(2)创造遥遥领先的排名
如果想让企业自身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那么就在行业中的专业排名上做出一些成绩。
小米公司在行业的专业排名上在诸多调研机构中都有具体显示。《华尔街日报》曾作出了这样的报道:美国著名调研公司Canalys曾公开自己的调研数据,其中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公司小米在2014年第二季度的手机产品销售量首次超过了三星手机,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具体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的销售量增长迅猛,占据了中国市场的14%,位列榜首,而之前占据首位的三星所占的市场份额下降12%。小米在第二季度的销售量与上一季度或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很大提升。
国内的市场调研机构易观智库也发出了自己的调研报告:“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排名中,三星以15.4%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小米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华为、酷派紧随其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小米,它在上一季度的排名是第五,仅仅一个季度便蹿升到了第二,销售量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
(3)获得行业专家或机构的认可
在营销领域,行业专家的认可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其所带来的营销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这里所说的行业专家并不一定是某个有着超强影响力的人,也可以是一些相应的机构或媒体。
美国的著名刊物《财富杂志》和《华尔街日报》曾经就对小米进行了专门报道。
2013年9月26日,美国的《财富杂志》正式公布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企业”排行榜,其中,成立时间不到3年的小米公司榜上有名,并且登上了全明星榜单,成为榜上最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小米公司在这次排名中甚至超过了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例如招商银行、万科集团等,成为此次榜单中最耀眼的明星企业。
这就是小米“饥饿营销”所带来的爆发力,而采用“饥饿营销”的企业,必然要拥有足够的市场潜力,不然的话,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来运营相应的策略。因此,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这样才能充分吊起消费者的胃口,赢得更多忠实粉丝的支持。
3.个性化与私人化定制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私人订制”的生活方式已经屡见不鲜。为某个人量身定制一套服装、为某位明星量身定制一部电影、做私人订制的飞机外出旅游,甚至在私人订制的岛屿上同朋友聚餐等等,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当然,个性化与私人化定制并不只是奢侈的代名词,随着80、90后的崛起,他们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消费者群体的中坚力量,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在这个群体中屡见不鲜。可以说,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他们展现自身品位与特色的表现方式之一。
面对消费者的这种个性化需求,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供其进行私人订制的渠道或功能。而要想为消费者提供理想的个性化服务,企业还应该掌握两点:一、利用既有数据充分发掘用户兴趣爱好;二、合理掌控和设计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一个企业,如果了解了用户个性,那么在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时就会容易很多。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应该在数据库中找到具有高价值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将消费者进行归类。然后根据用户数据为其提供相应个性化服务。在这里,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能否让用户满意,关键是企业是否抓住了用户需求核心数据。
显然,小米公司在这方面就做足了工作。他们拥有自己的用户数据库,可以从中提取核心数据,再根据数据为用户进行私人订制,提供个性化服务。虽然小米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身为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的企业,他们专注地根据“米粉”的个性化生活方式,进行了产品以及功能开发,以此来满足“米粉”的个性化。
在移动通讯领域,小米公司可以说是后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粉丝支持,扩充自己的“米粉”军团,小米产品的设计十分倾向于个性化细节设计,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应用,小米产品的设计都充满了个性化的因子。从小米手机的外观设计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众所周知,人们在选购手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必然是手机的颜色。而不同色彩的手机,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手机持有者的性格或者心理状态。小米在自己的官网上推出了一项服务,那就是“米粉”可以自行定制自己的手机后盖,甚至可以对自己的手机后盖进行个性化自主设计。
在这一方面,小米手机做得非常好,充分满足了“米粉”们的个性化需求。小米通过更改自己的配件,与手机护套相结合的个性化定制,迎合了粉丝们的“私人订制”心理。小米通过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的手机后盖,“米粉”仅仅更换手机后盖,就可以直接实现更换手机的效果。这样,“米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自己喜欢的手机后盖,从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同质化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而小米专注于自己的“米粉”,致力于为他们打造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无疑可以引起粉丝们的认同与感动,让他们更坚定地去支持小米。
需要注意的是,专注于“米粉”的个性化定制不应该只限于产品的设计,而应该在各方面均实现个性化(比如用户参与等)。事实上,小米为粉丝提供的参与机会某种意义上就属于一种个性化服务,小米产品开发之初所推行的主导开发也属于一种个性化服务。
粉丝营销过程中,个性化的用户参与和产品设计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但这需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和想象力,同时通过专业人员完成这种工作,以此来将某些流程标准化,让粉丝参与进来时更方便,将用户的体验上升到极致。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这种个性化服务中获得了好处。
目前,个性化定制T恤在网上日渐流行,很多类似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T恤的整个制作过程基本上都由用户进行主导,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对T恤进行设计。要做到这些,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用户可以直接在网上选择T恤是谁穿的,比如自己、父母或恋人等;然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最后,就会直接进入具体的定制流程,而用户就可以开始自己的自主定制了。
整个私人订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T恤的图案。用户可以根据一些基础信息(T恤的尺码和款式等),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在选择图案的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站的图库中选取,也可以自行上传图片。这样,整个设计就初步完成了,只要符合审核条件了,最终用户都可以穿上自己亲手设计的T恤。
如果某位用户设计的T恤独具一格,并受到某些用户的追捧,网站就会将这种款式的T恤直接纳入整个产品数据库。如果有用户购买了这种T恤,设计者还可以享受到产品分成。这无疑是个性化服务的有力体现。目前,很多个性化服务网站都在利用这种方式鼓励用户参与到设计中来。
这种网站,既销售T恤,也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或许,这种网站所提供的T恤的质量不是最好的,T恤也不是什么知名品牌,但这种网站的产品一定是别具一格的,独具特色的,而且是最符合用户需求的。试想,还有什么产品比自己亲手设计的还要符合自己的心意呢?
这种网站的火热,给了众多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如今的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看重,谁可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就买谁的单。所以,要想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抓住这一商机,在个性化服务上多下些功夫。
例如,2006年,男装知名品牌雅戈尔就推出了自己的“私人订制”服务,而粉丝只需将自己的基本信息输入电脑,相应的软件就会根据数据进行服装制作。这种个性化定制,使得雅戈尔在“私人订制”时代迅速蹿红,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更大进步。
虽然“私人订制”的产品所需费用要高于普通产品,而且这种费用的标准很难衡量,但是“私人订制”显然比千篇一律更有价值,更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获得用户的好感和信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变了,变得更加自我,而这时,个性化定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考虑这方面的事情,而想要做到“以客为先”,就必须将“私人订制”放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因此,传统企业必须认识到如今的时代已经变了,已经全面步入了个性化消费时代,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标准越来越向个性化看齐,一件产品,如果拥有其它产品都没有的特点,那么毫无疑问它就具备了“逐鹿市场”的资本。当你可以满足消费者其它企业满足不了的需求时,你便距离成功不远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企业对消费者个性化服务的专注程度,决定了这个企业以后所取得成就的高度。
4.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对互联网极致思维的理解是: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这种理解十分形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通常都是疯子和偏执狂的专利。那么,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做到极致呢?
雷军的“理解”让人们了解到如何做到极致,但是没有给出极致的含义,或者说什么是极致?简单来讲,极致思维就是最高境界。互联网企业通常都是利用这种思维来实现产品创新以及提升用户的体验。要想做到极致,就要将事情做到100%,即实现既定标准,完成了就是100%,没完成则是0%;即使完成了99%,也是没达标,所以还是0%。说白了,极致就是没有任何瑕疵,就是完美无缺。
一般来讲,消费者往往具有一种通性,那就是你生产出99件对他有益的产品,他未必记得;只要你生产出一件对他不利的产品,他必然会记得,甚至会对你产生怨恨心理,从而离开你。例如,一名用户在进行通信业务办理时,一直享受的都是良好的服务,但是,突然有一次接受到了客服人员的劣质服务,那么这名用户就很可能会退出这种通讯服务,转到另一边去。因此,企业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做到极致,不能令大部分用户满意了,就满足了。想要做到极致,要认清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极致是产品吸引用户的基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极致的产品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基石,同时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根本保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或企业员工只有以一种偏执狂的态度去应对,以一种逼疯自己的精神去应对,才有可能将产品做到最好,获得用户青睐。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资格去不断地超越别人,颠覆别人,才能生产出真正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所以小米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它一直在贯彻执行“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的运营理念。
第二,让用户尖叫,才能得到更多支持。
为了赢得更多用户的支持,引起用户的“尖叫”,小米打出了自己的王牌——“高配低价”。如今,小米每次推出的新款,必然都是全球首发的配置,而最主要的是,它的价格还是整个行业相同配置手机中最低的。这种情况在小米的系列产品中均有体现。比如,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手环,等等。自古以来,人们奉行的真理就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而物美价廉仅仅存在于消费者的想象之中。但是,小米不仅两者兼顾,还必须做到最好,真正践行了“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的理念。
第三,将极致融入每个生产环节
对极致的追求,是小米产品每个生产环节都具备的特性。小米所选择的供应商,都是业内最好的,它还将现有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让优势最大化。接下来,小米做的就是通过生产,做出最好的产品。
据相关人士介绍,小米内部对产品的规划存在三个标准:保留“加正值”,去掉“不加不减”和“加负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米在设计方面是十分严谨的,不仅会去掉有负面影响的设计,就连“不加不减”的设计也会抹除掉。这样,小米就可以保证让每个工序达到最优,将产品做到极致。
如果你仔细观察市场上的小米手机,你就会发现,不管人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小米手机成功地还原了产品的本质含义,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产品做到极致。小米手机无论是从价格或者是配置上来讲,都做到了极致。很多“米粉”表示:“即使买了没用,也想多买几个,而且用到最后,还想留着作纪念。”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小米公司才一直不担心小米手机做出来卖不出去。因为,如果将某款产品做到了极致,那么销量也将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就用不着担心。担心销售数据不好的,必然是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
因此,如果想将自己的竞争对手逼死,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自己逼疯。如果没有这份勇气,没有勇往直前的锐气,你就会被瓶颈制约住,再难取得半点进步。这样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你就会落败,而且有可能是一败涂地。因为,企业的发展,向来都是不进则退的。
众所周知,针对于全球各个行业而言,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难有一款硬件、软件或者应用直接达到垄断地位,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姿态挑动无数人的神经。但是,任何时候都会有例外,都会出现人们称之为“奇迹”的事物。微信的横空出世,正好证明了这一点,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观念。它的出现,无疑比Facebook、Twitter等国际性的互联网社交工具更加耀眼。
微信的出现,直接战败了人人网、米聊、易信等社交通信工具,甚至一度让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感到恐慌。但是,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微信的出现,第一个颠覆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兄弟”——QQ!对于腾讯而言,微信和QQ是同样重要的。2014年,QQ的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2亿大关,而微信的用户数量更是惊人,达到了6亿之巨,这些都可以说是互联网领域中可以引发“海啸”的大事件。但是,对于腾讯而言,作为“大哥”的QQ无疑要更重要一些。不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不革命,那么别人就会革你的命。如果不进行自我颠覆,那么就会被别人颠覆。因此,在这种大势的驱使下,腾讯不得不进行自我颠覆,利用更具优势的微信颠覆QQ。
目前,微信已经日趋完善,它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通信和社交的平台化,同时也将微信的功能进行了外延。这种外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出了一款即时通信工具的原有定义。并且,微信在每个时期的发展速度都超越了为腾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QQ。微信在社交领域的某些新应用,比如语音、视频以及图片的免费传送,实现了社交的深度发展。如今,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微信处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比如,控制空调和电视等等。
据马化腾描述,微信正在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体现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它将成为一个全面改变信息入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并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新工具。
根据当下的发展形势来看,微信颠覆QQ已成必然。众所周知,作为创业者,只有始终保持前进的脚步,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进行各方面的突破。比如,认识突破、能力突破等等。而企业只有在研发产品时将自己逼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生存的权利。雷军在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只有进行一次自我颠覆,才能获得凤凰涅槃式的成长。只有打破一切束缚,才有机会变得更加强大。”
其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是你的企业比不上别人,而是比你强大的对手所付出的努力远比你多。有一句话说得好,“对自己狠一点,距离成功就近一点”。当然,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产品都是如此,都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只有自己做到了极致,才可能得到更多用户的支持。只有将自己逼疯,才有可能彻底战胜竞争对手。
5.速度与激情:超越对手,你就是赢家
很多人都喜欢看动作片,因为他们认为那种打斗的场面能让人热血沸腾。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功夫》中,火云邪神曾说过:“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高手过招,往往都是一招定胜负。谁出手速度快,谁就会占据先机,而取胜的几率也就大一些。慢一步就可能处处受制于人,最终不敌落败。事实上,这个道理并不仅仅适用于功夫,同样适用于企业的运营和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由慢变快了。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公司永远离破产只有十八个月。”如今,一家如日中天的企业,或许在须臾之间就会变得日薄西山。以前,人们奉行的是“大鱼吃小鱼”模式,但就现在而言,企业的大小、规模不再是关键,而反应的快慢才是决定一家企业继续存在与否的关键因素。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如果反应速度跟不上,企业面临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这就是所谓的“快鱼法则”。
小米公司之所以可以快速崛起,就是因为雷军将“快鱼法则”运用得炉火纯青。自从小米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与奇虎360总裁周鸿祎还发生过“口水大战”,而让双方产生激辩的焦点话题就是小米所展开的营销手段——“饥饿营销”和“期货手机”。周鸿祎指责雷军用非正常手段故意延长小米手机的交货时间,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省小米手机的生产成本,利用消费者的钱去生产手机。并且,小米还用低价高配的噱头去吸引粉丝的关注,让根本就不存在的手机,或者说正处于生产中的手机拿出来进行预售,这无疑给竞争对手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周鸿祎认为,小米公司这是在利用不正当手段挤兑竞争对手。
而雷军则利用现实数据对种种现象进行解释和辩驳,他说目前小米的这种销售模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一方面,小米的生产链还不稳定,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条件;另一方面,小米手机的产能非常低,到目前为止,仅能保证30万部的产量。
事实上,无论小米是真“饥饿”,还是假“饥饿”,在这场口水战中,雷军销售手机的营销手段无疑为众多互联网企业上了十分生动的一课。这正应了雷军所说的一句话——“有时候,快也是一种力量”。大多数时候,企业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的灵性,而不是如何壮大己身,因为灵性在企业的后续发展过程中将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那么,应该如何保证企业的灵性呢?
(1)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在雷军看来,天下武功就是唯快不破。小米公司从建立发展到现在,前后用了4年时间,但在雷军眼中,这样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每天,我的心情都充满了一种焦虑感,我们是否还可以再快一点呢?”互联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速度,所以,如何在保证企业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将速度提升到极限,无疑成为所有互联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削去“拖后腿”的部分
雷军十分清楚,目前正处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高峰期,市场可谓是风云激荡,变幻万千,一款今天十分火爆的商品,并不能证明它依然适合明天的市场,或许明天就变得无人问津了。任何企业的产品都是如此,小米也不例外。如果将小米手机进行规模量化生产,那么在市场发生突变的时候,仅仅数十万部的库存,也足以将小米公司压垮。所以,只有利用“快鱼法则”,才能削去一些尾大不掉的分销和专卖渠道。这不仅可以让企业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还能保证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销售的实际情况。
(3)开启“小船模式”
古人常说:“船小好掉头。”对于如今的产品营销来讲,也是如此。小米可以利用30万部产能的“小船模式”在激烈竞争的商海中乘风破浪,这就让小米拥有了快速应对手机以及应用服务等环节所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而这正是小米最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4)加快企业的运营速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速度与激情的轮番上演。速度就是生命,谁更快,谁就可以占据更多的优势资源。正是坚持“快鱼法则”,小米才会在每周进行系统更新,促进产品的推陈出新。小米公司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雷军给自己施加的压力,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而有了压迫,小米的运转速度才能更快一点。
雷军表示:“如果你更新换代的速度足够快,那么就可以将很多问题掩盖掉。企业只有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才是最小的。如果你的发展速度慢了下来,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小米曾经就因为慢人一步而吃了大亏,小米的社交应用米聊之所以会输给微信,主要原因就是它“跑得不够快”。
微信是腾讯继QQ之后,推出的一款功能比较完备的免费即时通讯社交工具。2013年1月15日,腾讯在官方网站上宣布:“微信,在2011年1月推出之后,到现在已经两周年了,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微信用户就已经突破了3亿。感谢所有微信粉丝们,因为你们,使得微信改变了世界!”如今,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6亿大关。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微信的出现要晚于米聊。微信所取得的成功,完全是后来居上,所依靠的就是无与伦比的速度。虽然米聊先微信一步上市,但微信更新换代的速度要快过米聊。所以微信所占领的资源就比米聊多很多。
米聊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了美国Kik Messaher软件的启发,这使小米科技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机会。于是,经过研究之后,米聊正式上市。米聊主要是依托小米手机和MIUI平台进行应用推广,米聊的“语音通话”功能正好与当时的用户需求相契合,这让米聊的用户数量一度激增,甚至是突破了1亿用户。
实事求是地讲,米聊是小米推出的一款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产品。雷军之名也由此在互联网行业中传播开来。但是,雷军很清楚,如果腾讯也进入这一领域,米聊将面临一场天大的危机。
当时,雷军对腾讯的部署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对方应该会在三个月之后,正式介入这一领域。但出乎雷军预料的是,仅在一个月之后,腾讯就推出了相应产品——微信!毫无疑问,凭借腾讯在即时通信行业的地位和实力,他们所掌握的用户资料自然要远超小米,因此他们更清楚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米聊还在纠结于是增添熟人社区还是陌生交友功能时,微信便直接推出了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
当然,米聊与微信的差距之所以会越来越大,另一主要原因就是技术积累和运营推广等方面的因素。腾讯在即时通信技术以及推广渠道方面所占据的优势明显要远超小米。这就使米聊慢了微信一步,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尽管米聊一直在想法设法地迅速跟进,但先机已失,最后还是没能跟上微信的脚步。微信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米聊用户被微信掠夺殆尽,最终再无翻身的机会。2014年2月,小米公司将米聊业务出售,至此,米聊与微信的战争正式告一段落。
微信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2011年1月,腾讯正式推出了微信。2012年3月,微信用户就达到了1亿,随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微信用户就翻了一番,达到2亿。2013年1月,也就是微信推出两周年之际,微信用户便突破了3亿。如今,微信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犹如“病毒”一般,在人群中不断“扩散”。
微信与米聊之战,属于典型的移动互联网之战。虽然米聊在最初占了先机,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微信。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还是小米速度不够快,被腾讯以快、准、狠的打法击溃了战略部署,最终功亏一篑,使得腾讯借助微信之光,再次登上了神坛。
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可谓是家喻户晓般的存在,而它之所以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出重围,顺利登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高完成度的产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多方面的渠道推广。如今,任何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如此,谁先下手,并且做到了快速更新,谁就能占据优势资源,笑到最后。所以说,速度就是生命,只有在速度上超越对手,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例如,我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之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开始腾飞,但后来居然被后起之秀长三角地区以绝对的优势超越。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在资源、交通,以及政策支持上均不占优势的条件下,还能后来居上呢?据研究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反应能力和行动速度要远超珠三角地区,这正是长三角地区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速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多么重要。在一切事物都在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企业要想吸引更多消费者,那就要满足他们正在高速变化着的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要快——反应要快、更新要快、回复要快。总之,一切都要快。任何企业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市场永远不会同情弱者,只要失去了一次机会,那就没有迎头赶上的时间了。所以,企业要想成为赢家,就必须要快,只有在速度上超越对手,才能打到对手,获得最后的胜利。
6.快速反应,不给对手思考的时间
互联网时代,企业只有在最短时间内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甚至是忠诚。企业反应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选择。比如,起点中文网的优秀笔名,先注册的那个用户必然可以如愿以偿,落后者自然就得使用其它的笔名。一款好产品同样如此,先上市的企业必然更容易赢得先机,而落后的企业,如果想要赶超前者,就要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努力。
如今,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时间就等同于企业的生命,谁更快,谁效率更高,谁就能“活”得更长久。即使两家企业的实力不相上下,但获得最后胜利的往往都是反应速度更快一步的企业。谁可以对用户需求迅速做出反应,谁就可以领先一步,正所谓,一步快步步快,只有占领了先机,才有可能一路领先。
例如,海底捞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就十分迅速有效。有一次,一位男士带着一位女士来海底捞吃饭,服务员通过观察发现,男士在拼命追求女士。在用餐过程中,女士感觉天气太热,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一根雪糕多好啊”,而当时海底捞并没有雪糕。而这名服务员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里的情况,领导当即让服务员去外面的超市买回了雪糕。用餐的女士在享受到这种服务后,大感惊讶,同时对男士的好感大增。因为女士认为对方既然带她来可以提供这种服务的地方吃饭,必然是个有品位的人。后来,他们二人顺利结婚,当时还给海底捞送来了喜糖,表示感激之情。
顾客只是随口说出的话,海底捞的员工却做出了如此迅速的反应,并将情况迅速反映给自己的领导,而领导则立即做出了满足顾客需求的决定,让员工不辞劳苦和不计成本地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虽然这种事情并不多见,但海底捞对顾客的某些隐性需求的反应态度和速度无疑为其赢得了顾客的好感与信任。
因此,我们不必纠结海底捞捞的到底是什么,它不仅仅可以为顾客提供火锅,还可以满足顾客的某些隐性需求。这就为海底捞赢得了超强竞争力和不被超越的口碑。全球知名信息服务商IBM,就曾因为反应迟缓而失去了很多次机会,致使其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但后来在采用“对用户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策略之后,这个“蓝色巨人”很快便走出了泥潭,重新回归到巅峰状态。
可见,快速地对用户和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小米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便接连推出了小米、小米1S、小米2、小米2S、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等等。小米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以及小米公司的成长速度,让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望尘莫及。小米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小米为什么可以得到“米粉”们的一如既往的支持呢?
其实,就是因为小米可以对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进行产品的“敏捷开发”,使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迭代,才受到了用户的一致追捧。雷军相信“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很明显,小米就一直在坚持着这一准则。
以前,市场上的主流手机生产商,在推出很多手机之后,手机的性能和系统就变得固化了,就算出现某种问题,往往都是在下一次版本更新时,才进行相应地调整。但是,苹果和谷歌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做出了较大突破,将操作系统的更新时间提前了不少。安卓系统改为每半年进行一次系统升级,而iOS操作系统则是一年升级一次。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升级速度显然满足不了用户和市场需求,因此再次进行提速。小米公司所推出的操作系统——MIUI就实现了每周升级一次。通常来说,手机系统一般都是手机公司进行主观性的升级,属于“闭门造车”,而小米却并不这么做,它直接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改进和升级。
小米的这种快速升级,主要是依据论坛上“米粉”对小米手机的反馈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产品的稳定升级。其实,小米研发团队关注的不仅仅是论坛,他们还关注微信、微博等平台手机用户的反馈意见,并积极采纳用户建议,进行产品升级,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未来,小米手机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系统体,这就表明小米在应对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毫无疑问,这种服务方式,可以为“米粉”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满足他们的更多需求。
小米对用户和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让手机同行都自叹不服,而且很多企业纷纷学习小米模式,企图从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敏捷开发中获益。当然,并不是说这种反应速度就是因为“敏捷开发”而实现的,简单来说,这就是企业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是根据用户需求做出的快速行动。因此,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用户,就要保持较快的反应能力,而只有给予了用户极致的体验,才能得到用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