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关照与员工信任:三种归因理论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上级关照与信任上级的关系——理论模型

一 上级关照和信任上级的总体关系

本研究认为上级关照与下级对上级的信任从总体上来讲是正相关关系。首先,由于人们的认知普遍存在自我服务的倾向,得到更多好处的下级更容易知觉到上级的积极方面(可信性),而未受到关照的下级更容易带着怀疑和批评的眼光去审视上级,从而发现更多的消极方面。其次,提供好处对收到好处的人来说本身是一种积极行为,它展现了上级的关心、帮助、付出,这些都会提高好处接收者对上级仁善、正直等可信性因素的积极评价。然而,这些讨论虽然说明了上级关照和下级对上级的信任之间关系的总体趋势,却没有深入分析其复杂性和细节。下面,本研究借助之前提出的归因框架深入分析不同的归因维度是如何中介和调节上级关照与上级可信性之间的关系的。

二 上级关照归因的方向与强度

本研究提出认可性归因、情感性归因以及交易性归因,意指不仅受到关照的下级会对他们的有利结果做这三类归因,而且对于没有受到关照的下级,他们对自己不利结果的归因也同样在这三个维度上变化。具体地说,受关照的下级会做出类似“因为上级认可我”“因为上级和我的感情好”“因为我给过上级好处”的归因;而未得到关照的下级会做出类似“因为上级对我不认可”“因为我和上级感情差”“因为我没有给上级好处”的归因。这样,受到不同关照的下级在归因方向上是不一样的,却共享同样的归因维度。这犹如对学业成就归因的研究,考试成功者和失败者都会在能力、难度、运气等维度上归因,但成功者自然是归因于能力“强”,运气“好”,而失败者则归因于能力“弱”,运气“不好”(Weiner, 1972)。此外,不管是进行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归因,归因者在同一归因维度上的归因强度还各不相同,并且这种强度在不同的方向之间是可以比较的。这就是为什么可以说学业成功者更多地归因于努力,而受挫者更多地归因于运气,这种多与少的比较体现了不同方向的归因在强度上是可以对照的。

本研究将三种归因视作一个从负向的极值到正向的极值变化的连续体(continuum),从而考察它们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这能够让研究者便利地观察归因的连续变化引起的效应。对归因变量的这种尺度化早有先例(Laird, 1974)。但是,本研究也非常重视归因强度的独立的心理意义:如果受到不同关照的下级在三种归因维度上的权重有系统的差异,那么这一信息立即告诉研究者不同的关照引起了什么样的心理效应(归因偏向)。下面研究者先考虑归因变量与其他变量在一个连续的变化尺度上的线性关系。

三 上级关照与能力可信性——认可性归因的中介

本研究认为,在三种对上级关照的归因中,与上级能力可信性相关的是认可性归因。这是因为认可性归因包含了下级对上级能否认识到他们的个人能力、责任感、已有的或潜在的工作贡献的判断。对于一个上级来说,除了他的专业和管理能力之外,能否知人善任,将是衡量他的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情感性归因和交易性归因并不和上级能力发生必然的联系。具体来看,受到关照的下级,当他们采取认可性归因时,自然暗指上级“有眼光”,因此提高他们对上级能力可信性的评估。反过来,对于未获好处的下级,当他们将其归因于上级对他们的不认可时,则极易产生屈才心理,抱怨上级的评价能力。也就是说,随着认可性归因的提高(从负到正),下级对上级能力可信性的评价会随之提高。因此研究者提出:

研究假设1:认可性归因完全中介上级关照与上级能力可信性之间的积极关系。

四 上级关照与正直可信性——认可性归因的中介

本研究认为,认可性归因还将与上级的正直可信性发生关系。研究者已经指出,工作场所中的绩效评价和报酬分配等不可避免地含有个人主观因素,很难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公正。而受到关照的下级,在进行认可性归因时,将视这种主观倾斜为合理有效的,反之未受关照的下级将会质疑上级对自己的不认可的公允性。下级对上级正直可信性的判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上级是否公平(Mayer, Davis & Schoorman, 1995)。此外,依据迈尔等(1995)对正直可信性的阐释,置信方(trustor)与受信者(trustee)之间信念和价值观之间的相容性是对受信者正直性判断的又一关键(Mayer, et al., 1995; Sitkin & Roth, 1993)。当下级将上级关照归因于上级认可时,自然包含了对上级与自己是否在很多观念和看法上易于达成一致的暗示。

总的来说,随着认可性归因的提高,下级对上级正直可信性的评价也会提高。

研究假设2:认可性归因完全中介上级关照与上级正直可信性之间的积极关系。

五 上级关照与仁善可信性——情感性归因的中介

本研究认为,情感性归因将在上级关照与仁善可信性之间唯一起到中介作用。这是因为情感性归因意即将上级关照与否解释为上级的私人关怀,从而和上级对自己的好意(goodwill)紧紧联系在一起。相反,不管是认可性归因还是交易性归因都不会必然地与上级仁善可信性发生联系。认可性归因体现了上级“恰当地”(或不恰当地)进行了区别性的资源分配,但并不包含同情与牵挂。交易性归因则更是将关照视为一种利益实现,不是体现上级“对我好不好”。结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

研究假设3:情感性归因完全中介上级关照与上级仁善可信性之间的积极关系。

六 上级关照与正直可信性——交易性归因的调节

首先,本研究认为和交易性归因有真正联系的是可信性中的正直要素而不是能力和仁善要素。将职权便利用于个人好处的获取将引起下级对上级公正性与合法性的严重质疑,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仁善)和能力强不强的问题。其次,研究者认为,虽然对于未受关照的下级,随着交易性归因的上升(负向归因的减弱),他们对上级正直可信性的质疑也会随之缓和,但是很难相信对于受到关照的下级,他们将得到的关照归因于上级的功利目的会因此而更觉得上级正直。相反,本研究认为对于受到关照的下级,越多的交易性归因将越引发他们对上级正直可信性的怀疑。因为交易性归因本身揭示了下级对上级通过组织资源获取个人利益的动机的知觉。从而可以看出,高交易性归因会削弱上级关照对正直可信性的积极效应。因此研究者提出交易性归因在上级关照与上级正直可信性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假设4:交易性归因将调节上级关照与上级正直可信性之间的关系,当交易性归因高时,上级关照与正直可信性之间的积极关系将被削弱。

借鉴迈尔及其同事的研究(Mayer & Davis, 1999; Mayer &Gavin, 2005),本研究预期通过下级对上级能力、仁善、正直的知觉能高度预测下级对上级的信任水平。换言之,本研究认为上级关照及其归因对下级信任上级的影响是以可信性三要素为中介的。

研究假设5:上级关照及其归因对下级信任上级的效应是通过可信性三要素——能力、仁善、正直完全中介的。

将上述研究假设整合起来,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从上级关照到三种不同的归因再到三种可信性并最终作用到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的一个理论模型(见图2-3)。这一模型重点强调的是三种归因到三种可信性之间的路径是特定的而不是“盲目”的,并且归因不仅起中介作用也起调节作用。检测这一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将是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图2-3 上级关照影响下级对上级信任度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