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华伟君的博士论文《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就要付梓,以飨士林了。出版前,华伟索序于余,作为他的论文指导教师,自然责无旁贷,应该絮叨几句。
华伟是从北京师范大学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他选择的是宗教社会学方向。记得在协商培养方案时,余曾贸然建议他以宗教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近代中国基督教史上某种重要的教会刊物,他当时的反应是点头诺诺。后来在选修我开设的中国基督教原著选读这门课程时,他本人和我都有同感:他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还是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于是放之于自得之场,使适其性。最后,他选择了故乡豫西李村作为其调查田野。余忝列北大博导,孤陋愚钝,学不足以成名,德不足以服诸生,唯勉力建议华伟加强理论素养,注意涵养问题意识,华伟亦诺诺示敬。后来,经他自己努力,获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赴美国普度大学学习一年,相信这一年令其受益匪浅。在那里,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主任杨凤岗教授乃当今美国宗教社会学界研究中国宗教与社会之华裔翘楚,有此名师指点,华伟自然在学业上精进增益,对美国宗教社会学界的前沿论域、理论成就与研究方法或有入其堂奥之斩获。凡此,皆在其论文中有所表现,其论文在评审与答辩过程中,获得了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定为优秀博士论文。唯因其师兄肖清和的博士论文已被评定为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余知所进退,坚持不将其论文上报评优,这或许令华伟君颇觉委屈吧。好在他毕业后进入了“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相信他会有更多机会展示其学术水平与成就,此乃区区之大愿也。社会学大师韦伯说过,学术上被超越,不仅是大家的共同命运,也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切望华伟能在全球化的学术境遇与视野中,为实现时贤们的这一共同目标有所作为。
关于华伟博士论文的特点与长处,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牟钟鉴先生已在其序文中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阐述,在此不必赘述。牟先生曾于1991年评阅过我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其奖掖后学的拳拳之心令人感佩,读者自可从牟先生的序文中得见其文如其人之大家风范。
基督宗教自唐朝入华以来,其传播与发展之态势及其命运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其本身教义、思想、组织与行为之是否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如何处理与华土固有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中国传承久远的政教关系传统,亦可谓兹事体大。华伟的博士论文集中研究的是乡村基督教与儒家伦理之间的互动及其机制,他的考察表明,基督教可以成为当今中国不太健全的市场经济处境中虽然历经浩劫却未完全泯灭的儒家孝道伦理的激活工具。此论可谓持之有据,且颇具原创性。明末第一代天主教徒李之藻在接受、传扬他颇为服膺的“天学”的过程中,曾希冀“借异己以激发本来之真性,始虽若戾,终则相生”,此种借开放互动以求相助相生的光辉思想在明末可谓难能可贵。而华伟以展示、解释社会事实之社会科学的精神所彰显的上述现象,揭示了基督教在中国乡村的存在与发展是可以履行一定的正功能的。不同文化之间交光互影的交流、互动不正是如此推动着地球村上的人们彼此相互依赖、和平共生的吗?
中国的宗教学研究其来有自,成果丰硕,目前则正在经历着从人文思辨向实证科学的转型。华伟的博士论文或可视为此一转型过程中的初期成果,唯愿这样的成果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并能走向世界,岿然屹立于国际学术界!
是为序。
孙尚扬
2012年8月于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