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活动国际影响力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电视电影篇
TV and Film

2016年第22届上海电视节国际影响力报告本报告的数据采集受到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重大活动办公室童颖、邓晶琛的大力协助。中英文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取走”自媒体合作平台通过现场扫码以及受众线上收集。参与本报告的访谈以及媒体资料整理工作的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范子萌、马路遥、方婵娟、崔妍、唐玮、范正祥等研究生。

陈沛芹陈沛芹,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摘要: 本报告通过分析国内外媒体、自媒体的报道情况,同时运用受众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2016年第22届上海电视节的国际传播影响力进行了评估。报告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视市场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第22届上海电视节已经成为国内业内人士眼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内电视节,同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与其他国际电影节相比,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 上海电视节 国际影响力 白玉兰奖

一 概述

本报告通过考察中外媒体、自媒体的报道,结合上海电视节参与者以及专家的访谈、问卷调查,多层次考察2016年6月6日至10日举办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运用多元数据,全方位考察电视节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吸引了国际媒体、国内媒体以及国内自媒体的共同关注,成为上海电视节最具影响力的元素。国际媒体与国内媒体对上海电视节的关注焦点有所不同,国际媒体更多关注上海电视节作为商业平台的作用,国内媒体则更多聚焦明星八卦。上海电视节已经成为国内业内人士眼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内电视节,同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与其他国际电影节相比,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鉴于中国经济的巨大支撑和庞大的电视市场,未来上海电视节的国际影响力有望增强。

评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初显影响力,成为电影电视剧的国际荣誉之一。电视节吸引了中国周边国家以及英美、欧洲、非洲媒体的目光。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德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泰国、南非等17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23家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用英文、中文、德文、韩语、西班牙语5种语言在电视节期间发布相关报道。白玉兰奖的获奖信息主导境外媒体的报道,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奖项。

(2)上海电视节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吸引力的媒体与媒介产业的商业交流的国际平台。国际媒介机构看好中国市场。境外媒体机构聚焦市场合作,在其机构的自媒体平台上展示其参与上海电视节的过程,将其展厅或产品在上海电视节受到欢迎作为一种国际影响力的证明。

(3)网络媒体成为国内上海电视节报道的主流。从2016年1月到7月31日,中文报纸的报道量为301篇,中文网络媒体的报道量为3540篇,网络媒体的报道数量为中文媒体的11.8倍。

(4)上海市电视节的国内知晓度较高,上海媒体与自媒体是受众获得上海电视节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被调查者中,超过80%的人知晓上海电视节。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从上海的媒体获知上海电视节的消息,28%的人从自媒体获得消息。电视节的关注群体主要为收入为3000~10000元、年龄为19~45岁的中青年人群。上海电视节官方微博具有较大影响力,对电视节在微博中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电视节官方微博是转发最多的机构微博账号,也是单个账号被转发微博过百次数最多的账号。

(5)网络媒体与传统中文媒体报道主题存在差异。国内中文传统媒体报道以消息为主,聚焦对白玉兰奖结果的讨论;网络媒体的报道主题丰富多元,聚焦白玉兰奖奖项的报道,关注影视产业的新动向,也更偏向明星八卦,八卦信息的网络转载率高。

(6)电视节最吸引国内受众注意的活动是优秀电视节目展播,98%的被调查者认为优秀电视节目展播最吸引注意。78%的人认为国产电视剧最吸引关注,同时国产纪录片、国外电视剧、动画片也吸引了一半以上的受众的关注。

(7)上海电视节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关注第22届上海电视节的境外媒体中没有主流媒体,报道量也较少,只有23篇相关报道。相比较其他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在国际国内的互动、理念与体系上的国际化、组织细节、互联网运营模式以及参赛作品质量、参赛国际作品的比例等方面需要加强,要提高上海电视节奖项的含金量,参赛作品的质量是关键,需要更多国际影片进入。

二 境外媒体中的上海电视节

上海电视节的举办吸引了中国周边国家以及英美、欧洲、非洲媒体的目光。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德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泰国、南非等17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用英文、中文、德文、韩语、西班牙语5种语言在电视节期间发布了相关报道。

获奖信息主导境外媒体报道,白玉兰奖成为境外媒体关注热点。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与世界其他类似奖项并列,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荣誉。境外媒体的电视节报道,将白玉兰奖与国际上其他奖项如美国艾美奖、法国电视奖等并列,成为电影电视剧的国际荣誉之一。但境外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关注总量不大,媒体共有28篇报道,其中多篇报道为重复转载,主流媒体关注度不高,自媒体也仅有20条相关信息,转发量也较小。

(一)境外媒体对上海电视节的关注度

1.17个国家23家境外媒体用5种语言报道第22届上海电视节

通过国际媒体数据库的搜索发现,中国境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涉及电视节的报道有28篇,来自12个国家,共有23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涉及三种语言:英语、德语和韩语。其中,英语语言报道数最多。报道主要集中在6月份电视节举办期间,为23篇。搜索国际自媒体,获得来自美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日本、泰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参与电视节的国际媒体、赞助商等发布的近20条信息或图片。

以“Shanghai and TV Festival”为关键词在全球媒体数据库Factivia中搜索,自2016年1月1日至7月31日,中国境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涉及电视节的报道有28篇,来自12个国家,共有23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涉及三种语言,包括英语(21篇)、德语(5篇)和韩语(2篇)。其中,英语语言报道数最多。报道主要集中在6月份电视节举办期间,为23篇,4月份有2篇,7月份有3篇。

以“shanghai television festival”或“#shanghaitelevisionfestival”为关键词在Twitter和Facebook中搜索,获得来自美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日本、泰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参与电视节的国际媒体、赞助商等发布的近20条信息或图片。

2.关注第22届上海电视节的境外媒体分布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报道最多的是尼日利亚的PM News,韩国、新西兰、新加坡、南非以及英国的21世纪传媒、德国美通社、奥地利新闻社等。报道媒体名称见表1。

表1 境外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报道情况

(二)获奖信息主导境外媒体报道,白玉兰奖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影视荣誉之一

1.获奖信息主导境外媒体报道,白玉兰奖成为境外媒体关注热点

以“Shanghai and TV Festival”为关键词在全球媒体数据库Factivia中搜索,自2016年1月1日至7月31日,中国境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涉及电视节的报道有28篇,这28篇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白玉兰奖项。此外,一些自媒体平台以及媒体机构也在自身的自媒体发布平台上发布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得主消息。

新加坡网站(OnScreen Asia)2016年6月14日报道了《权力的游戏》在第22届上海电视节获得白玉兰奖的消息。

新加坡MSN新闻网(Xin MSN)2016年6月10日报道了第22届上海电视节闭幕式以及白玉兰奖颁奖仪式。报道滚动18幅明星照片,第一幅是钟汉良(Wallace Chung)、杨颖(Angelababy),第二幅是张国立。

奥地利新闻社2016年6月22日报道说由知名奥地利导演沃夫冈·玛姆博格于2011年执导的德语多元文化喜剧Kebab mit Alles(直译:《啥调料都加的羊肉串》,羊肉串在这里指的是土耳其)不仅在奥地利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在上海电视节上亦获得一致好评。

德国DWDL报道了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中德国作品入围的消息。

南非的全非新闻社(All Africa)报道了《树枝人》(Stick Man)获得最佳动画奖的消息。

媒体机构的自媒体发布平台以及以自媒体为主的平台也发布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得主消息。

发布中国娱乐新闻资讯为主的中国底片(China Film Insider),粉丝数1354,发布了胡歌、孙俪摘得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的消息。

西班牙电视公司Cinetica TV,粉丝数478,发推文称“很荣幸纪录片《迷雾之后(After the Mist/ Despuésdela Niebla)》代表西班牙角逐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2.白玉兰奖初显影响力,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影视荣誉

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与世界其他类似奖项并列,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荣誉。境外媒体的电视节报道,将白玉兰奖与国际上其他奖项如美国艾美奖、法国电视奖等并列,成为电影电视剧的国际荣誉之一。

美国动画网站AWN(Animation World Network)2016年6月3日报道说《树枝人》(Stick Man)获得了BANFF世界媒体节的最佳动画片奖、上海电影电视节的最佳动画片奖以及两项英国的动画片奖(Best Animation at both the BANFF World Media Festival and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V Festival, as well as two British Animation Awards)。

英国电视商业网(Television Business International)2016年7月7日报道了获得白玉兰奖提名的Netflix制作的《德国纳粹档案》(NEU German History X),报道说该剧在法国电视节上获奖,并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提名(The series won the Bloggers Award at the French Series Mania event, and was nominated for the Magnolia Award at the Shanghai TV Festival)。在这篇报道中,上海的白玉兰奖提名与法国的电视剧奖(French Series Mania)相提并论,被认为是重要的国际荣誉。

新加坡网站(OnScreen Asia)2016年6月14日报道说,HBO的艾美金球奖获奖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在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获得“最佳外国电视剧奖”(HBO's Emmy and Golden Globe winning hit series, Game of Thrones, took home the Magnolia Award for Best Foreign Series held this evening at the Shanghai Oriental Art Cente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22ndShanghai TV Festival)。在这篇报道中,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对于曾经获得艾美奖的电视剧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3.剧组、明星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展示出席上海电视节

参与上海电视节的剧组、明星等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第22届上海电视节。

美国电视剧《吸血鬼日记》(The Vampire Diaries)第八季推特账号粉丝数为2637人,推特账号转发该剧饰演狼人的美国演员迈克尔·特维诺(Michael Trevino)出席上海电视节开幕式红毯的视频转发量为1次,点赞量为3次。

韩国《太阳的后裔》剧组也更新了自家演员金智媛参加上海电视节的情况。中国台湾女明星宋芸桦在Facebook上对自己参加电视节的信息进行了更新,获得了31条评论,14次分享。

(三)上海电视节成为国际媒体与媒体产业商业交流的平台

各国媒体机构积极参与上海电视节的论坛活动、市场活动,展示其产品,寻求投资与合作的机会。

1.境外媒体聚焦中国电视剧市场投资合作

第22届上海电视节开幕之前,印度电视网(Indiantelevision. com)在当年4月26日便预先报道知名媒体研究机构Media Partners Asia(MPA)将在同年6月10日的上海电视节上合作共同举办论坛,为国内外媒体人士提供特别的交流和合作平台。报道说中国的电视和数字影像市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据MPA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的内容产业将达到750亿美元,内容的生产和销售将成为中国领先全球媒体和娱乐产业生态的核心部分。

英国21世纪传媒(C21 Media)报道了中国的银润传媒与优酷土豆以及一家加拿大Canada' Rhizome Group集团将合作拍摄50集电视剧《迷航昆仑墟》。报道说该剧改编自天下霸唱2010年的同名小说,合作拍摄是银润传媒将加拿大作为一个桥梁,将其节目的影响力辐射亚洲、进入西方的一个尝试。

韩国的亚洲经济中文网(AJU News)6月3日报道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与韩国内容振兴院(KOCCA)在中国上海电视节(STVF)上开设韩国馆,促进韩国电视产业进军中国市场。韩国馆内,KBS Media、MBC、SBS Contents Harbor等电视台,以及AK Entertainment、King Contents等19个电视节目制作发行企业开展了电视节目出口、吸引投资、共同制作等商务活动。

《太阳的后裔》取得成功后,KBS、MBC、SBS等主要电视台为了促进自身电视剧产品进军中国市场,都积极地开展“旗舰节目”战略。KBS将预计2016下半年上映的新电视剧产品预销中国市场,MBC和SBS则积极地将最近在韩国国内人气高涨的电视剧产品推向中国。韩国内容振兴院还将在STVF的“中国模式日”上开展“-Format Showcase”活动,对韩国的电视形式进行介绍。该报道说,上海电视节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影像内容市场,2016年有35个国家的1500名相关商务人士和242个公司参加。韩国内容振兴院也开设了韩国馆,并获得了1800万美元的销售成果。

2.媒体机构与赞助商在其自媒体平台上展示其亮相上海电视节

一些媒体机构与赞助商利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展示媒体机构与赞助商参与上海电视节的情况,并将参与上海电视节作为自身实力与国际化的体现。

日本富士电视台(粉丝数6703人)连续发布多幅图片,呈现日本电视台在电视节展位图片、中国模式日的活动以及参与论坛等情况。

三 中国媒体中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

(一)第22届上海电视节吸引主流中文传统媒体与主流网站关注

1.网络媒体成为上海电视节报道的主流

网络媒体报道数量远超中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报道数量为中文传统媒体的10倍以上。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媒体聚焦第22届上海电视节。

据中文数据库慧科的统计,从2016年1月到7月31日,中文报纸的报道量为301篇,其中6月份最多,达到了223篇(见图1)。中文网络媒体的报道量为3540篇,其中6月份最多,达到了2806篇,占总报道数的79.2%。网络媒体的报道数量为中文媒体的11.8倍(见图2)。

图1 中文传统媒体报道数量

图2 中文网络媒体报道数量

2.中文传统媒体报道基本情况

报道最多的有《新民晚报》(10篇)、《中国新闻社》(8篇)、《文汇报》(7篇)、《扬子晚报》(数字版)(6篇)、《太行日报》(晚报版)(6篇)(见图3)。报道较多的中文传统媒体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和北京三地(见图4)。

图3 中文传统媒体的报道量

图4 传统媒体报道地区分布

传统媒体报道较多的是广东、上海以及北京的媒体(见图4),其中报道最多的是广东41篇,其次是上海35篇,第三位是北京34篇。

3.网络媒体报道基本情况

主流网站,包括中国网、搜狐网、凤凰网、汉丰网、光明网等大量报道了上海电视节。来自北京的网站报道最多,达到了1757篇。香港的凤凰卫视网站也高度关注上海电视节,发布155篇报道,成为报道量居第三位的中文网。

对上海电视节报道较多的网站是中国网、搜狐网、凤凰网、汉丰网、光明网等。上海电视节的报道占据了主流网站,中国网、光明网、人民网等都大量报道了上海电视节。同时,香港的凤凰卫视网站也高度关注上海电视节,成为报道量居第三位的中文网。网络媒体报道量排名见图5。

图5 网络媒体报道量排名

上海电视节吸引了来自北京、广东、江苏的网络媒体大量报道,相比而言,上海的网络媒体的报道量与江苏的网络媒体报道量相同,并列位居第三。河南、浙江、山东和广西的媒体也极为关注上海电视节,报道量都超过了100篇。网络媒体报道量地区排名见图6。

图6 网络媒体报道地区分布

4.自媒体报道基本情况

以“上海电视节”为关键词通过新浪微博高级搜索功能进行数据采集,发现在上海电视节期间,微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白玉兰奖提名(5月21日)、电视节开幕(6月6日)、电视节闭幕(6月10日)的关注度最高。

5月21日上海电视节公布白玉兰奖提名。有关上海电视节的微博转发、评论和点赞量首次达到高峰(见表2)。

表2 2016年白玉兰奖提名微博转发、评论以及点赞量

在上海电视节期间,微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其中6月6日(开幕)和6月10日(闭幕)的关注度最高(见表3)。

表3 上海电视节开幕、闭幕期间微博转发、评论以及点赞量

(二)国内媒体报道主题

1.中文传统媒体报道以消息为主,聚焦对白玉兰奖结果的讨论

传统媒体的报道以消息为主,1000字以下的有199篇,占总数的66%, 1000~2000字的深度报道有84篇,2001~5000字的深度报道有17篇,5000字以上的仅有1篇(见图7)。

图7 传统媒体报道字数统计

在中文媒体数据库中,以“上海电视节”为关键词,从2016年1月到7月31日,共有301篇报道,报道集中在白玉兰获奖相关报道,报道转载排名前十位的报道中(见表4),有7篇是与白玉兰奖相关的报道,转载量最多的报道是对白玉兰奖的讨论。其中《〈琅琊榜〉败给〈芈月传〉引网友拍砖》一文被转载了67次。

表4 传统媒体报道转载排名

2.网络媒体报道主题丰富多元,更偏向明星八卦

在报道主题上,重点主要是电视节中白玉兰奖奖项的报道,关注影视产业的新动向,但网络媒体更偏向明星八卦。转载最多的报道是对演员赵丽颖和陈晓的关系的揣测,达到了577次。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报道更加丰富、多元,长篇报道更多。

网络媒体的报道2001~5000字的报道有423篇,5000字以上的报道有21篇,1000~2000字的报道有1152篇,1000字以下的消息有1944篇,达到了55%,超过半数。网络媒体报道字数统计见图8。

图8 上海电视节网络媒体报道字数统计

从网络媒体报道转载排名前十的内容看,明星八卦转载最多的是关于赵丽颖、张艺兴、杨幂等人的八卦。此外,对于电视节中白玉兰奖奖项的报道也是重点。同时,网络媒体更关注影视产业的新动向,和讯网刊登的报道“上市公司拓展IP衍生品产业链”也进入了转载量前十名。网络媒体报道转载排名见表5。

表5 网络媒体报道转载排名

3.微博聚焦明星动态、影视动态和白玉兰奖

微博主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微博关注的主题主要有明星动态、影视动态、白玉兰奖提名、白玉兰奖结果公布。其中明星动态关注度最高。明星动态的总点赞量超过10万,远远高于其他主题。白玉兰奖提名的总评论量最高,可能与该主题的互动性较强有关(见图9)。

图9 微博主题分布情况

(三)电视节官方的微博账号彰显国内影响力

上海电视节官方微博是转发最多的机构微博账号,也是单个账号被转发微博次数最多的账号。电视节官方微博具有较高影响力,对电视节在微博中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1.“上海电视节”是账号数量最多、单个账号转发次数最多的微博账号

图10为发布上海电视节信息的账号,账号数量较多的是上海电视节、青春影焦圈。单个账号被转发微博最多的账号是“上海电视节”,共有20次,其次是自媒体账号“青春影焦圈”。被转发三次以上的账号见图10。

图10 微博账号转发次数

2.官方媒体微博转发量居前列

表6是微博转发量前三位的账号及其信息。“悦电影”为自媒体,转发量位居所有微博之首。转发量第二的是一位普通用户的微博。根据该用户以往的微博内容可以判断该用户是TFBOYS的粉丝,其发布的有关王源的微博转发量高达7000多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明星的巨大号召力。

表6 转发量前三的账号

位居第三位的账号是《光明日报》官方微博,转发量为6114次。《光明日报》是重要的党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立场,虽然《光明日报》本身与其官方微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其官微对白玉兰奖提名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对白玉兰奖的认可,同时也说明了《光明日报》在微博上的巨大影响力。

(四)外宣媒体力推第22届上海电视节

1.外宣媒体高度重视:国内外语媒体报道量超境外媒体总量

中国的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对上海电视节的关注度远超国际媒体,仅中国的英文媒体,报道量就远超境外媒体。在国际媒体报道中,来自中国外语媒体的报道量达到了总量的73.8%, 《上海日报》的报道量为总量的55.1%,超过一半的外语媒体报道来自《上海日报》。报道影响力有限,境外媒体几乎没有任何转载。

以“Shanghai and TV Festival”为关键词在全球媒体数据库Factivia中搜索,自2016年1月1日至7月31日,包括中国英文媒体在内,涉及电视节的报道107篇,涉及了四种语言:英语、德语、法语和韩语。在与电视节相关的107篇报道中,除了28篇境外媒体的报道,其他79篇均来自国内英文媒体,尤其是位于上海的《上海日报》报道量高居榜首,达到59篇。此外,《中国日报》有6篇相关报道,外文局的中国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有4篇报道。外语媒体报道见图11。

图11 提及最多的外语媒体

2.中文媒体“走出去”:主流媒体尝试境外自媒体发声

上海的东方卫视、人民网等都在境外自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消息,但发布的主流媒体较少,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人民网西语版账号粉丝数13.5K,发布了胡歌、孙俪获封帝、后的消息。

上海东方卫视发布女演员刘涛凭借《芈月传》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配角的消息。

四 第22届上海电视节受众调查本调查通过“取走”微信公众号平台在6月6~10日发布。共回收问卷4454份,由于有受访者没有回答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统计不同问题的答案总数时,总数数值N会产生一定差异。

(一)中青年人群关注上海电视节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电视节的知晓度较高,超过80%的人知晓。电视节的关注者半数以上是女性,收入为3000~10000元、年龄为19~45岁的中青年人群。

本调查通过在上海的微信公众号“取走”平台,对参与的人群用手机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4454份。参与调查的男性1322人,占30%;女性2549人,占57%。

上海市电视节的知晓度较高,83%的被调查者知道上海电视节。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在25~45岁的人数最多,达到64%。19岁以下的人数最少,为3%。46岁以上的人数也不多,占11%。19~45岁的人群占绝对多数,达到85%(见表7)。

表7 受众年龄分布

N=3769

收入在3000~10000元的人群占多数,达到59%。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占25%, 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占15%(见表8)。

表8 受众收入分布

N=3790

(二)上海媒体、自媒体与户外广告是受众获得上海电视节信息的重要渠道

受调查者有一半以上从上海的媒体获知上海电视节的消息,其中有28%的人从自媒体获得消息。有6%的人从上海以外的媒体获得信息,2%的人从境外媒体获得信息。另外,9%的人从户外广告获知上海电视节的消息(见表9)。

表9 上海电视节受众信息获知来源

N=3698

(三)上海电视节受欢迎,优秀电视节目展播最吸引观众注意力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上海电视节是好的。电视节最吸引受众注意的活动是优秀电视节目展播,98%的被调查者认为优秀电视节目展播最吸引注意。“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吸引了68%人的注意,观看过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的人群占被调查人数的46%。受众总体对典礼评价较高,超过70%的人认为典礼好看。

表10显示,总体而言,74%的人认为上海电视节是好的,有38%的人认为很好,31%的人认为一般,认为不好的人有8%。

表10 对上海电视节的总体评价

N=3698

调查还显示,最吸引受众注意的活动是优秀电视节目展播,有98%的被调查者认为优秀电视节目展播最吸引注意。“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吸引了68%的人关注,白玉兰电视论坛也有一定的关注,42%的人关注了白玉兰电视论坛(见表11)。

表11 上海电视台最吸引人关注的节目

N=3698

电视节期间,上海电视台最吸引观众注意的节目主要是国产电视剧,78%的人认为国产电视剧最吸引关注,国产纪录片、国外电视剧、动画片也吸引了一半以上的受众的关注(见表12)。

表12 上海电视台最吸引受众注意的节目

N=3698

有2067人观看过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占被调查人数的46%。观看过白玉兰绽放典礼的受众对典礼评价较高,有71%的人认为典礼好看(见表13)。

表13 观众对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的评价

N=3008

五 专家眼中的上海电视节本项目于2016年6月6~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通过现场访谈的方法深度采访了19位参与上海电视节的专业人士。所涵盖领域包括国内外剧作家、编剧、演员、媒体人、媒介商业人士。

(一)上海电视节已经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

业内人士对上海电视节认可度较高,认为上海电视节目前已经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

腾讯视频影视部总经理兼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视节的影响力从直观感觉上影响力越来越大,身边影视行业的同行都在逐渐往上海聚集,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其独特魅力,是吸引业内人士来上海电视节的优势之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长、信息所所长李岚在6月7日的采访中说,首先必须承认上海电视节已经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电视节。

中华美食频道节目发行部总监苏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上海电视节已经八年了,上海电视节在国内算好的了。

(二)上海电视节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与其他电视节相比尚有差距

比较其他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在国际国内的互动、理念与体系的国际化、组织细节、互联网运营模式以及参赛作品质量、参赛国际作品的比例等方面需要加强。部分专家认为,上海电视节的举办理念有些陈旧,缺乏互联网运营思维。与其他国际电视节相比,在参展环境和细节上还需要加强,如现场布置太复杂,像迷宫,而东京电视节展位划分清晰,一目了然。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电视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亚洲影响力较大。要提高上海电视节奖项的含金量,参赛作品的质量是关键,需要更多国际影片进入。

知名编剧、作家张继(代表作有《乡村爱情》系列)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电视电影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个国内的大奖已经建立起来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希望下一步不光是一些国内的好的影片,国外的影片也可以更多地进来,这样,它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新派系文化传媒创始人/总裁、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认为,上海电视节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会的嘉宾数量也增长迅速。与釜山电影节相比,釜山电影节对年轻导演的扶持非常成体系,所以培养出了一拨能够直接进入商业片市场的新锐导演。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讲,上海的影视剧市场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整个的文化中心确实还在北京,上海的海派文化和小资情调有很强的文化优势,但在政策扶持、人文环境等方面确实还存在提升空间。

腾讯视频影视部总经理兼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实质上还是要靠参赛作品的质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长、信息所所长李岚认为,上海电视节只敢说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放眼全球来看,与主流的电视节还存在差距。国外的影视节比较务实,或者在影视节评奖设置上凭借高品质的作品质量创造一种国际影响力,如奥斯卡;或者在节目商业模式交易方面创造一定实际的效果,如戛纳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电影节更看重颁奖的环节,看重参展商的数量。

演员严屹宽表示,对比东京电视节,更看好上海电视节未来的发展前景,因为中国的影视市场更大。上海电视节、电影节为业内的演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可以使国内的相关专业人士与国际专业人士更好地沟通。“百花齐放”之后大家的项目很多,市场很成熟,相比以前,现在作为演员可以找到更适合的定位和角色。

(三)国内一线电视人聚集上海电视节,国际展商看好中国市场,但参展数量偏少,管理模式需要理念的更新,与国际接轨

1.上海电视节聚集国内一线电视人,是很好的商业平台

元纯传媒产品中心副总监徐雯认为,上海这座城市本身文化历史很悠久,自身带有国际化气质。中国一线的电视人都会集在这里,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纪录片新媒体工作室负责人张玮在访谈中说,上海电视节活动好,资源多。与北京电视节、重庆电视节相比,上海电视节规模更大,是一个良好的商业平台,能认识新客户,继续了解老客户。

2.国际展商看好中国市场,上海电视节还需增强辐射能力

来自德国电视台的展商认为,上海电视节是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良好平台。但总体而言,国际展商数目偏少。

来自日本CREi Inc.的销售经理金廷修(Jungsoo Kim)说现场展商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韩国,有可能是展台设置、环境等因素导致国际展商变少。

中华美食频道节目发行部总监苏毅也说,国际展商的数量需要加强,主要是东南亚市场。

3.多年办会,形成一定思维定式,管理模式有待更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长、信息所所长李岚认为上海电视节的历史久远,从1986年开始,逐渐形成了每年办节的传统。上海电视节、电影节每年都办,相关组委会、机构等可能容易形成思维惯性,有时候造成思路的局限。曾看到过上海电视节、电影节高层发过来的一些文件,感觉很陈旧、很落后,感觉就是拿每一年写的东西在套。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主任、高级编辑黎斌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整体感觉理念不够开放,是以传统会务模式在运作。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电视节活动现场的线上线下联动不够,比如直播渠道的建设,应为参会的嘉宾创造更多的交流活动和方式。

日本CREi Inc.的销售经理金廷修是第二次参会,之前还去过戛纳、东京、中国香港和北京的电视节。他说与东京电视节相比,上海电视节环境不一样,东京电视节室内很干净。而且上海电视节现场布置太复杂,像迷宫,而东京电视节展位划分清晰,一目了然。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纪录片新媒体工作室负责人张玮指出,电视节的时间最好别占用假期,不仅耽误他们休息,而且来参观的人也少。

著名演员秦海璐认为电视节的时间周期可以更长一些,现在只是三天的会期。电视节的购买的市场规模可以大一些,专门设置一个东南亚地区甚至全球地区都可以便捷购买的市场。设置更多的项目合作开发环节,中外合资的不仅仅是电影,电视也可以,现在也有很多中韩合拍、中日合拍,以后可以为中美、中英合拍电视剧提供更多机会。

华策影视的代表表示,展会是一个契机,大家都会在这个时间来上海,然后约在现场谈合作。但都是跟提前预约好的合作商在谈,现场遇到的机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