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感谢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为“清华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模式比较研究”提供经费支持,本研究团队得以收集第一期与第二期定量资料。同时感谢信义房屋企业集团支持成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为本研究第三期资料的收集提供经费支持,并资助“社区营造书系”的写作、出版及后续研究。
另外,本研究团队除了本书的四位作者外,还包括秦朗、李智超、孙瑜、楚燕、和珊珊等人。在资料收集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延东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尉建文副教授等人都曾帮助我们设计问卷并培训访谈调查员的访问技巧,当然还有一群敬业的访谈调查员,特别是负责带队的孙瑜、杨骞、巴扬等人,在此一并致上我们的谢意。
本书提出了一个自组织的观点来分析灾后重建的过程。在汶川震后的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与各类民间组织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社群的力量至关重要。良好的社群内集体社会资本,即社群社会资本,是促成自组织成功的关键。社群社会资本高的社群可以较有效地帮助其成员进行灾后恢复,参与社群活动多的成员也可以从自组织的救灾与重建活动中得益,从而加速灾后的恢复。
本书收集了汶川地震灾后的长时期定性资料,并在四年中三次收集了定量追踪调查的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个配适度良好的社群社会资本的衡量模型,其包含关系、认知、结构三个构面,且两两互相影响。建构出社群社会资本及其指标后,本书将其作为自变量,分析其构面对救灾或重建活动、特殊信任、心理健康和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社群社会资本对于救灾或重建活动、特殊信任、心理健康和政府满意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