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故事(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9.大禹治水

【原文】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1]。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2]。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瀍、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3]。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4]。是以称尧、舜以为圣。

——《淮南子·本经训》

【注释】

[1]滔:激荡。薄:迫近。空桑:古山名,在鲁国。传为孔子出生地。今名空窦,在曲阜南。

[2]龙门:山名,在今山西、陕西境内,跨黄河两岸,形如门阙。吕梁:高诱注:“在彭城吕县,石生水中,禹决而通之,民所由得度也。故曰吕梁也。”按:在今江苏铜山境,已堙。通流:贯通混流。四海:指天下各地。溟涬:水势盛大,混混茫茫没有边界。

[3]三江:三江所指,分歧颇多。这里指长江流域众多的水道。五湖:指江淮流域五大湖泊。辟:开通。伊阙:古山名,在洛阳西南九十里。瀍、涧:二水名。沟陆:水沟、道路。

[4]鸿水:即洪水。鸿,通“洪”。漏:排泄。以上化自《吕氏春秋·爱类》。

【原文】

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1];脩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栞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2]

——《淮南子·脩务训》

【注释】

[1]扶风:疾风。二句见于《庄子·天下》。“决江疏河”二句:高诱注:“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故曰‘决’。疏道东注于海,故言‘疏’。龙门本有水门,鱼游其中,上行得上过者,便为龙,故曰‘龙门’。禹辟而大之,故言‘凿’。伊阙,山名,禹开截山体,令伊水得北过,入雒水,故言‘阙’也。”

[2]彭蠡:即今洞庭湖。四载:高诱注:“山行用蔂,水行用舟,陆行为车,泽行用蕝。”按:《齐俗训》亦载之。栞:斩除。载《尚书·咎繇谟》《禹贡》。栞木,即表木。刊木立为表记。

【原文】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1]。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虆臿,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歧,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2]。当此之时,烧不暇,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间服生焉[3]

——《淮南子·要略》

【注释】

[1]悦:许慎注:“易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悦”当为“侻”。《本经篇》彼注云:“侻,简易也。”义与此注同。“服”:《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王念孙《读书杂志》:“服”上当有“久”字,厚葬、久服相对为文。

[2]虆:同“蔂”。盛土笼。臿:铁锹。《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垂”,误。剔:许慎注:“泄去也。”九歧:许慎注:“河水播歧为九,以入海也。”九路:许慎注:“江水通别为九。”辟五湖:许慎注:“使水辟人而相从也。”按:许注“辟”通“避”,有避开义。本文当为:辟,开通。

[3]:许慎注:“排去也。”按:有清除义。扢:许慎注:“拭也。”按:即擦拭义。间服:《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李善注:《淮南子》曰:“节财薄葬,简服生焉。”即简易之服丧制度。

【故事】

在尧当政的时候,面临了两次大的考验。一次是旱灾,十日并出,晒得大地都要熔化了;另一次是水灾,遍地洪水,连续二十余年。

这次洪水,使人民陷于饥寒交迫悲惨绝望的境地。有说这次洪水是水神共工作怪兴起的,实际上,洪水为患,是由天时、人为和地势造成的。为什么说是水神造成的呢?因为人民看到天作淫雨,泛滥成灾,百川灌河,危害人类;看到自然界的变幻无常,就幻想有一个水神在作怪。

尧命令鲧治理洪水,他采取“堵”的办法,九年也没有止住洪水。尧就把他杀了。百官又推荐鲧的儿子禹治水。这时候,北方高大的吕梁山和龙门山相连着,挡住了黄河的去路。禹运用神力把龙门山劈为两半,河水从峭壁之间奔流而下。相传龙门下游的三门峡就是禹开凿的:禹把一座山破为几段,使水分流而过,这就是“鬼门”“神门”“人门”三峡。这样,危害最大的黄河就能够顺利入海了。

然后禹又去治理四渎之一的淮水。他来到了淮河的源头桐柏山。这个地方经常是狂风暴雨,使治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原来这里有一个水怪名叫无支祁的在兴风作浪。禹召集群神在禹会村开会,讨论治服无支祁的办法。众神各逞神威,终于在淮水和涡水汇合处擒住了水怪无支祁,并用大铁锁锁住,镇压在龟山之下,治淮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游历此地,作《涂山》诗以志之:“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禹在捉拿无支祁的过程中,来到了淮水之畔的涂山国。涂山氏姑娘仪态端庄,性情娴雅,两人情投意合,就在山南的台桑之地结婚了。他们结婚仅仅四天,禹便离开了新婚的妻子,匆忙到别处治水去了。后来涂山氏姑娘还为禹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启。禹治水十三年,多次路过家门,听到儿子呱呱的哭声,也没有工夫去看他。《孟子·滕文公上》中说,“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率领诸神和万国人民治水可够辛苦了。他亲自背着畚箕,手执铲子,顶风冒雨,走在队伍的前面。手上生了厚厚的老茧,指甲磨得光秃秃的,小腿上的毛发都被磨光了。因为经常在风里雨里奔波,他得了半身不遂病。由于常年累月顶骄阳,冒严寒,皮肤又黑又粗糙,脸上颧骨突出,嘴巴显得特别尖。经过长期的不断奋斗,天下的洪水总算退尽了,人们又可以在大地上休养生息了。老百姓交口称赞说:“没有禹,我们恐怕就要变成鱼虾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禹为天下人民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无不讴歌颂赞,至今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手足胼胝”、“栉风沐雨”的熟语和成语。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辙有诗赞道:“娶妇山中不肯留,会盟天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唯见清淮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