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列国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43/23669243/b_23669243.jpg)
二 政治状况
(一)政体简介
1.宪法
1923年宪法是阿富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在维护国王绝对统治的同时,首次规定设立具有咨询职能的国务议事会,试图对王权进行某些限制。1931年宪法规定,由首相领导中央行政机构,且用两院制议会取代国务议事会,议会的职能也有所增强。这部宪法还促进了司法体系的世俗化发展。1964年宪法第一次赋予议会立法创制权,以及公民民主参政等权利,突出强调三权分立和制衡等现代政治思想,并进一步促进了政教分离,尤其是司法与宗教分离的世俗主义精神的发展。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阿富汗过渡政府沿用前国王查希尔颁布的1964年宪法。2004年1月26日,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签署颁布新宪法,确立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2.议会
根据新宪法,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院(下院)和长老院(上院)组成。人民院议员不超过250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平均分配,但保证每省至少有2名女议员。长老院议员从各省、区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间选举产生。国民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必须召集支尔格大会并获得2/3以上多数通过才可免除总统职务。
支尔格大会,又称大国民会议。根据新宪法,支尔格大会是阿富汗人民意愿的最高体现,由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各省议会议长组成,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批准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有权决定涉及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等问题;审议总统提交的内阁组成名单;内阁部长、最高法院法官和大法官可以列席会议;会议不定期举行。2002年6月阿富汗召集紧急支尔格大会,选举产生以卡尔扎伊总统为首的阿富汗过渡政府。2003年12月召开制宪支尔格大会,制定并通过新宪法。2010年6月召开和平支尔格大会,呼吁塔利班等组织参与政治和解进程。2011年11月召开大国民会议,讨论阿富汗同美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文件一事。
3.政府
现任总统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Ashraf GhaniAhmadzai), 2014年9月就任,政府行政长官阿布杜拉(Abdulla)。
4.司法
阿富汗司法系统分为三级。最基层为地方法院,全国共有350个左右;中层为上诉法院,分设于各省;最高层为最高法院,设在首都喀布尔,其组成为9名法官,法官的人选由总统任命,并由下院认可,为期10年。
(二)政局现状
阿富汗政党政治起步较晚,1964年阿封建君主制王朝开放党禁,人民民主党等各类政党先后建立,开始在政坛上发挥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亲苏的人民民主党得到进一步扶持,其他小党则失去生存空间;90年代,历经4年全面内战及塔利班的严酷统治,阿富汗政党发展基本停止。21世纪以来,随着塔利班政权垮台和过渡政府成立,阿富汗回归议会政体。一些在抗击苏联入侵以及反塔利班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武装组织和政治势力转型为政党并步入政坛,政党政治重获新生。2003年,过渡政府颁布《政党法》和《政党登记办法》,登记注册的政党达100多个,但其中绝大多数政党几无活动,处于有名无实状态。2009年,阿富汗通过新修订的《政党法》,提高政党注册门槛,38个政党重新登记成为合法政党,其中规模较大的政党有民族运动党、伊斯兰民族阵线、伊斯兰统一党、伊斯兰促进会等。
近年来,阿富汗政治与经济重建虽取得积极进展,但安全局势持续恶化,腐败、毒品泛滥等问题也威胁阿富汗的稳定和发展。卡尔扎伊连任后,积极推动“和解与再融合”计划,加强军警建设,扩大地区合作,谋求国际援助。2010年10月,阿富汗成立由前总统拉巴尼任主席、众多前圣战领导人参加的“高级和平委员会”,负责推动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和谈。2011年9月,拉巴尼遇刺身亡,阿富汗和解进程严重受挫。2012年1月,阿富汗塔利班宣布在卡塔尔设立和谈办公室,以与美国等接触和谈;后因发生驻阿美军焚烧《古兰经》和枪杀阿富汗平民等事件,塔利班宣布中止与美国接触。美国及北约主导阿富汗安全和重建,在阿富汗驻军约13万人。美国等国已于2011年7月起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计划于2014年年底前向阿富汗移交全部安全责任。
(三)国际关系
阿富汗重建主要依赖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援助,2002~2010年,阿富汗共接受外援556亿美元。阿富汗政府外交以寻求援助为中心,积极发展同美、德、日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关系。阿富汗也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及参与区域合作。2002年,阿富汗同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邻国共同签署《喀布尔睦邻友好宣言》《〈喀布尔睦邻友好宣言〉签署国政府关于鼓励更紧密的贸易、过境和投资合作的宣言》和《喀布尔睦邻友好禁毒宣言》。2005年10月,阿富汗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1月与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络组,同月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2012年6月,阿富汗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阿富汗还利用地缘优势,力争成为本地区贸易和交通枢纽。
1.同美国关系
阿美于1934年建交。“9·11”事件后,美国全面主导阿富汗和平进程和经济重建,向阿富汗提供巨额经济援助。美国还协同北约等向阿富汗地方派遣省级重建队(PRT)。2005年,阿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联合宣言,内容包括美国在民主治理、经济发展、维护安全等方面向阿富汗提供帮助,继续使用经双方同意的军事设施,在与阿富汗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享有在阿富汗开展适当军事行动的自由等。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2011年6月,奥巴马总统宣布撤军方案,2011年年底前撤出1万人,2012年夏季前再撤出2.3万人,2014年年底完成安全责任转交。美国在按计划推进撤军进程的同时,积极推动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进程。
2012年5月,阿美签署《持久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对2014年后美国与阿富汗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做出规划。美国给予阿富汗“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重申不寻求在阿富汗拥有永久军事设施,但2014年后将保留一定军事存在。
2.同巴基斯坦关系
阿巴关系因历史、反恐等因素长期不睦。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积极斡旋下,阿巴关系出现并大体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两国领导人接触频繁,双方就合作反恐、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等达成共识,但仍出现一些波折。2013年,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拉巴尼遇刺身亡,两国关系再度受挫。2014年以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2月,卡尔扎伊赴巴基斯坦出席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峰会,其间与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会晤;之后,吉拉尼应卡尔扎伊请求,发表声明呼吁阿富汗有关各方参与阿富汗国内和解进程。
3.同印度关系
阿富汗政府重视发展对印关系,两国高层保持密切往来。印度已承诺援阿20亿美元。印度在阿富汗设有1个使馆和4个总领馆。2006年至今,卡尔扎伊7次访印,双方就印度援阿重建、加强反恐合作、推动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等问题达成共识。2011年10月卡尔扎伊访印期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同俄罗斯关系
塔利班统治期间,俄罗斯支持反塔联盟。阿富汗新政府成立后,俄罗斯即恢复同阿富汗的关系。俄罗斯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已向阿富汗提供7亿美元援助,免除其所欠103.8亿美元债务。俄罗斯强调联合国应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关注阿富汗毒品问题,主张在阿富汗周边建立禁毒“安全带”。俄罗斯主张阿富汗未来成为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境内无任何外国驻军和军事基地的中立国。俄罗斯不能接受美国和西方在阿富汗长期驻军,但认为美国和北约应对阿富汗安全负责到底。俄罗斯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同阿富汗巩固和发展关系,反对成立新的涉阿地区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