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战笔记:教你掌握创业下半场的生存要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一条九死一生的荆棘路

创业,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创业往往可遇不可求,需要有过人的智慧与机运,甚至超越当前历史发展的前瞻视野;爆发式成长的创业,则需要良好的环境与知识体系才可能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好的学校环境是构成良好创业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让未出社会但是具有强烈学习动机与能力的年轻人真正接触世界级创业公司,并开始培养跨文化的素养与人脉,才能期待在未来更多创新公司诞生。解决已知问题的模式,虽然相对竞争激烈,但风险也相对较低,容易获得可预期的回报,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方向的努力以及人口红利。

自从社会变得愈发草根化之后,伴随服务支持的便利以及互联网普及,很多人成为“自由职业者”或“小老板”,但其中很多人本质上是匮乏者,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极其不稳定,完全无法控制自己每周甚至每天的工作时长。要想赚到更多钱,就必须多接活,而由于任务的不确定性,他们必须长时间工作。自由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就像光和影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成为创业公司的CEO,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希望做成一家大公司,那注定踏上一条艰辛的“不归路”。希望自己成为成功冒险的创业者,要在资本主义丛林中杀出血路,恐怕只有踏上荆棘之路这唯一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创业维艰”,但真正打垮很多人的反而是“守成不易”,因为你每往前多走一步,守不住都白搭。创业的过程只会越来越艰苦,不会越来越轻松。你必须经历养活自己、想破脑袋,还有“革命不怕失败”的种种过程,最重要的是,伴随而来的“人”的问题很有可能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我们把创业者分成“专业者”和“业余者”,那么两者遇到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本来是好事,但可惜有很多人没有准备好。人性的悲哀就是:相比自己的失败,身边人的成功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往往更大。就像原本在校成绩一直比自己差的同学,最后高考时竟然取得高分考上比你更好的学校,要说心里不忌妒恐怕连自己都不信。如果是成绩原本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考上比自己好的学校,自己则会觉得输得心服口服、毫无怨言。说穿了,就是“输不起”!如果输是理所当然之事,就没什么好在意的了。而周围的人争先恐后地离职创业,这恐怕是许多人如坐针毡的原因。比起单纯开发项目,创业更像是一场秀,是一场由投资者赞助建构而成的华丽生存游戏。游戏一开始,众参赛者同时争夺武器,有人跑得快,有人够聪明,也有人选择先退一步争取更好的时机,但无论如何,手无寸铁者最后势必只能任人宰割。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公司和行业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以内会发生什么事,你又有哪些应对计划。只有准备足够充分,在面对变化的时候才不会手足无措。我想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验——走进某家新开的沙县小吃,空白的墙上弄了几个千篇一律的招贴,吃完后也完全记不起来刚吃了什么,倒是老板说“开业大吉,打折还送可乐”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这种饭馆的未来,我想大家都可以预见得到。创业,大抵也是一样,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一是美感。装潢不一定要特别好,但一定不能让人感觉不舒服。

二是题材。产品要能让人有印象,如果有特点更好。

三是特色。要做市场调查,吃同样的产品,看看有什么不同,如果吃过了几十家店,一定不会轻易认为自己有特色。

四是定位。要确定自己的客户群,蓝领的话,味道要重一点;如果是白领,就淡一点。价格的话,在CBD(中央商务区)也许20元一碗,但如果在昌平村里则过于贵了。

五是营销。既然有促销的活动,一定要在门口有告示,吸引人来。如果客人不是因为促销进来,在结账时又给了折扣,那就白白地损失了自己的利润。

这样的饭馆大家常常都会看到,没过多久同样的地址又换成新的一家。其实成功开一家饭馆没那么难,但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就上场了。

国内有过从业背景的创业者们,思路相当整齐单调,商业计划书中满篇可见“基本功”,却看不见“感觉”。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百足虫瘫现象”。这是什么意思?想象你和一只蜈蚣对话:“请告诉我你是怎么走路的,好吗?”蜈蚣想了想说:“我是这样走的!”它试图慢动作分解,脚一只一只抬起来,再一只一只放下。于是,它突然跌倒了,不再知道怎么走路。这个现象是在形容,有些事情我们天生已经有直觉,或是已经做得很熟很熟了,但突然间你要将里面的原理思路拆解出来,也可能会大乱、跌倒,就和那只蜈蚣一样。同时,这也是在形容,如果你要向蜈蚣这个走路高手学走路,那么,你不应该叫他教你怎么走路,而是自己去感受走路的感觉。

如今的“伪专家”多如牛毛,他们并不能传达内功心法,只能展示技巧。但只有技巧、基本功,无法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没错,基本功是很重要的,但只有基本功,并不能保证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内行要的是“感觉”,而相反,外行才学“基本功”,太重视基本技巧,只能说明——你什么都不懂。

拿我比较熟悉的游戏行业举例,游戏开发商真正需要花时间思考的,是深入了解玩家的潜在需求是什么。所谓的异军突起,根本是不了解市场的外行话。不是异军突起,而是玩家早对此类作品有深切的期盼,只是一直没有人开拓,直到某家公司奋力一搏!

很多时候,与其去分析市场上已经畅销产品的元素,然后模仿跟进,不如淘汰掉那些滥竽充数的模仿跟风作品,仔细研究那些明明产品很好但没有畅销的产品,向那些伟大的失败者学习,或许能从中开拓出新的领域。毕竟,有一些先行者的理念虽然正确,但因为能力、技术、眼界、资本或市场不足,虽然抓到了好主题却没能吸引市场的青睐。也就是说,与其向成功者学习,模仿成功者,不如好好检讨失败的原因,避开不必要的失败。有人说过,成功不是自己做对了什么,而是犯的错误最少。犯错最少,让自己能够继续留在场上,撑到最后,那就是成功了。

接下来的话,是说给业余者听的。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常常会被给予很多机会,但是有的时候,“机会”可能会变成一条不归路。当你做到超越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要再回头,往往已经回不来、下不来了,反而会创造出更多的失望。很多人都会说创业是用“赌”的,要赌上你的身家之类的。这是什么观念?好吧,有个人拿了100万元去创业,失败了就赔上时间、赔上信用,甚至赔上金钱,这是赌吗?不是吧,是他考虑了100万元成功后所带来的收益和能成就的事,考虑了赔掉后的风险,还有他对市场的评估、了解等,做了这个决定;并且他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努力,想尽办法成功。如果没有想这些就真的是在赌!

每个人创业都是希望成功的吧?既然要成功怎么会有投机的心态呢?为什么创业一定要背上身家和别人的期望?尤其是别人的期望与我何干?创业是一种选择,看你想过什么生活,你想成就什么事,并非所有创业者都需要过着辛苦而绝望的生活,也并非辛苦就能成功。创业不是用赌的,要了解自己获胜的概率,还有失败所能承受的风险。说创业是用赌的,那代表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了解市场,没评估风险,没有思考如何用钱、如何不用钱,所以才觉得是赌。就像股票一样,不懂的人总是说股票是赌、是运气,但能长期赚到钱的人,都认为这是投资,不是赌。喜欢用赌去解释一件事情的产生、结果的成败,是最没有责任感的,因为总是忽略了成功者的努力和失败者的错误,单纯变成一个投机分子。赌,给人的感觉就是——ALL-IN(德州扑克的术语),奋力一搏,不顾后果,靠的是运气,成功和失败不是自己能掌握的,而失败就会一无所有。所以“赌”这个字不该用在创业上,就像投篮弹了两下才进球,很多人就会说是运气好,实际上他努力练了几万次,才会有大家认为的“运气”,而没有足够努力和练习的人,连球框都碰不到,如果真的投进了那才叫作“运气”!

比“赌”更糟糕的是“梦想”。很多人因为“梦想”而创业,就像每一个城市都有那么一群小资想开咖啡店,所以存了一点钱、学了一点皮毛就去开咖啡店,或直接请一个店长来经营,通常这种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原因就是懂得太少、没有经验。开咖啡店,不是会煮咖啡就行了,要知道怎么进货、怎么进货便宜、客户群在哪、客户的喜好、所需的运营资金、店面的选择、员工的平均薪资、同行在做什么、市场的竞争在哪,等等。当然,可以等开了再慢慢学,但需要非常充足的资金,慢慢地烧钱,这就是剩下的10%会成功的;与其这样,不如先在相关行业上一阵子班,至少半年的时间,学习到应有的技术和知识后,再开始创业。

我之前主要的职业经历是开发游戏,所以在做投资寻找项目时,经常有人跟我说想做游戏,但是一点儿相关经验也没有。我就问为什么想做?答案通常是“有兴趣”“行业发展好”“我认识很多做游戏的人”之类的,兴趣是重要,但只靠这个是绝对撑不过创业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经验”却往往能让你快速找到解决的方向。

有的创业故事很吸引人,借钱创业,终于成功地做成一个大企业;或为了投入自己兴趣所在而创业,在中年辞去高薪的工作,最后赚得比以前还多……当然成功的案例有可以学习的部分,但成千上万失败的创业故事却少有人报道。

让我告诉你一个事实:如果这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龟兔赛跑中最终会是坚毅努力的乌龟赢,但是你我都知道,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绝对不公平也不公正,在一个不公平、不公正的世界,乌龟要怎么样才能赢得比赛?

龟兔赛跑的开头是这样的:有一天,乌龟和兔子在谈天,不知不觉说到比赛谁跑得快,于是兔子便邀约乌龟比赛跑步。你看到了吗?兔子邀约乌龟按照兔子的游戏规则比赛跑步,在一个不公平、不公正的世界里,乌龟只有一个机会赢,那就是破坏兔子所设立的游戏规则。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是赢家设定的,赢家设定的游戏规则就是确保他们永远赢而我们永远输的陷阱,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是否常听到周边的输家在你耳边说:“这不符合过去的惯例……”“这不是业界常态……”“在我们这个行业不能这样……”总之他们深陷在游戏规则的框架里。赢家的游戏规则内,你将永远会是输家。你想赢吗?你只有一个选择——打破规则!太阳马戏团打破了马戏团内要有动物才叫马戏团的规则;手表使计时器变为时尚的、个人的收藏品、艺术品层次;谷歌(Google)打破了世界对入口网站的想象;宜家(IKEA)打破了家具是由专人送到家,店家负责组装的行规……基本上所有成功的人、企业、事物都或多或少打破了“规则”。作为非专业人士,你唯一取胜的机会就在于不同的思路和策略。成熟的创业者,不是起步便头破血流,观念的革新比激进的作为更能发挥影响力,就算当开路的创新者,也不必是孤独旅人,利他利己的思维,反而能吸引追随者。

请你勇敢打破规则,作为一个外行。如果你只能亦步亦趋,妄图靠“决心”取胜,还是趁早离开这自欺欺人的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