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我现在深深地理解:“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觉得中国文化异于西方文化之处,就在于中国文化中处处贯注着“中庸之道”的思想和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讲“恕”,讲“礼”,讲“仁政”,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都贯注着一个“中庸之道”的精神。一切都不要“过激”,又不要“不及”;适可而止,“和为贵”。儒家是讲“礼”的,但孔子就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礼是好的,礼过了,人就会说是“谄”了。儒家是讲“爱”的,但讲得宽了,就会是“无父”、是“禽兽”。《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礼、爱,都不能过,过了就出毛病。可知“中庸之道”是核心。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道之“行”与“明”,都靠中庸,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把“中庸之道”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来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会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