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熊希龄墓园建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处北京西山脚下的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有一处特别的墓园,那就是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希龄墓园。
图1 1920年创建香山慈幼院时的熊希龄
熊希龄墓园之所以建在香山脚下,这完全是因为今天的香山公园曾经有过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即从1919年到1949年初——这是中华民族最受凌辱,中国人民反抗最为激烈的30年,熊希龄在香山静宜园创建了闻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给数千流离失所的孤贫儿童建造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熊希龄先生是著名的爱国者、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近现代史名人、著名慈善学府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创办人。
回顾历史,1860年和1900年,香山静宜园这座皇家御园与圆明园、颐和园一起先后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乾隆时期兴建的亭台楼阁大部分被毁,昔日的皇家园林内到处断壁残垣,晚清政府国力空虚,无力修缮。
1917年,因顺直(河北省)水灾,北洋政府在北平开办慈幼局,收养男女灾童千余人。水灾后,由清室内务府将这个荒弃多年皇家园林借给主持赈灾的熊希龄使用。在熊希龄的主持下,1920年10月,香山慈幼院成立,复杂教养孤贫儿童。
是熊希龄在这满目苍痍的废墟上重整湖光山色,精心看护遗存的珍贵文化遗产不被破坏,使得静宜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给数千流离失所的孤贫儿童一个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图2 20世纪20年代熊希龄院长和香山慈幼院的师生在一起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熊希龄及香慈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对静宜园给予细心呵护,静宜园早已落到与圆明园同样悲惨的下场,仅会剩些残缺的石雕供人凭吊啦!
图3 熊希龄、朱其慧(第二任夫人)与社会各界名流在香山双清别墅
(第一排站立左起第五人为熊,前坐穿白衣者为朱)
为了中国的教育,熊希龄勇于探索、鼎故革新、呕心沥血,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他延请蒋梦麟、胡适、张伯苓、李大钊、黎锦熙、何育杰、俞同奎、王道元、朱经农等学界泰斗担任香山慈幼院的评议会委员;又会同范源濂、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著名教育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与香山慈幼院亲密合作。
熊希龄赞赏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委托夫人朱其慧女士创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晏阳初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他还请施今墨、张雪门等诸多名人、学者到香山慈幼院担任行政和教学工作。
熊希龄历尽艰辛,逐步改造、完善香山慈幼院的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最后终于建成一座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教育、家庭、社会融为一体,誉满海内外的平民慈善教育学校,他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慈善家、教育家,他为爱国慈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精神令人感佩、敬仰!
在建设香山慈幼院的同时(1919年),熊希龄还在香山脚下建造起一座熊氏家族墓园,为自己设置了生圹,并自撰了《墓志铭》。
显而易见,熊希龄是在以此明志,在有生之年要把满腔热血和父爱献给孤贫儿童的教养事业,愿与香山慈幼院同荣辱共存亡。
香山慈幼院对新中国的建立有过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它与香山静宜园共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时期的伟大转折。
中共中央初进北平时,之所以进驻香山,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这里的自然植被茂密,易于防空,可确保安全;二是只要与香慈一个单位商妥,便有足够的房子,可以安置中央机关。因为,当时北平虽然已经和平解放,但傅作义的军部还没从中南海撤出来,城里无法进行安置,而香山静宜园有校舍3000余间,整洁干净,设施齐备,又有如此美丽的自然园林相伴,实在是最理想的借住地啦!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派军代表与时任香山慈幼院董事长的雷洁琼、副院长雷动会晤,商借香山慈幼院校舍作为中央暂驻地的问题(当时毛彦文院长不在北平)。经过院董事会商议后,同意借给中共中央,并提出“慈幼院有1000多名儿童,如要借用,需要给予妥善安置”。
1949年1月,应中共中央之邀,雷洁琼亲赴西柏坡,拜会了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达成协议,将熊希龄的私宅双清别墅及香山慈幼院在静宜园中的3000余间校舍全部腾给中央机关使用,师生们搬迁到西安门大街26号新校舍。
不久后,北平市军管会代表薛子正(后任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宴招待香山慈幼院全体教职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共北平市领导向香山慈幼院师生对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感谢,宣布此后学校经费和供给由解放军军管会负责。
1949年3月25日早晨,中共中央机关(对外称“劳动大学”)到达北平。当晚,毛泽东入住静宜园双清别墅。一进双清别墅院门,别有洞天,房前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自由自在地生长的常青松柏,人工砌的大池塘在月光下闪着粼粼波光。毛泽东由衷地赞叹道:“这个院子不错呀,比我们在西柏坡的院子还大还漂亮!”
毛泽东对香山慈幼院十分关心,他指示:“我们用了慈幼院的房子,要多照顾他们……有什么事就直接找彭真市长。”他还说:“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在双清别墅举行重要会议,研究讨论建设新中国的大政方针。
双清别墅成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成为中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折的一个纪念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中共中央以双清别墅作为解放全国、筹建新中国的总指挥部,曾在双清别墅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制定新中国建政方针。
4月4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发表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这重要文章;4月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双清别墅会见了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团长张治中。
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署国共双方代表团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与朱德在双清别墅共同签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晚,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胜利渡江,占领国民党政府总统府。
毛泽东收到捷报后,诗兴大发,在双清别墅里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感叹“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为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多次在双清别墅会见民主党派负责人。那时,常来双清别墅的座上客有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柳亚子等人。4月29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写下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6月19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给住在上海的宋庆龄写信,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事”。
6月3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非常钟爱双清别墅的幽雅环境,不舍离去。后经中央政治局强烈要求,拖到9月,才恋恋不舍地搬离双清别墅,正式入住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承载着香山慈幼院爱国、慈善、育人的辉煌,肩负着缔造新中国的梦想,慈善教育——红色双清——魅力香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足迹,双清别墅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人文魅力成为香山公园享誉海内外最响亮的名片之一,1994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9年晋升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就是这座被毛泽东格外钟爱的静宜园双清别墅,是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先生在静宜园松坞山庄的废墟上设计、建筑的。如今,别墅的门额上仍然清晰地保留着熊先生当时的手迹“双清别墅”。
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黑暗岁月里,双清别墅如灯塔照亮了孤贫儿童成长前进的航船。当年的双清别墅,不但是熊院长的住家,而且是孩子们的活动场所,更是稥慈儿童们最崇敬、最向往的地方。
当人们走进香山双清别墅,缅怀新中国诞生历史之时,不应当割断历史,不应当忘记曾在这片热土上铸就辉煌的香山慈幼院以及香慈为新中国建立所付出的一切。只有这三个的历史时期的叠加,才能够拼出香山完整的历史文化。
图4 双清别墅
现在,香山公园里仍有不少房屋是香山慈幼院当年的用房,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些房舍里,有厚重的文化积淀,理应挂牌并给予认真保护,因为它们都属于20世纪的重要文化遗产。
遗憾的是,目前唯一属于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管理的只有这座熊希龄先生墓园了。60多年来,这座墓园默默诉说着香山慈幼院昔日的辉煌,赞誉着熊希龄先生的丰功伟绩。
熊希龄先生墓园不仅是普通私家墓园,它是今日香山静宜园乃至香山地区深厚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机组成部分。熊希龄墓位于“三山五园”之中香山风景区的前沿,这里一年四季客流密集。
图5 熊希龄先生墓园
如果利用熊希龄墓园位置,建立熊希龄先生纪念馆,宣传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熊希龄、香慈、李大钊等,对于传播正能量、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