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儿不孤独:伴自闭儿成长的悟与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2016年4月2日,当我追逐着米粒儿在庭院里欢快地玩耍时,收到了心理所一位恩师发来的微信,恍然记起那天是国际自闭症日。我摸摸儿子的头,萌发了写这本书的念头,决定用一年的时间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凌乱时光。由此,这本书最初的名字定为《我与岁月有个约定》。

我虽喜欢读书,并拥有高学历,但不是文学出身。我既没有华丽的语言天赋,也没有流畅的文字功底,更谈不上出口成章。我性格内向,虽然在必要时可以“粉墨登场”,面对上千人自信满满地做一次学术汇报,但在生活中却不善于表达自我。我能完成这本书吗?能完成一本对读者负责、对社会和公众有价值的书吗?

思考片刻,仍然没有想出自己有何优质资本,有的只是两个自己可把控的事实:第一,我亲历的过往;第二,我会用心撰写。2016年5月,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开始积累素材。我再度流着泪回忆那段往事,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不要让用生命之重历经的岁月,轻易被时光冲洗掉,要对得起曾经受过的苦难,并记录下对读者有参考价值的点滴。在读杨绛老师所著的《我们仨》时,我意识到原来真正的优雅深藏着坚韧与真实。杨绛先生从生活中熬出来的优雅,有穿越时尚的清澈,这种清澈让任何修饰都变得多余。事实本质是朴素的,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否则读者要去掉很多“外衣”,才能获取最深层的价值。

我承受着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除经济成本外,我也没有太多时间,超过一半的专业著作和文献资料都是在北京拥挤的地铁上读完的,当我沉浸在书中时,我会享受于当下,也忽略了拥挤。也许是这份与岁月的约定与承诺,让我没有感受到任何付出的辛苦,想着能让读者从书中受到一点鼓舞,我便略感欣慰。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更多的是在叙述我面对儿子突发自闭症的焦虑不安,面对着祸不单行的种种生活困境,我开始了艰难的自救旅程,在这一篇中,我认真回忆了在孩子自闭症形成期的所有生活背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第二篇,我从焦虑不安转向平和接纳,以开放的心态洞悉自闭症,为孩子探寻最适合的成长之路,指导大家用更平常的心态对待自闭症,理性有爱是对自闭儿最好的尊重,特别适合自闭儿家长阅读;第三篇,讲述熬过这段艰难旅程,我对生命的思考有所开悟,有了对育儿、生活、工作的普适性解读,适合所有成年人阅读。未来依旧是个未知数,但亲历过后会留下一份坚韧,一份平和。这本书的意图并非给大家立竿见影的治愈自闭症的灵丹妙药,而是传递平和接纳、平衡正向的生存力量。

对我而言,写作第一篇“米粒儿的艰难成长之路”是最难熬的日子。2012年5月,我们带米粒儿四处寻医;2012年6月至11月,米粒儿在康复中心生活;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米粒儿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回忆这段历程,我仍然无法抑制悲伤,会哽咽着哭泣。有次假期,在儿子午睡后,我在写那段历程时忍不住哭出声来,妈妈过来疑虑地摸摸我的额头,担心我生病了。2015年在公司年会上,我朗诵了自己写的《接纳》,我屏住呼吸不去流泪,而台下的同事们却已泪流满面。在叙述米粒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时,我开始变得理性了,米粒儿在那个阶段已经能给大家带来欢乐了。

我在写第二篇“从他人的故事洞悉自闭”的过程中,写了很多自闭症康复案例,包括行为干预康复的案例、自然成长康复的案例、自闭症科学家的案例以及一生自闭状态却能自立于社会的案例等。希望能让大家对自闭症儿童在心理、生理上的异常有更开阔的认识,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若一味沉浸在孩子自闭的痛苦中,不仅帮不上孩子,而且还会让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了自己。之后,我们再去反思自闭症是否有治愈不治愈之说。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罗伊说:“当人们谈到治愈或治疗自闭症时,我感觉到很受伤,就好像社会不需要我一样。”自闭症科学家天宝说:“如果我打个响指,就能够摆脱掉自闭症,那么我不愿意,因为那样我就不是自己了。自闭症是我的一部分。”我在书中也强调了,一定要区分“个性”与“障碍”,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妨碍公共秩序,不影响个人健康,那就不是“障碍”,就可将之看作孩子的“个性”,忽略即可,这样孩子与家长都会感到轻松。

在第三篇“爱的教育源自生活”中,我解读了一些有关生活、育儿、人生成长的普适性问题。的确,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这一辈子的成长充满了风险,没有最终的成熟,只有不断地成长,我们总不能浪费一生去抱怨遭遇!我的硕士导师说了一句深入我心的话:“换个角度思考,实际上又可能是另外一种父母人生,让你更容易悟道,而不是纯粹纠结于世俗生活。”我很欣慰能遇到米粒儿,他让我的心智得以成长,让我的性格得以完善,让我的内心更加柔和。我的本意是帮助孩子成长,却意外收获了更多的自我提升。

这本书中融入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一些医学常识。这些都是我依靠自己当前的知识和阅历总结出来的。恩师鼓励我不仅从心理学上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解释,也尝试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整合,通过这本书,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一位母亲抚养自闭倾向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让读者领会到事实背后的道理,以及面临危机时我们如何开启智慧,如何重新调整自己并与外界和谐相处。我会努力,也感谢这么多人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及时地推了我一把。

每个生命都有上天为我们分别撰写的故事,人生的每段过往都会在当下的生活中留下痕迹,看似零散,却都有牵连。人生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积极生活,为生命谱写一个阳光的故事,以此证明我们认真活过。

刘亚萍

2017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