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与复苏:1978~1982年中国杂文档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牛撇捺

王岩森教授继出版《“香花”与“毒草”:1955—1957年中国杂文档案》之后,又推出了学术力作——《解冻与复苏:1978—1982年中国杂文档案》。对于杂文界、文学界尤其文学史界,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有许多的方向和领域可供选择。选择杂文为研究方向,麻烦很多,危险性很大。记得岩森的第一本专著,辗转好几家出版社,耗时经年,迟迟不能出版,原因很简单,有些问题编辑拿不准,怕万一书中某些观点甚或一两句话让某些“权威”、“长官”之类不舒服,会连累到出版社“走麦城”。这一下马威对岩森不能说不严厉,但他没有退缩,没有停步。他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领域更加广泛,资料更加丰富,思维更加细密,剖析更加深刻。岩森研究杂文家,与杂文家具有同样的钙质和血性。

194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进入了新的境界,有许多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地方,但也有许多让人性堕落、让政治污损、让历史蒙羞的事情。这表现在杂文领域,极为直接、形象、深刻、惨痛。历史是人们一步一步走出,一个字一个字码出的。有选择的记述不是真实的历史,遮盖血腥丑陋愚昧落后的所作所为的记述,是伪历史、引人重蹈覆辙的险恶历史。岩森不做矫饰的别有用心的所谓杂文史,他投入极大的精力,一张一张报纸,一本一本杂志,一部一部书籍,一份一份文件地去翻检,去甄别,去感知感悟感受,沙里淘金,为社会整理出了简单明了、微言大义、观点鲜明、指向明确、条理清晰,可以资学资政的杂文档案,其实也是人伦档案、道德档案、政治档案、学术档案,以杂文史折射思想解放史、政治史、社会发展史、国民生存史。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揭示了历史发展最深层的动力、最鲜活的轨迹,更为彻底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在治学的原则与精神上,岩森是持价值中立立场的。但在治学的目的与取向上,岩森又是价值偏移的。他始终站在民主、科学、人性、人道的立场。他的学术研究,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人们从历史中有感悟、有警醒、有敬畏,防止反胡风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的历史重演,防止中国人不时地变回猴子甚至不如猴子。

岩森的“杂文档案”是座富矿,各色人等均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在读他的第一本“档案”时,在书的边角处写了不少正确的话错误的话以及废话,用他书中的材料,写了二三十篇杂文。我认为这是我读的最认真、受益最多的书之一。岩森的这本“档案”,我是较早的读者之一。粗粗读了一遍,已让我收获良多,有了创作杂文的冲动并有了一堆的题目。从这里看出,研究对于创作的支持与推动作用极大。为此,我不揣img陋,愿为此书写上以上几句话。

谨为序。

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