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答李翊书

【原文】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注释】

①白:启,说。足下:对人的尊称。

②下:指为人态度谦逊。

③归:归属。有日:指日可待,为期不远的意思。其:指道德。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启。李生足下:

你的来信中文辞立意很高,而你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虚和恭敬啊。能像这样,谁不愿意把自己懂得的仁义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的回归也就指日可待了,更何况那些外在表述道德的文章呢?不过我只是人们所说的那种望见孔子家的门墙而没能进入他的家门的人,怎能足以辨别是或者非呢?虽然如此,我也不能不对你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原文】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注释】

①立言:著书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②蕲(qí):同“祈”,祈求。取于人:才华被人取而用之。

③俟(sì):等待。实:结果。膏:油。

④遂:完成。指果实成熟,饱满。晔:明亮。

⑤俨乎:矜持、庄重的样子。

⑥陈言:陈腐的观点和言辞。务:务必,力求。

【译文】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想法,是正确的;你所写的和你所期望的,非常相似并已经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超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之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那么你本来就已经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所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之人的境界,那么就不要希望它能快速成功,不要被权势和功名利禄所诱惑,应该先培养树木的根,再耐心地等待它结果,要先给灯添加油脂,再等待它放出光芒。根系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顺利成熟,油脂充足,灯光才会明亮。具备仁义道德的人,他的言辞自然就和蔼可亲。

不过还是有为难之处。我所写的文章,自己也不知道它达到了还是没达到“立言”那个境界;虽然,我这样学习古代立言著说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和东、西两汉的书就不敢翻阅,不是圣人的思想志向就不敢铭记心中,安静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出行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索,茫茫然像是有所迷失。当我想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力求把那些陈腐的观点和言辞去掉,忽然觉得这竟是如此艰难啊!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在意别人的非议和讥笑。像这样也有好多年,我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这以后逐渐识别了古书中关于仁道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达不到完美境界的地方,才清清楚楚地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部分,这才慢慢地有所收获了。

【原文】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注释】

①说:意见,指时人的观点。

②浩乎、沛然:都是水势浩大、汹涌的样子。比喻文笔奔放。

③察:考虑,推敲。肆:肆意,放手去写。

④气: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译文】

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勃发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他们讥笑它我就高兴,别人称赞它我就会感到担忧,因为文章里存在很多时人的观点和看法。像这样又有多年,然后才真是像水势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杂而不纯正,于是就像拦阻泉水一样迎上去截住思路,平心静气地审视推敲它,直到词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即使这样,还是不能不继续加深自己的修养,告诫自己要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经》《尚书》经典的源泉中游弋,不迷失道路方向,不阻断源流,我准备终生都要这样做了。

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像水;言辞,就像漂浮在水上的物体;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不论大小都能漂浮起来。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言辞的关系也是这样的,思想内容充沛,那么长长短短的词句和抑扬顿挫的音律就会体现得恰到好处了。

【原文】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释】

①处心:考虑问题。道:方法。

②垂诸文:把自己的“道”写成文章。

③希:同“稀”,稀少。遗:遗弃,冷落。

④亟:屡次,每每。其人:有志于学古人立言的人。

【译文】

虽然像这样做,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但被人取用时,能有多少可取之处呢?尽管如此,等待被人采用的见解,难道就像器具一样吗?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是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把自己的才学都传给别人,不为人所用就把自己的学说传给弟子,把自己的“道”写成文章流传下去而为后世所效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的人少了,有志学习古道的人,一定会被当代的人所冷落,我实在是为有志于古道的人高兴,也为他们悲伤。我屡次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道的人,以此来勉励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敢随意赞美那些可以赞美的人,而去贬斥那些可以贬斥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念及你的言辞主旨不在于功名利禄,姑且对你说说这些观点。韩愈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