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纪 Jǐ
纪姓为中国第146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06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8%。约41.5%分布于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4省(其中山东省最多,约占16.3%),19.5%分布于辽宁、广东、黑龙江3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丹阳郡、高阳郡、平阳郡、天水郡。
纪姓有萃涣堂、丹阳堂、高阳堂、谷诒堂、桂山堂、结义堂、经纶堂、敬义堂、聚贤堂、平阳堂、射虱堂、双桂堂、文华堂、务本堂、行素堂、真冷堂等堂号。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纪昌的神箭手,他曾在窗户上用牛尾毛拴着一只虱子,每天看它,越看越大,3年后像有轮子那么大,他百步之外一箭射去,贯穿了虱子的心,而牛尾毛不断,后人就以“射虱”为家族堂号。
纪姓读如“自己”的“己”,不能读如“记”,和“年纪”的“纪”读音不同。
纪姓的来源比较简单,它出于夏、商、周时姜姓的一支纪人之后。纪人最初居住在天水的成己,也就是今天甘肃秦安北部的地方。后来不断东迁,先是迁到了今天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一带,建立了部族国家(方国)。以后又迁到今天河南郏县东部,再迁今天山东曹县东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在今天山东寿光县纪台乡纪台村的地方。公元前690年纪国被齐国所灭。
清代学者张澍在其所著《姓氏寻源》一书中说道:“舒姓改为纪姓者,唐纪迈是也。”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说:“纪迈五月五日生,其母弃之,村人纪淳妻养之。年六岁,本父母云:‘汝是我儿。’迈涕泣,佣所得,辄上母。”《孝子传》是晋代文学家、史学家王韶之(380—435)所作,纪迈应该是晋代人,而不是唐代人。王韶之还写过一部《宗躬孝子传》,书中说:“纪迈年,本姓舒,改姓纪。”究竟这位孝子叫纪迈还是叫纪迈年,已无从考察,读者只要知道纪姓有一支原来姓舒就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收养、入赘改姓是常有的事,纪姓绝不是只有舒姓所改,也不能保证这一支纪姓人后来收养过别的姓的孩子,或者入赘过女婿,因此没有必要将舒姓改纪姓作为纪姓的一个来源。
张澍还在他的另一本叫作《姓韵》的书中引《白虎通》以伏羲臣纪侗、舜师纪后,并引《庄子》以成汤时逸人纪佗,为纪姓人,都是不可相信的。相传神农氏结绳记事,伏羲氏还在神农氏之前,怎么可能出现“纪侗”这样的人名呢?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商代的甲骨卜辞和商代青铜器铭文的记载,断定周代以前人名一般不带姓氏,因此,即使历史上有这些人,也不能说他们就姓纪。
靺鞨族也有纪姓。例如公元739年渤海国访日使者纪珍蒙,就可能是靺鞨族人。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纪姓,例如:蒙古族汉姓。本姓扎赉特氏、扎高德氏、吉尔门氏、吉如德(朱日兀惕、吉如兀惕、朱如兀德)氏。满族纪姓,其先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部分人已恢复原姓),八旗满洲锡玛拉氏、乌扎拉氏、纪佳氏、济礼氏,八旗汉军纪氏。白族纪姓,本属介耻(盖耻)氏族,即鸡氏族。傈僳族纪姓,本属耻饶时(阿痴扒)氏族,即麂子氏族。达斡尔纪姓,本姓精奇勒氏。回族、侗族、土家族、傣族、黎族等民族也有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