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集醒

【原文】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②,人人解醒?集醒第一。

【注释】

①中山之酒: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九载,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人喝了一醉千日。后以中山酒或者千日酒泛指美酒。

②清凉散:中药名,能清热,使人清凉。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美酒,一醉长达千日。而今天世人整天浑浑噩噩争名逐利,没有一天不在醉中,求名的人酣醉于权位,逐利的人沉醉在市井当中,有权有势的人则迷恋于音乐、女色、香车、骏马之中而不醒。要怎样才能得到一剂清凉散,让大家服下去解酒呢?集醒第一。

【原文】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①;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②。

【注释】

①射影之虫: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提到,有一种动物叫“蜮”(yù),也叫“短狐”,生活在水中,能含沙射人。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说,有一种叫蜮的虫子,三足,又名射工,在水中,含沙射人。也有的说是射人的影子。被蜮射中的人,头痛发热,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身体能够躲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甚至死亡。后指背后暗算。

②照胆之镜:传说中能照人五脏六腑的神镜。

【译文】

倚仗自己的才能高超而傲然处世、玩世不恭的人,要小心提防背后那些暗算之徒。伪装忠厚老实的样子来欺骗他人的人,能照尽肝胆让人心事无所隐藏。

【原文】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译文】

有人责怪小人颠倒是非,陷害英雄豪杰,却不知道惯于颠倒是非正好是小人的专长;有人怜惜吾辈遭受世间的磨难,却不知道只有经历了千凿万磨才能看到吾辈的本色。

【原文】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译文】

拨得开花繁叶茂的花柳丛,能够看得清局势,才算得上有本事;在狂风暴雨的困境中能够站得稳脚跟,才显示出有定力。

【原文】

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译文】

淡泊的节操,是要经过富贵声色、充满诱惑的华丽场上磨炼而来;镇定的操守,还要向纷繁复杂的场面中验证才能见功夫。

【原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施舍恩惠于人不如报答他人恩德的行为更厚道,哗众取宠、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使人当面夸赞你,不如做到不让别人在背后诋毁你;使人在刚认识时喜欢与你结交,不如做到让别人和你长久相处后而不生厌。

【原文】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当原其可从。

【译文】

攻击别人的过错时不要过于严苛,要考虑到他是否能够承受得了;教导别人从善不要要求过高,应当体谅他是否能够跟得上。

【原文】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译文】

如果做人不体贴人情世故,那么每条路都会是让人畏惧的险途;做事如不体察世情,就如身处梦境,一生都难以实现理想。

【原文】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①;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注释】

①输心:深切交流,表示真心。

【译文】

遇到沉默不语、城府深沉之人,切莫轻易与之交心;见到容易恼怒而又自恋的家伙,应该提醒自己谨言慎行。

【原文】

结缨整冠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②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危之日。

【注释】

①结缨整冠:系好冠带,整理好帽子,表示动作从容有威仪。

②绳趋尺步:绳、尺,都是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申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止合乎法度。

【译文】

不能在火烧眉毛焦头烂额的危急时刻,还讲究系好帽带、端正帽子的从容仪态;不要在救死扶危那样的紧急之时,迈着规行矩步,过分讲求行为的章法。

【原文】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译文】

置身事外对事件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人,应该详察事情的利害关系;但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人置身事中,应当不计利害得失尽心处理。

【原文】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①;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②,为曲谨③,多出机心④。

【注释】

①雅道:风雅;忠厚之道。

②足恭:过度谦顺,以取媚于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③曲谨:委曲谨慎,拘泥小节。

④机心:此指巧诈之心,机巧功利之心。《庄子·外篇·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译文】

俭朴是一种美德,但太过分了就是小气,是鄙俗吝啬,那反而有失风雅;谦让是一种美好的德行,但太过分了就是过于谄媚恭顺,或过于拘泥小节,大部分是出于机巧算计。

【原文】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译文】

把智巧隐藏于看似笨拙的行为之中,表面上看来隐晦不明而实际上却心如明镜似的;把高洁的品格隐寓于混浊之世,韬光养晦,以屈缩作为伸张之道。

【原文】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译文】

对方并没有想获得恩惠的奢望,自己也没有向对方表示要予之恩惠,这就是贫贱之交能够长久之所在;期望有所获得且没有止境,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这是靠利益之交必然会伤了和气的原因。

【原文】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译文】

怨恨会因为恩德而更加明显,因此与其让人感激我,还不如将恩怨两忘;正是因为恩情才会使过往的仇恨也明显起来,所以欲让人记住我的恩情,倒不如将恩情和仇恨全都消除掉。

【原文】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①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遇②,吾亨吾道以通之。

【注释】

①迓(yà):迎接。

②阨(è):同“厄”,阻塞。

【译文】

上天让我的福分浅薄,我便提高我的德行来迎接福泽;上天让我的身体劳累,我便用我内心的安逸放松来加以弥补;上天阻止我有好的际遇,我便加强我的修养来使它通达。

【原文】

淡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译文】

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会被那些热衷于豪奢之人所猜疑;行为检点而低调的人,必定会被那些行为乖张放纵的人所妒忌。

【原文】

事穷势蹙①之人,当原其初心②;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注释】

①势蹙(cù):走投无路。蹙,急迫。

②初心:最初的心意,本心。

遇到事情到了山穷水尽、形势急迫无可回转的人,我们应当体察他最初的本心;而对于那些成功之士,我们要观察他的晚节如何。

【原文】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

一个人如果对于美和丑心里分得太过鲜明,他就无法与周围事物相契合;一个人如果将贤良和愚笨分得太明确,他就难以与人亲近。一个人应该内心精明,而外表则要表现出圆融仁厚,使得美与丑、精明和愚笨都能得以平衡,都能得到各自的好效用,这才是天生的品德、性格与气量。

【原文】

好辩以招尤①,不若讱默②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注释】

①尤:过失。

②讱(rèn)默:言不轻出,说话谨慎。《论语·颜渊第十二》:“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译文】

喜好争辩而招致过失,不如言语谨慎以怡养心性;广交朋友以博取声誉,不如离群索居以求自我保全;大费资财以广泛经营,不如省事安居以保持节俭;好强逞能而遭受妒忌,不如韬光养晦而示人以拙。

【原文】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译文】

花费千金资财而广交天下豪杰,还不如用半瓢米粟去接济处于饥饿中的人;构建千间屋舍以招揽天下嘉宾贵客的人,哪里比得上用几根椽木搭建的茅屋来庇护孤苦贫寒无所养的人!

【原文】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①,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②,召亡国之祸。

【注释】

①当厄的壶浆:当别人身处困厄之时给他一壶浆饭。典出《左传·宣公二年》,晋人灵辄曾挨饿三日,赵盾舍饭相救。后晋灵公欲杀赵盾,已成为灵公甲士的灵辄倒戈相救,赵盾得以脱身。

②伤心的杯羹: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众大夫一起食鼋,郑灵公召公子宋却不给他吃。公子宋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灵公亦怒,欲杀公子宋。这年夏天,公子宋先把灵公杀了。

【译文】

恩惠不论多少,当别人处于困境中时接济他一壶浆饭,就能获得对方誓死效命的回报;怨恨不在于深浅,使人伤心的一杯肉羹,就能招致身亡国灭的祸患。

【原文】

仕途虽赫奕①,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注释】

①赫奕:显赫的样子。

身在官场虽然显赫,也要常常想着荣华过去之后归隐山林的情趣,那么追逐权势的心思自然就会减轻;世上的路虽然繁华富丽,也要常常想到死后的光景,那么欲念贪念就会自然变得淡泊了。

【原文】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①。

【注释】

①搦(nuò):按,压,握。

【译文】

当人处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就有如水将要溢出还未溢出之时,切忌再添加一滴;当人处在十分危急的时刻,就有如树木将要折断却还未折断之时,切忌再加一把力。

【原文】

了心自了事①,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②。

【注释】

①了心:指摆脱尘世琐事牵绊,自由自在。

②蚋(ruì):蚊虫。

【译文】

把心中的欲念了断,诸种俗事自然会了结,就像是把草连根拔掉,草就不能生长了;如果逃离尘世,却仍然不能放弃求名的心,就像仍然留有腥味还会招来蚊虫一样。

【原文】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

情感最难以维持长久,所以多情的人最后势必也会变得薄情;人的本性自然也有恒常存在的一方面,所以不违背自己本性的人最后也不会丢失其本性。

【原文】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

【译文】

有才能的学子如果能安心居住于草屋茅舍,用心苦读,将来一定有金榜题名的那一天;美丽的女子如果不嫌贫爱富,能够嫁给贫穷的书生,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为她建造的华丽金屋。

【原文】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译文】

喜好传播小道消息的人,不要和他多说话;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可与他共同谋划事情。

【原文】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译文】

让人觉得甘美的话,大多是不说他的是非之处;鼓动别人、让人激愤的话,大多不会顾及他人的利害得失。

【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真正廉洁的人并没有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相标榜的人,正是为了贪图名声;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使用机巧与权术的,凡是运用种种机巧的人,正是因为其愚笨。

【原文】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如果做了坏事还害怕别人知道,那么说明他在为恶之中还有善良的念头在;如果做了好事却急着让人知道,说明他的所谓善其实是恶的源头。

【原文】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喜欢谈论山林隐逸生活之乐趣的人,不一定就真正领悟过隐居的乐趣;口头上说厌恶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全然忘却对名利的追逐。

【原文】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译文】

从冷眼旁观的角度看待喧闹的名利场,然后才会知晓整日为了名利而奔波毫无益处;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过上闲适的生活,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出闲适生活的深长情味。

【原文】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笃学①,方为心地上工夫。

【注释】

①笃学:专心好学。

【译文】

贫穷的人愿意救助他人,才是天性中真正的善良带来的最大惠泽;能在喧闹的场合中还专心学习,才是心灵中的真正工夫。

【原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译文】

伏身很久准备充分的飞鸟,一旦腾飞则必定飞得很高;最先开放的花儿,往往也会凋谢得最早。

【原文】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译文】

贪得无厌的人,身家富有但心里却贫乏空虚;懂得满足的人,生活贫穷但心里却充实富有。身居高位的人,虽然看起来身体安逸,其实精神最为劳累;地位不高的人,身体虽然很劳累,但心里却平静安逸。

【原文】

局量宽大,即住三家村里,光景不拘;智识卑微,纵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译文】

心胸宽广、气量宏大的人,即便住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小地

【原文】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①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豪杰之心。

【注释】

①凌铄(lì):形容气势迅速迅猛,也有压倒之意。

【译文】

珍惜每寸光阴的人,才会具有凌驾千古的远大志向;对于别人的微小才能也心生怜惜的人,才能具有驾驭天下豪杰的雄心。

【原文】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译文】

上天若要降给一个人灾祸,必定会先给他一些微小的福分使其骄慢,看他能不能承受这一点福分;上天若要给一个人福分,必定先用些许灾祸来让他警醒,看他是不是能够自救以避祸。

【原文】

书画受俗子品题,三生①浩劫;鼎彝②与市人赏鉴,千古异冤。

【注释】

①三生:佛教语。谓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

②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译文】

经书名画如果让凡夫俗子来品评题跋,这实在是如同让其遭受三生劫难;如果将鼎彝文物让市井之人来赏鉴,这无异于让其蒙受千古奇冤。

【原文】

脱颖之才,处囊而后见①;绝尘②之足,历块③以方知。

【注释】

①“脱颖”二句:指有才能的人如同锥子一样,只有处在布袋中才能显现其锋芒。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②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神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③历块:语出《汉书·王褒传》:“过都越国,蹶如历块。”颜师古注:“如经历一块,言其疾之甚。”后以“历块”形容疾速。

【译文】

有才能的人如同锥子,只有处在布袋中才能显现其锋芒;脚力好的良马,穿越国家如穿越一小块土地一样,足见其神速。

【原文】

结想①奢华,则所见多转冷淡;实心清素,则所涉都厌尘氛。

【注释】

①结想:念念不忘,反复思念。

【译文】

如果心中对奢华念念不忘且充满热切期望,那么所见者多半反而是清冷平淡的氛围;冥思苦想追求清新淡雅,那么经历的往往会是让人感到厌倦的尘俗。

【原文】

多情者,不可与定妍媸①;多谊者,不可与定取与;多气者,不可与定雌雄;多兴者,不可与定去住;多酣者,不可与定是非。

【注释】

①妍媸(yán chī):美和丑。

多情之人,不可以与他谈论美与丑;注重情谊的人,不可以与他商定取舍与给予;尚气使性的人,不可以与他讨论谁强谁弱;兴趣广泛、漂浮不定的人,不可以与他议论商定去留之事;做什么事情都能沉得下心的人,不可以给他确定是非曲直。

【原文】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译文】

世人露出破绽的地方,大多是从与人交往应酬之处被人发现;对别人指责挑剔的地方,大多会是因为出自爱护之心;艰难之处,大多会从贪恋之处显现出来。

【原文】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译文】

凡是情意能留下余韵抒发不尽的,意味会更加深长;凡是兴致留有余兴未发挥完的,趣味会更加浓厚。

【原文】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译文】

对待富贵的人,不难做到恭敬有礼,而难做到举止得体地面对他;对待贫贱的人,不难做到施以恩惠,而难以做到对他也能恭敬有礼。

【原文】

山栖是胜事①,稍一萦恋②,则亦市朝③;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少一徇人④,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注释】

①山栖:此指隐居山林,过隐士生活。胜事:指美好的事情。

②萦恋:指因喜欢而有所牵挂和留恋。

③市朝:指争名逐利之所。

④徇人:指依从他人,屈从他人。

【译文】

归隐山林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心中对尘世仍有牵挂与留恋,那么这山林与尘世也就没有区别了;书画赏鉴是件雅致的事,但如果心中稍有一丝贪心与痴恋,那就与商人也就没有两样了;饮酒和诗是件快乐的事情,但如果稍有屈从附和他人,那么也就与在地狱一般难受了;喜欢交友本是件胸襟豁达的事,但一旦被俗人所困扰,那就与身陷苦海差不多了。

【原文】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译文】

我们立身处世应多读一些书,少说一些话;只有读懂一些书,才可以说得一些话。

【原文】

看中人,在大处不走作①;看豪杰,在小处不渗漏。

【注释】

①走作:古文中常有生事、起衅、越规、放逸之意。

【译文】

观察一个才能中等的人,要看他在大节上是不是守得住规

【原文】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译文】

处世需用七分的正经来安享人生;但也要用三分痴傻作为掩护来明哲保身。

【原文】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

看轻钱财足以使人聚集在自己周围,严于律己足以折服众人,胸襟宽广足以获得人心,凡事亲自率先去做便可以成为其他人的表率。

【原文】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译文】

从最迷惑的地方来识破迷惑,那么就无处不清醒了悟;连最难以释怀的事情都放下了,那么处境就无所不宽了。

【原文】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①;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注释】

①襟度:胸襟气度。

【译文】

处理大事或难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担当能力;在逆境或顺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遇到喜事或怒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人群里议论纷纷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见识。

【原文】

安详①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注释】

①安详:指举止自然稳重,从容自如。

【译文】

安详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谦虚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有涵养包容别人是待人的最好办法,洒脱不计较是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

【原文】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①,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②。

【注释】

①触忤:冒犯,忤逆。

②事功:功绩,功业,功劳。

【译文】

为人处事最应当深思熟虑从容处理,深思熟虑则可以获得事情的详细情报,从容处置则可将事情处理得恰如其分;必须能够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冒犯和忤逆,这样才能建立别人所不能成就的功业。

轻与必滥取,易信必易疑。

【译文】

轻易给予必然会导致无节制地索取,轻易相信也必然会导致轻易怀疑。

【原文】

积丘山之善,尚未为君子;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译文】

积累了像丘陵高山一样的善德,也未必算是君子;贪图哪怕一丝一毫的便宜,便容易沦落为小人。

【原文】

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译文】

有智慧的人不会与命运抗争,不会与法律抵牾,不会与公理较劲,也不会与大势抗衡。

【原文】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①。故以我索人②,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注释】

①箪食豆羹:语出《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②索:绳索。这里比喻标准,规则。

【译文】

在万籁俱静、清爽明净的夜晚,人最容易发现自己的良心,在简单的饮食细节之中,真情往往最容易体现出来。所以与其我去要求别人,不如让他自我反省,认识自身的问题所在;与其让我去攻击别人的缺点,不如让其自己露出破绽。

【原文】

“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气,今以之加挥霍,只在气魄气骨之分①。

【注释】

①气魄:指气势,气派。气骨:指气概,骨气。

【译文】

“侠”这个字,在过去人们往往把它与意气联系在一起,而现在人们往往把它与奔放洒脱联系在一起,接近于有气魄与有骨气的意蕴。

【原文】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妄生是非,故知无事之人好为生事。

【译文】

不去耕耘却享有食物,不去织布却有衣服穿,整天摇唇鼓舌卖弄口才,无故搬弄是非,所以由此可知游手好闲之人容易惹是生非。

【原文】

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玩世,达人出世。

【译文】

有才华之人治理社会,能力出众之人成就社会,明白的人可以顺应时势;名声显赫之人名垂后世,高洁的人能游戏尘世,旷世的人归隐世外。

宁为随世之庸愚,无为欺世之豪杰。

【译文】

宁可成为随波逐流的庸俗愚笨之人,也不愿成为一个欺世盗名的英雄豪杰。

【原文】

沾泥带水之累,病根在一“恋”字;随方逐圆之妙①,便宜在一“耐”字②。

【注释】

①随方逐圆: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形容为人处事能够根据形势变化,随机应变。

②便宜:好处。

【译文】

处事有拖泥带水这个毛病,原因在于一个“恋”字;处事能够随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其好处在于一个“耐”字。

【原文】

天下无不好谀之人,故谄之术不穷;世间尽是善毁之辈,故谗之路难塞。

【译文】

天下没有谁不喜欢别人奉承自己,所以谄媚之术层出不穷;世间到处都是善于诋毁他人的人,所以谗言毁谤之路难以堵塞。

【原文】

进善言,受善言,如两来船,则相接耳。

【译文】

提出好的建议,接受好的进言,就有如相对开来的两条船舶,必定会连接起来。

【原文】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译文】

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抵消这种浅薄的福分;过分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遭到别人的毁谤,则可以减轻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原文】

造谤者甚忙,受谤者甚闲。

【译文】

造谣诽谤别人的人会很繁忙,而遭受诽谤诬陷的人则会很悠闲。

【原文】

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①。

【注释】

①此四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蒲柳,即水杨。因为它早凋,常用来比喻早衰的体质。姿,通“资”,资质。

【译文】

蒲草和柳树注重姿貌,但材质较差,到了秋天就凋零了;而松柏注重本质,材质坚硬,经历冰霜严寒却更显茂盛。

人之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①,当以德消之。

【注释】

①客气:宋儒以心为性的本体,这里指一时的意气;偏激的情绪。

【译文】

人们爱好名声气节,喜欢文章辞藻,钟爱云游行侠,就有如喜好喝酒一样,容易引起一时激动,引发血气之勇,应当加强德行修养来消除它。

【原文】

好谈闺阃①,及好讥讽者,必为鬼神所怒,非有奇祸,则必有奇穷。

【注释】

①闺阃(guī kǔn):指妇女居住的地方。

【译文】

喜欢谈论妇女闺阁之事及喜好讥讽他人的人,必定会使得鬼神愤怒,如果没有遭受奇祸,也必定会变得格外穷困。

【原文】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译文】

神人的话语玄远微妙,圣人的话语很简约,贤人的话语很明智,普通人的话语繁而杂,小人的话语则多谰言妄语。

【原文】

士君子不能陶镕人①,毕竟学问中工力未透。

【注释】

①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仁人君子不能陶冶造就他人,是因为他研究学问的功夫还未修习到家。

【原文】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①。

【注释】

①检点:指检查约束。

【译文】

有时候因为一句话而伤害了天地之间的和气,有时候因为一件事而折损了自己终生的幸福。所以,说话做事一定要提醒自己检点。

【原文】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译文】

能够接受好的建议,就好像做生意的人追求利益,一分一厘地慢慢积累,自然就会成为富翁。

【原文】

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少①,不知其他,知有争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时子孙眼泪多,亦不知其他,知有哀而已。

【注释】

①垂死:指临死。

【译文】

挣下的财产多,只是临死时换来子孙们的眼泪少一点,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其他的,只知道争夺家产而已;挣下的财产少,只是临死时换来子孙们的眼泪多一点,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其他的,只知道伤心一事而已。

【原文】

景不和,无以破昏蒙之气①;地不和,无以壮光华之色②。

【注释】

①昏蒙:昏暗。

②壮:增添。

【译文】

景色不和谐,就无法破除昏暗隐晦之气;大地不和畅,就无法增添光彩明丽之色。

【原文】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①。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注释】

①厉鬼:凶恶恐怖的恶鬼。

【译文】

一个善意的念头,可以获得吉祥的神灵护佑帮助;一个恶意的念头,就会招来可怕的鬼怪。知道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算是役使鬼神了。

【原文】

出一个丧元气进士①,不若出一个积阴德平民②。

【注释】

①元气: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其源头即为老子所称的“道”,即指人的精神,精气。

②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译文】

培养一个道德精神沦丧了的进士,还不如培养一个善积阴德的平民。

【原文】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①,泉下又安得分明。

【注释】

①眼光落地:指人死亡。

【译文】

眼睛刚一闭上,进入梦境后意识便不能由自己做主了;一旦身死,眼神无光,九泉之下又怎么能辨得分明。

【原文】

佛只是个了①,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注释】

①了:彻悟,明白。

【译文】

成佛只是人透彻觉悟了,成仙也只是人明了觉悟了,而圣人虽然通达明了了却没能了却一切;正因为自己不知道了却一切便是通达明了,如果知道了透彻明悟,那便不是明白通达。

【原文】

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空。

【译文】

万事万物皆如过眼云烟,不如一杯在手,对酒当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曾见有几日圆月当空,徒叹良辰美景何其少!

忧疑杯底弓蛇①,双眉且展;得失梦中蕉鹿②,两脚空忙。

【注释】

①杯底弓蛇:出于“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相传主人在家宴请客人饮酒,梁上挂着弓,倒映在杯中就好像蛇一样,客人心中生疑病倒。主人知道后,就再次宴请客人,告诉他事情的原因,客人解开了心头的疑惑,病就好了。

②梦中蕉鹿:典出《列子》:“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之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比喻得失无常。

【译文】

忧虑猜疑就像是杯底如蛇的弓影一样,使人不得安宁,不如舒展双眉抛却忧虑;得失就像梦中用芭蕉叶盖着的鹿一样,转瞬难辨真假,到头来白忙了一阵。

【原文】

名茶美酒,自有真味,好事者投香物佐之①,反以为佳,此与高人韵士误堕尘网中何异②?

【注释】

①香物:香料。

②尘网:世俗生活。

【译文】

名贵的茶叶、醇浓的美酒,自然有它原有的真味。但一些多事的人却把一些香料掺放了进去,破坏了原本的味道,他们反而认为这样很好,这与那些高人雅士误入尘世之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花棚石磴,小坐微醺①。歌欲独,尤欲细;茗欲频,尤欲苦。

【注释】

①微醺:稍微有些陶醉。

【译文】

坐在花香四溢的凉棚下,坐在清凉的石磴上,不禁让人微微有些陶醉。此时突然很想要独自高歌一曲,且歌声要幽婉细腻;杯中的茶水要频频续满,且茶水要够清苦。

【原文】

善默即是能语①,用晦即是处明②,混俗即是藏身③,安心即是适境④。

【注释】

①善默:喜欢沉默。

②用晦:韬光养晦。处明:显现自己。

③混俗:混迹世俗,融入世俗。

④适境:适应环境。

【译文】

遇事沉默就是能言善辩,遇事韬光养晦就是知道如何显现自己,混迹于俗世就是最好的藏身之法,安定心神就是处于适宜的境地。

【原文】

虽无泉石膏肓、烟霞痼疾①,要识山中宰相②、天际真人③。

【注释】

①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出自《新唐书·田游岩传》,喻指酷爱山水成癖,如病入膏肓,事态无法改变。

②山中宰相:语出《南史·陶弘景传》,陶弘景辞不受官,隐居山中,但每逢朝中大事,仍会为朝廷出谋划策,因此被世人称为“山中宰相”。

③天际真人:此指隐居天涯的真人。语出《世说新语·容止》:

【译文】

虽然没有沉迷于泉石、烟霞的癖好,但也要能辨识隐居山中的高士、归隐天际的真人。

【原文】

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①,守静自觉天宁。

【注释】

①和:平和。

【译文】

收敛怒气,愤怒自然会渐渐平息;聚敛精神,言语自然会渐渐变得简洁;能宽容别人,自然会体会出平和;谨守安静,自然会觉得天地变得安宁。

【原文】

处事不可不斩截①,存心不可不宽舒,持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②。

【注释】

①斩截:即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做事十分果断。

②与人:待人,与人相处。

【译文】

处理事情不可以不斩钉截铁般果断,但心里不可以不宽舒,对待自己不可以不严格,与人相处不可以不和气。

【原文】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①,惟在自持者两得之②。

【注释】

①会:聚会,相会。

②自持:把持住自己。

【译文】

居住的地方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聚会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避开那些损友,只要能够自律的人,能够从恶邻和损友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原文】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于五更头检点①,思想的是什么便见得。

【注释】

①五更头:五更天,凌晨快天亮的时候。

【译文】

要想知道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只需在凌晨天快亮之时反思检点自己的内心深处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便知答案。

【原文】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①;以道窒欲,则心自清②。

【注释】

①中:心中。

②道:道德修养。

【译文】

按照事理来听取别人的话语,那么心中就自然会有正确的主张;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心中的欲望,那么心境自然就会清澈明朗。

【原文】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感情先浅而后浓,关系先疏远而后亲近,交往先远而后近,这是交朋友的道理。

【原文】

苦恼世上,意气须温①;嗜欲场中,肝肠欲冷。

【注释】

①温:平和。

【译文】

人世间的痛苦与烦恼殊多,所以我们的心气要平和;在充满欲望的名利场中,我们要保持内心冷静。

【原文】

形骸非亲①,何况形骸外之长物②;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③。

【注释】

①形骸:身体,躯体。

②长物:指多余的东西,也指像样的东西。

③微尘:细小之物。这里指世俗中人。

【译文】

连自己的躯体都不属于亲近之物,何况声色名利等身体之外的多余之物呢;大地山川也不过是一种虚幻,何况是生活在天地间如同尘埃般的芸芸众生。

【原文】

人当溷扰①,则心中之境界何堪;人遇清宁,则眼前之气象自别。

【注释】

①溷(hùn)扰:纷乱,混乱搅忧。

【译文】

人如果常碰到混乱扰攘时,那么内心世界是很难忍受的;而一旦遇到清净安宁的境遇,那么眼前的风光和气象自然会有不同。

【原文】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译文】

寂静时常保持清醒,那么心境就不会受寂静的扰乱;清醒时常处寂静中,那么心中清醒的念头就不会丢失。

【原文】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译文】

小孩子的智谋很少,但越少却越保持了完整的内心;成年人的智谋较多,但是智慧越多心神反而越杂乱分散。

【原文】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①,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②,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③。

【注释】

①骄矜辞色:傲慢,飞扬跋扈的神色。

②检点:反省。

③消息:奥妙;真谛。

【译文】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闲杂的念头,忙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浮躁意气用事的情绪;得意时要注意自己的是否有骄傲矜持的言行,失意时要考虑自己是否有怨恨的情绪。时时能这样自我检查反省,渐渐地由多变少,由有变无,这才是一个人做学问的关键。

【原文】

笔之用以月计,墨之用以岁计,砚之用以世计。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耶?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于是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①。

【注释】

①永年:长寿。《书·毕命》中提道:“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译文】

毛笔的使用寿命大体上是一个月,墨碇的使用寿命大体上是一年,砚台的使用寿命是可以用百年来计算的。毛笔最为锋利,墨次之,砚台则是最钝的。这难道不是钝能长寿而锋锐的事物早亡吗?毛笔是活动得最多的,墨次之,而砚台则是安静的。这难道不是安静的长寿而多运动的早亡吗?这样可以知道养生的道理了。要以钝为实体,以静为外在表象,只有这样才能够长寿啊。

【原文】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译文】

贫贱的人,一无所有,等到生命即将结束时,终可摆脱对贫贱的厌烦;富贵的人,无所不有,等到生命终将结束时,却仍对名利恋恋不舍。因厌恶而解脱的人,会如释重负;因眷恋而不舍的人,却如同戴着沉重的枷锁。

【原文】

透得名利关①,方是小休歇②;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注释】

①透:看透,悟透。

②休歇:休息,歇息。

【译文】

看得透名利这一关,心灵才可以得到小小的休息;只有看得透生死这一关,才能得到大的解脱。

【原文】

人欲求道,须于功名上闹一闹方心死,此是真实语。

【译文】

人要想得道,必须在功名利禄等名利场中闯荡一番之后才会真正死心,这是真实无欺的话。

【原文】

病至,然后知无病之快;事来,然后知无事之乐。故御病不如却病,完事不如省事。

【译文】

只有人生病了,然后才知道没有病的快乐;等遇到事情了,然后才知道没有事情是多么快乐。因此治疗疾病不如从根本上预防除却疾病,解决事情不如省去事情。

【原文】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译文】

隐瞒实情忌讳谈及贫穷的人,却死于贫困,这是好胜之心使他如此;隐瞒病情讳疾忌医的人,却死于疾病,这是恐惧之心遮蔽了明智的结果;隐瞒愚状忌讳愚昧的人,却死于愚昧,这是痴愚之心掩盖的结果。

【原文】

古之人,如陈玉石于市肆①,瑕瑜不掩②;今之人,如货古玩于时贾③,真伪难知。

【注释】

①陈:陈列,摆放。市肆:市井中的商店。

②瑕瑜:玉的瑕疵和光彩。喻人的过失与美德。

③货:买。时贾:当下的商人。

【译文】

古代的人,有如将玉石摆放在市场的店铺之中一样,从不掩饰自身的过失与美德;如今的人,就像是在商人那里购买古玩一样,真假令人难以分辨。

【原文】

士大夫损德处,多由立名心太急。

【译文】

士大夫之所以德行损缺,大多是由于立名的心思太过急切了。

【原文】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①;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注释】

①沉潜之识:深刻的见解。

【译文】

浮躁的人,必然不会有深刻的见识;胆怯的人,必然没有卓越的见解;充满欲望的人,必定没有慷慨的节操;话语多的人,必定没有诚实厚道的心;勇力多的人,必定不会有文质彬彬的风度。

【原文】

剖去胸中荆棘①,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注释】

①胸中荆棘:嫌隙,芥蒂。

【译文】

把心中的嫌隙与芥蒂都抛开,我与人交往时才能更自然,这是天下最让人快意的事了。

【原文】

古来大圣大贤,寸针相对;世上闲语,一笔勾销。

【译文】

对于自古以来的大圣大贤之人,每分每毫我们都应对照学习;对于世上的那些闲言碎语,我们应当将其一笔勾销。

【原文】

挥洒以怡情,与其应酬,何如兀坐①?书礼以达情,与其工巧,何若直陈?棋局以适情,与其竞胜②,何若促膝?笑谈以怡情,与其谑浪③,何若狂歌?

【注释】

①兀坐:挺直了身子坐着。

②竞胜:竞争,争夺胜负。

③谑浪:戏谑放浪。

【译文】

挥毫洒墨是为了愉悦性情,与其不情愿地应酬往来,还不如独自默坐;知书知理是为了表达情感,若要周全巧妙,还不如直接陈说;弈棋对局是为了遣兴娱乐,与其去与人竞争取胜,不如促膝谈心;言谈欢笑是为了让性情和谐,与其戏言放荡,不如放怀高歌一曲。

【原文】

“拙”之一字,免了无千罪过;“闲”之一字,讨了无万便宜。

【译文】

用好了“拙”这个字,免除了无数的罪过;做到了“闲”这个字,讨得了无数的方便。

【原文】

斑竹半帘①,惟我道心清似水;黄粱一梦②,任他世事冷如冰;欲住世出世,须知机息机。

【注释】

①斑竹:又称湘妃竹,因为叶子上有类似眼泪的斑点,因此称为“斑竹”。

②黄粱一梦:语出唐代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一个书生卢生碰到道士吕翁,卢生悲叹自己的生活辛酸,吕翁就给他一个枕头,声称枕上它就可以如愿以偿。这个时候,客店正在蒸黄粱米饭。卢生枕上枕头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一觉醒来,黄粱饭还没有做好。

【译文】

透过门帘,半帘苍翠的斑竹掩映其上,只有我的求道之心清静如水;黄粱一梦,一切皆为虚幻,管它世事冷若寒冰;想要身处尘世却又怀出世之心,必须明白机巧之心却又消除机巧之心。

【原文】

书画为柔翰①,故开卷张册,贵于从容;文酒为欢场,故对酒论文,忌于寂寞。

【注释】

①柔翰:指毛笔。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译文】

书画都是毛笔写就的高雅之事,因此铺开画轴打开书卷,看重的是从容不迫;饮酒论诗是让人欢乐的场景,所以把酒论诗,不要太过寂寞孤独。

【原文】

荣利造化①,特以戏人,一毫着意②,便属桎梏。

【注释】

①造化:福分,命运。

②着意:用心,留意。

【译文】

荣华利禄、运气福分,这些都是专门戏弄人的,如果有一丝一毫的用心,它们便会成为你的束缚和枷锁。

【原文】

士人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以读书通世事。

【译文】

读书人不应当因为世事分心而侵占读书的时间,而应当通过读书来通达世事。

【原文】

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①,有全利而无小害者惟书。

【注释】

①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指天下万事万物都各有利弊。相半,即各半、相等之意。这句话出自宋朝欧阳澈《上皇帝第二书》:“臣伏愿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窃见曩者议臣言事多以利国为主,而有害民者则略而不恤。臣独以为非。”

【译文】

天下的事常常是利害相伴而生,全都是好处而没有一点害处的也就只有圣贤之书了。

【原文】

意在笔先,向庖羲细参易画①;慧生牙后②,恍颜氏冷坐书斋③。

【注释】

①庖羲: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②慧生牙后:此指言外的理趣。

③颜氏:指颜回,孔子高足。

【译文】

意念的生成要在下笔之前,就像从前伏羲氏细心参查万物之像而作先天八卦;真正的智慧在言语之外,就仿佛颜回在书斋中枯坐而领悟到的智慧。

【原文】

明识红楼为无冢之丘垄①,迷来认作舍生岩②;真知舞衣为暗动之兵戈,快去暂同试剑石③。

【注释】

①丘垄:虚墟,荒地。此指坟墓。

②舍生岩:泰山的一处景点,又称舍身崖。有人妄称投身崖下可摆脱罪孽。

③试剑石:石名。相传有多处,均为古人试剑后产生。

【译文】

明明知道红楼妓院就好像没有墓冢的坟地,可痴迷者却把那当作了舍身赎罪的地方;明明知道娼妓的舞衣就好像暗中挥动的兵刃,却仍为追求片刻的欢愉而把自己当作了试剑石。

【原文】

调性之法,须当似养花天①;居才之法,切莫如妒花雨②。

【注释】

①养花天:指春天牡丹开花时节,因天多轻云微雨,适宜养花,故称。

②妒花雨:旧时称摧残鲜花的骤雨为妒花雨。

【译文】

调养性情的方法,必须要像养花那样用柔和的心去呵护;培养人才的方法,一定不要像狂风暴雨那般残酷无情。

【原文】

事忌脱空,人怕落套。

【译文】

做事最忌讳脱离实际,为人最害怕落入俗套。

【原文】

烟云堆里,浪荡子逐日称仙;歌舞丛中,淫欲身几时得度。

【译文】

归隐于烟雾缭绕的山林中,那些放荡不羁的人整日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混迹于歌台舞榭之中,那些满怀淫邪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超脱?

【原文】

山穷鸟道①,纵藏花谷少流莺;路曲羊肠,虽覆柳荫难放马。

①穷:穷尽,断绝。

【译文】

路径崎岖很难到达的大山如果断绝了所有的鸟道,那么藏着开满鲜花的山谷也将会少有飞来飞去的黄莺;小路如羊肠一样弯弯曲曲,即使是柳荫覆盖也难以信马由缰。

【原文】

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

【译文】

能在春风得意时不忘贫寒寂寞,那么一生都不会受到凄凉的境遇;能于淡泊之处求浓厚,终身都将不会落到萧索枯槁的境地。

【原文】

会心之语①,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注释】

①会心:指心领神会。

【译文】

心领神会的言语,不必解释也能理解;没有根据的瞎话,就算是吹进了耳朵也当没听见。

【原文】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译文】

美妙的情思突然涌来,即使没有佳肴,有书也可下酒;不羁的豪情一发,云彩也可摘来赠人。

【原文】

蔼然可亲,乃自溢之冲和,妆不出温柔软款①;翘然难下,乃生成之倨傲,假不得逊顺从容。

【注释】

①妆:即“装”,假装。温柔软款:十分温柔真挚的样子。

【译文】

和蔼可亲,这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恬淡平和,不是装出来的温柔款款;高高在上,不能与人亲近,这是自然生成的傲慢,装假也装不出谦逊从容。

【原文】

风流得意,则才鬼独胜顽仙①;孽债为烦,则芳魂毒于虐祟②。

【注释】

①才鬼:有才气的鬼魂。

②虐祟:凶恶的鬼怪。

【译文】

说到举止潇洒、风雅浪漫的情趣之处,有才气的鬼魂要胜过冥顽的神仙;但是论到因罪孽深重而烦恼不绝,那些有芳名的阴魂却比凶恶的神鬼还要厉害。

【原文】

极难处是书生落魄,最可怜的是浪子白头。

【译文】

世上最困难的际遇莫过于书生落魄,潦倒不堪;最可怜的境遇莫过于浪子虚度青春,转瞬白头。

【原文】

世路如冥,青天障蚩尤之雾①;人情如梦,白日蔽巫女之云②。

①蚩尤之雾:相传蚩尤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时,蚩尤作障造雾,弥漫四野,使人辨不清东西南北。

②巫女之云:语出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与楚怀王告别道:“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译文】

世间的道路晦暗不明,有如青天被蚩尤作障的大雾所遮掩;人情如同梦幻,仿佛白日被巫女之云所遮蔽。

【原文】

密交,定有夙缘①,非以鸡犬盟也②;中断,知其缘尽,宁关萋菲间之③。

【注释】

①夙缘:前世既有的缘分。

②鸡犬盟:古时举行结盟仪式,杀鸡或犬,把血滴入酒中,结盟者依次饮下,表示永远信守盟约。

③萋菲:花纹错杂的样子。后因以萋菲喻指谗言。

【译文】

交往密切的朋友,必定是彼此间有着前世的缘分,不是因为歃血为盟才那样的;情分中断了,可知缘分已尽,怎么会是因为有人在其间谗言诋毁挑拨离间呢?

【原文】

堤防不筑,尚难支移壑之虞;操存不严,岂能塞横流之性。

【译文】

如果不修筑堤坝,尚且难以应付河流改道的忧患;倘若不能严守节操,人又怎么能够堵塞欲望横流的本性呢?

【原文】

发端无绪①,归结还自支离②;入门一差,进步终成恍惚。

【注释】

①发端:起步,开始。

②归结:最后,最终。

【译文】

行事开端如果没有法则规律,那么最终还是会支离破碎的;求学门径一旦错了,那么向前最终也会模糊不清。

【原文】

打诨随时之妙法①,休嫌终日昏昏;精明当事之祸机,却恨一生了了。

【注释】

①打诨:开玩笑,逗趣。随时:顺应时世。

【译文】

戏谑逗趣是顺应世情的妙法,不要嫌弃终日如此是浑浑噩噩;好显示精明是为人处事的祸根,最终只能悔恨自己终生一事无成。

【原文】

藏不得是“拙”,露不得是“丑”。

【译文】

人生藏不住的是“拙”,显露不得的是“丑”。

【原文】

形同隽石①,致胜冷云②,决非凡士;语学娇莺,态摹媚柳,定是弄臣③。

①形:外在的形体。

②致:内在的情趣、兴致。

③弄臣:善于谄媚、玩弄权术的小人。

【译文】

外形如同山中的美石,意兴胜过清冷的云彩,这样的人绝非普通的凡人;语调学着娇滴的莺鸟,姿态模仿妩媚的柳枝,这样的人必为奸佞的小人。

【原文】

开口辄生雌黄月旦之言①,吾恐微言将绝②;捉笔便惊缤纷绮丽之饰,当是妙处不传。

【注释】

①月旦之言:即“月旦评”,谓品评人物。此指说话不负责任,信口开河。

②微言:精深微妙的语言。

【译文】

张口便是不负责任的论人是非,我担心这样会使那些借微言来讲大义的语言绝迹;提笔便是惊人的缤纷绮丽,堆饰辞藻,这样必当让文辞精妙之处不能传达出来。

【原文】

风波肆险,以虚舟震撼①,浪静风恬;矛盾相残,以柔指解分,兵销戈倒。

【注释】

①虚舟: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译文】

在风波肆虐的恶劣环境中,如果能以恬淡旷达的胸怀去应对,必定会风平浪静;面对彼此相残、你争我夺的矛盾,如果能以柔指巧妙应对,定会化干戈为玉帛。

【原文】

豪杰向简淡中求,神仙从忠孝上起。

【译文】

豪杰志士应当从简朴平淡中去寻求,而神仙则要从为人忠孝上去修炼。

【原文】

日月如惊丸①,可谓浮生矣②,惟静卧是小延年;人事如飞尘,可谓劳攘矣③,惟静坐是小自在。

【注释】

①惊丸:迅疾飞行的子弹。比喻时光飞速流逝。

②浮生:指人生。典出《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③劳攘:劳碌。

【译文】

岁月飞逝有如出膛的子弹,可以称得上是人的一生了,只有静卧才算得上是益寿延年的方法了;尘世的事就像漂浮的尘埃,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纷扰了,只有静坐可得到自由自在了。

【原文】

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

【译文】

平生不要做让人皱眉憎恨的亏心事,那么世上就不会有对自己恨得咬牙切齿的人。

暗室之一灯,苦海之三老①,截疑网之宝剑,抉盲眼之金针。

【注释】

①苦海:佛教语,其对世俗界的称呼。三老:指上寿、中寿、下寿之人。泛指有声望的老年人。

【译文】

暗室中的一盏明灯,是俗尘中的那掌舵救人出苦海的艄公,就如同斩断疑虑之网的宝剑,是可以拨开盲人的眼使其重见光明的金针。

【原文】

攻取之情化①,鱼鸟亦来相亲;悖戾之气销,世途不见可畏。

【注释】

①化:化解,消除。

【译文】

如果争名夺利的心消除了,鱼鸟也会前来亲近;如果没有了乖张暴戾的脾气,那么世间的路也就不见得可怕了。

【原文】

吉人安祥,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译文】

善良的人和蔼慈祥,即便是梦中的神仙鬼魂也都是和气的;凶恶的人凶狠残暴,即便是说话言笑也都充满着杀气。

【原文】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要两个如之何①;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②。

【注释】

①两个如之何:《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之何也已矣。”(孔子说:“一个人不想想‘怎么办,怎么办’的,对这种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不曰如之何”,意思就是不考虑事情,不能深忧远虑。

②三个必自反:从各个方面反躬自问,自己与人相处得怎么样。语出《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天下没有难以处置的事情,只要能深谋远虑多问问自己应如何做;天下没有难以相处的人,只要与人交往时多多反省自己的行为。

【原文】

能脱俗便是奇①,不合污便是清。

【注释】

①奇:超越平凡、珍奇之意。

【译文】

能够超脱世俗便属珍奇,不与人同流合污就是清正。

【原文】

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

【译文】

灵巧机智而显得笨拙,处事明白却看起来像糊涂,处于动境要做到有如处在静处。

【原文】

参玄借以见性①,谈道借以修真②。

①玄:指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见性:佛教语,指洞察人性。

②修真:源于道家理论,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后又延伸出多种修真门派及修真相关理论。

【译文】

参悟玄学的义理可以借此来观察人性;谈论道家学说可借以修身养性。

【原文】

世人皆醒时作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得清身,须于醒时有清意。

【译文】

世上的人都在醒着的时候做一些糊涂事,怎么能在睡觉时有清洁的身体呢?倘若想要在睡着时保持清白之身,那就必须在醒着时有清醒的心。

【原文】

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①?

【注释】

①七尺: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译文】

喜欢读书并不是为了求得身后的荣誉,只是为了那些新奇的见闻,这是心中想要知道的,所以才会孜孜不倦地寻求而欲罢不能,又怎么能为了名声而让自己的身躯劳碌不堪呢?

【原文】

一间屋,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①,木鱼几击;龛常关,门常闭,好人放来,恶人回避;发不除,荤不忌,道人心肠,儒者服制②;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③,也不避世;在家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处?此即上乘,此即三昧。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他后裔。

【注释】

①石磬:一种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简称“磬”,为“八音”中的“磬石”音。

②服制:服装的样式。

③游方:指僧人为修行问道或化缘而云游四方。泛指到处逛荡。

【译文】

一间房屋,只有六尺地,虽然没有庄严,却也精致;蒲草当作团垫,白天可以坐,衣服当作被子,晚上可以睡觉;一盏灯,一炷香,几声石磬声,敲击几下木鱼;佛龛常常关着,院门也常常闭着,善良之人放进来,坏人则回避;头发不用剃除,不必非要吃素,有着道人的心肠,穿着儒者的衣服;不贪图名声,不追求财利,了却清静之缘,谋划解脱之计;心中没有挂碍,没有拘束,清闲时便留家中,忙碌时便出门去;省却了不少是非,免去了众多闲气,也不用云游四方,也不必逃避尘世,做一个在家的出家人,在世的出世者。佛是什么人?佛又在哪里?这就是佛教上乘的境界,这就是佛教念佛三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度过我这一生,管他们后辈如何。

【原文】

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①;桃开梅谢,达士悟其无常②。

【注释】

①真趣:真正的意趣、旨趣。

【译文】

翠绿的青草,芬芳的鲜花,游人常观赏这些自然的真正意趣;桃花盛开了,梅花凋谢了,明达之士常感悟其变幻无常。

【原文】

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扳援①;浇花种树,嗜好虽清,亦是道人之魔障。

【注释】

①扳援:联系。

【译文】

招待宾客想要留下客人,虽然让人快乐欢喜,但是却无法了断尘世里这种相互的依附和牵挂;浇花种树,这虽然让人感觉淡然清雅,但这也是修道之人的障碍。

【原文】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译文】

一个人能常常想到生病时的痛苦,那么他入世竞争之心便会减少;如果一个人能常想到死亡,那么修道静心便会自然产生。

【原文】

入道场而随喜①,则修行之念勃兴;登丘墓而徘徊,则名利之心顿尽。

【注释】

①道场:指道观、寺院等修道信佛的场所。

【译文】

在进入寺庙或者道场等场所而内心随之欣喜的时候,那么修行的念头就会勃然而兴;如果登上山坡的墓地等地走来走去的时候,那么争名夺利的心念就会消失殆尽。

【原文】

铄金玷玉①,从来不乏乎谗人;洗垢索瘢②,尤好求多于佳士。止作秋风过耳③,何妨尺雾障天。

【注释】

①铄金玷玉:比喻激烈的诽谤、诋毁。铄金,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玷玉,即玷污白玉,语出《论衡·累害》:“以玷污言之,清受尘而白取垢;以毁谤言之,忠良见妒,高奇见噪。”

②洗垢索瘢:洗去污秽后还去寻找瘢痕。形容过分地挑剔。

③秋风过耳:秋风吹过耳朵。比喻毫不放在心上。

【译文】

诋毁诽谤他人,自古以来就不缺少进谗言的人;吹毛求疵者,对那些优秀的人更会百般挑剔,尤其苛刻。所以,对此就当作是耳旁风吧,不必在意,何必担心小雾会遮挡整个天空呢。

【原文】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译文】

真正的放肆不一定非要饮酒时放声高歌,假装的矜持才偏偏好在大庭广众之前卖弄。把世事看透了,自然不会看重功名;因为明白了当下的真相,所以常常会寻找到安乐之地。

【原文】

富贵功名、荣枯得丧,人间惊见白头;风花雪月、诗酒琴书,世

【注释】

①青眼:与“白眼”相对。正视人时眼为黑色,斜视人时眼为白色。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

【译文】

功名富贵、荣枯得失,世人常为追求这些而白了头;风花雪月、诗酒琴书,远离尘俗之地方可遇到追求这些的同道之人。

【原文】

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①,鞭血方休。

【注释】

①如猩嗜酒:指为了实现欲望不惜牺牲生命。《唐国史补》有云:“猩猩者好酒与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骂曰:‘诱我也!’乃绝走远去,久而复来,稍稍相劝,俄顷俱醉,因遂获之。”

【译文】

欲望不消除,就会有如飞蛾扑火,直到将自己焚烧才会停止;贪念不了断,就会有如猩猩嗜酒,直到最后身体被鞭打流血才会罢休。

【原文】

涉江湖者,然后知波涛之汹涌;登山岳者,然后知蹊径之崎岖。

【译文】

只有行走过江湖的人,才会知道江湖波涛的汹涌;只有攀登过高山的人,才能明白山间小道的崎岖。

【原文】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译文】

如果人生总是在期盼着欲望得到满足,那又怎知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尚未衰老时就得以清适,这才是真正的清闲。

【原文】

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译文】

如果只一味谈论万物皆空的境界,反而会被空幻的道理给迷惑;如果总是沉溺虚静的境界往往为虚境所束缚。

【原文】

旧无陶令酒巾,新撇张颠书草①;何妨与世昏昏?只问吾心了了。

【注释】

①撇:丢开,抛下。

【译文】

过去没有陶渊明那样的酒巾漉酒,最近也把张颠醉后的狂草抛下了;不妨与世人一样昏昏沉沉,浑浑噩噩,只要内心是否清醒明白。

【原文】

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理义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①,以诵读为菑畬②,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因果,以乐天知命为西方③。

【注释】

①文绣:华丽的衣服。

②菑畲(zī yú):指垦荒、耕耘。

③西方:佛教术语,指极乐世界。

把书籍经史当作园林欣赏,把歌诗吟咏当吹拉弹唱的音乐,以礼法精义当作美味的食物,把著书立说当作华美的衣服,把诵读诗书当作耕田,把记忆请教当作累积财富,把以前的圣贤言行当作良师益友,把忠实信义、笃学恭敬当作修行,以做善事有善果为因果报应,把乐天知命作为极乐世界。

【原文】

云烟影里见真身①,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②,方知情识是戈矛③。

【注释】

①云烟影里:比喻如同烟云一样漂浮不定、模糊不清的尘世。

②自性:原本的性情。

③情识:犹情欲。

【译文】

只有在大自然千变万化如云烟雾影般的尘世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本相,才能真正悟出形骸肉体是拘束人的枷锁;只有在自由自在的鸟鸣声中悟到自身的本性,才会知道情欲和识见都是伤害人性的凶器。

【原文】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①。

【注释】

①休休:安闲快乐。

【译文】

如果事理是经过他人的提醒而明白的,那么即使有了领悟,也一定还会有迷惑的地方,总不如由自己领悟来得明白透彻;如果意兴是通过外界的环境产生的,那么即便能有所收获,但也还会有失去的时候,总不如自己悟得来得快乐。

【原文】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①;红颜失志,空遗皓首之悲伤②。

【注释】

①清夜:清静的夜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

②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译文】

青天白日欺负了他人,那么将难以逃脱清夜时的愧疚羞赧之情;年轻力壮时就丧失志向,那么最终将空留年老白头时的悲伤。

【原文】

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

【译文】

在静止的白云与平静的水流中,仍会有鹰飞云间、鱼跃水中的景象;在狂虐的大风与急骤的暴雨中,也会有风平浪静、波澜不起的风光。

【原文】

平地坦途,车岂无蹶①;巨浪洪涛,舟亦可渡。料无事必有事,恐有事必无事。

【注释】

①蹶:倾倒。

【译文】

平坦的路途,车辆难道就不会倾倒吗?即使是在巨浪大波、怒涛洪水中,小船也可以渡过。原本心中预料没事之时必定会出

【原文】

富贵之家,常有穷亲戚来往,便是忠厚。

【译文】

富贵之家,如果能有那些穷亲戚来往,那么便是忠厚人家。

【原文】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译文】

无论是身在朝廷市井还是归隐山林,都有事情可做;现在人们忙碌的地方,恰恰是古人清闲的地方。

【原文】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译文】

人生一世,如果有书可读,且有闲暇时间读书,有钱可供读书,又富有涵养,就像不认识字的人一样,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会读书的人。世间的清福,没有比这更让人享受得了。

【原文】

世上人事无穷,越干越见不了;我辈光阴有限,越闲越见清高。

【译文】

世上人与人之间的事是没有穷尽的,越做就越觉得做不完;而我辈的时光有限,越是清闲就会越显得清高。

【原文】

两刃相迎俱伤,两强相敌俱败。

【译文】

两件兵刃的刀锋相碰,相互迎击,都会受损;两个强大的对手相互为敌,那么两个人都会陷入败局。

【原文】

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害我,由我害人。

【译文】

如果我没有伤害到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到我;如果有人伤害到了我,必定是因为我伤害到了别人。

【原文】

商贾不可与言义①,彼溺于利;农工不可与言学,彼偏于业;俗儒不可与言道,彼谬于词。

【注释】

①商贾:做生意的人。

【译文】

不可以与做生意的人谈论道义,因为他们常沉溺于利润和利益的计较中;与农民、工匠不可谈论学问,因为他们偏爱于自己的手艺;与凡俗的儒生不可谈论道,因为他们常错误地理解并拘泥于词句。

【原文】

博览广识见,寡交少是非。

【译文】

博览群书可以增长见识,减少交际可以减少无妄的是非。

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①;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②;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注释】

①瞬眼:转眼间,形容时间很短。

②业障:佛教语。指罪孽。

【译文】

明艳的云霞十分可爱,但往往转眼间就成空;潺潺的流水妙音十分悦耳,听过后却不要留恋。人们如果能把美色视作转瞬即逝的明丽云霞,那么罪孽就会减轻;如果能够把乐器及歌声视作流水,那么就不会伤害我们的性灵修养。

【原文】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译文】

不要埋怨自己比不上别人,毕竟不如自己的人也很多;不要夸耀自己比别人强,岂知比自己强的人更多。

【原文】

人心好胜,我以胜应必败;人情好谦,我以谦处反胜。

【译文】

人们往往有争强好胜之心,但如果自己也以好胜之心来应对的话,最终必定会遭受失败;人们常常有喜好谦虚之情,但如果自己也用谦虚之情来应对,那么最终自己必定会取得胜利。

【原文】

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

【译文】

人们说上天不会阻碍人们去追求富贵,但是禁止人们清闲,这其实是人们自己不想闲下来罢了。若是一个人能够随遇而安,不图谋将来,也不追溯过往,也不被眼前的现实蒙蔽,如何不能有清闲呢?

【原文】

暗室贞邪谁见?忽而万口喧传;自心善恶炯然①,凛于四王考校②。

【注释】

①炯然:形容非常清楚。

②四王:指佛教里的四大天王,执掌刑罚戒律。

【译文】

在幽暗无人的暗室中,忠贞与奸邪有谁能看见,可忽然间大家却在议论所做的善事和恶事?所以自己的内心是善是恶要非常清楚,比四大护法天王执掌的戒律还要更加严格。

【原文】

寒山诗云①:“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②。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

【注释】

①寒山:唐代著名的诗僧,又称寒山子。约出生于691年,卒于793年,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

②了了:清楚,明白。

【译文】

寒山子有诗说:“有人来辱骂我,我心里是很清楚的。虽然我没有应对,但我实际上已经得了很大的好处。”这句话应该认真体会。

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

【译文】

恩情爱意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仇敌;荣华富贵是我们身心的累赘。

【原文】

冯谖之铗①,弹老无鱼;荆轲之筑②,击来有泪。

【注释】

①冯谖(xuān)之铗(jiá):冯谖,战国时齐人,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是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当初,他不被孟尝君重视,便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后又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出无舆。”孟尝君皆与之。铗,剑。

②荆轲之筑:荆轲,姜姓,庆氏,战国末期卫国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燕太子丹宾客。《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筑,一种管弦乐器。

【译文】

如果今天冯谖弹长剑而歌,恐怕弹到老也不会有人给他鱼吃;荆轲与高渐离那样的击筑悲歌,乐曲声自然让人潸然泪下。

【原文】

以患难心居安乐,以贫贱心居富贵,则无往不泰矣;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则无往不安矣。

【译文】

如果身居安乐环境中时心中仍有忧患意识,如果身居富贵之位时心中仍有贫贱意识,那么一生都将安宁顺遂;如果能将康庄大道视作深渊来小心对待,如果能在身体强健时仍提防疾病的侵蚀,那么一生都将平安无虞。

【原文】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译文】

与其前生追求当面被人称赞,不如死后避免背后被人诋毁;与其享受身体上的快乐,不如内心没有忧虑。

【原文】

富时不俭贫时悔,潜时不学用时悔①,醉后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注释】

①潜时:潜藏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在此指平常的时候。

【译文】

富有的时候不懂得节俭,到了贫穷的时候就会后悔;平常不学习,等到了用时就会后悔;喝醉了之后胡言乱语,等到清醒之后必会懊悔;身体好的时候不注意调养,等到生病之后必会悔恨。

【原文】

寒灰内,半星之活火;浊流中,一线之清泉。

【译文】

寒冷的灰烬中尚且还存有半星可燃之火,污浊的水流中还有一丝清静的泉水。

【原文】

攻玉于石①,石尽而玉出;淘金于沙,沙尽而金露。

【注释】

①攻:此指雕刻打磨。

【译文】

雕琢石头取美玉进行雕琢打磨,石头磨尽了玉就会呈现出

【原文】

乍交不可倾倒①,倾倒则交不终;久与不可隐匿,隐匿则心必险。

【注释】

①乍:刚刚。倾倒:此指深入交流。

【译文】

与人刚刚结交时不可深入交谈,如口无遮拦,那么交往往往不能善始善终;与人交往已久时说话不可有所隐瞒,如有所隐瞒,那么其交往时则必有险恶用心。

【原文】

丹之所藏者赤①,墨之所藏者黑。

【注释】

①丹:丹砂,也称朱砂。

【译文】

储藏丹砂的物品久了会变红;储藏墨石的物品久了则会变黑。

【原文】

懒可卧,不可风;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译文】

疲懒的时候可以躺着,但不能吹风;想静的时候可以静坐,但不可思考事情;愁闷的时候可向人诉说,但不能独处闷坐;劳累的时候可以喝酒,但不可以吃很多东西;喝醉酒的时候可以睡觉,但不可淫乐。

【原文】

书生薄命原同妾,丞相怜才不论官。

【译文】

书生命运坎坷,原本就如小妾一样忐忑;丞相怜惜人才,不论是否为官或官位高低。

【原文】

少年灵慧,知抱夙根①;今生冥顽,可卜来世。

【注释】

①夙根:指前生的灵根。

【译文】

少年时机灵聪慧,便可知晓其带有前生的灵根;此生冥顽无知,便可推知其来世也不会聪慧。

【原文】

拨开世上尘氛①,胸中自无火炎冰兢②;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注释】

①尘氛:尘世间的纷扰。

②火炎冰兢:像火烧一样的焦灼,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恐惧。《诗经·小雅·小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译文】

如能拨开世间的迷雾尘霾,看清楚世事,那么心中自然不会有焦灼与如履薄冰的恐惧;如能丢掉心中鄙薄世俗的念头,眼前自然会呈现有云开月明、春风拂面的心境。

【原文】

尘缘割断①,烦恼从何处安身;世虑潜消,清虚向此中立脚。

①尘缘:指尘世间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根缘。

【译文】

斩断了尘俗世界中的根缘,那么烦恼又将向何处安身?消除了世间的种种顾虑杂念,则清净虚无自然就会在心中立足。

【原文】

市争利,朝争名,盖棺日何物可殉蒿里①;春赏花,秋赏月,荷锸时此身常醉蓬莱②。

【注释】

①蒿里:墓地所在,死人所葬之地。

②荷锸(hè chā):扛着铁锹,随时准备埋葬死者。出自《晋书·刘伶传》: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荷,负荷,带着。锸:类似于铁锹。

【译文】

做生意时就会争夺利益,在仕途时争夺名声,等到死的时候,这些哪一样又能够带走陪葬呢?春天赏花,秋天赏月,那么要离世时自己才能感到常常醉处于蓬莱仙境一样。

【原文】

驷马难追①,吾欲三缄其口②;隙驹易过③,人当寸惜乎阴。

【注释】

①驷马难追:话一旦说出口,就是四匹宝马也追不回。指说话、做事一旦成为事实,就难以挽回了。

②三缄其口:典出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③隙驹易过: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典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

驷马难追的是人说的话,一旦说出就无法收回,所以我说话时十分慎重,总是反复思考之后才会说出;时间像白驹过隙一样转眼即逝,所以人应当珍惜每一刻的时光。

【原文】

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

【译文】

一万分的廉洁,也只是小小善行;一点点的贪污,便是极大的罪行。

【原文】

炫奇之疾,医以平易;英发之疾,医以深沉;阔大之疾,医以充实。

【译文】

炫耀奇异、自我夸耀、卖弄的毛病,要用平和易处的方法来医治;英姿勃发、卖弄才华的毛病,要用深沉的方法来医治;好大喜功、华而不实的毛病,要用充实的方法来纠正。

【原文】

才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

【译文】

刚刚舒缓放松,没有拘束时,就要注意收敛自己的身心;刚刚开始说话时,就要想到应该少说话,适当保持沉默。

【原文】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

【译文】

贫穷不足以让人觉得是羞愧的事,真正羞愧的是因为贫穷而缺少志气;卑贱并不会令人厌恶,真正厌恶的是卑贱而没有能力;年老并不足以让人叹息,真正令人叹息的是年老时一无所成,虚度一生;死并不足以值得悲伤,真正令人悲伤的是死了也无济于事。

【原文】

身要严重,意要闲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徐,心要光明;量要阔大,志要果毅;机要缜密,事要妥当。

【译文】

身体要严肃庄重,精神要闲逸安定;容色要温文尔雅,意气要心平气和,语言要简洁舒缓,心地要光明磊落,度量要宽宏扩大,意志要坚毅果断,谋划要严谨周密,做事要妥善得当。

【原文】

富贵家宜学宽,聪明人宜学厚。

【译文】

富贵人家应当学会多些宽容,聪明之人应该常修习厚道。

【原文】

休委罪于气化①,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注释】

①气化:气数、命运。

【译文】

不要把遭遇的不公不顺推给所谓的气数,一切都应该从人事上找原因;不要过高的期望寄托于世间,一切都应该先要求自身,自己去寻求,去努力。

【原文】

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①。

【注释】

①惺惺:神志清醒。

【译文】

世上的人常常在白日里醒着讲些梦话,倘若能在梦中也说出白天清醒时该讲的话,这人可说是清醒状态了。

【原文】

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咀世味之皆空,则流水翻多浓旨。

【译文】

看世态人情时时变化无常,会感觉到天上浮云之变动倒是寻常的情态;体味世间人情昏沉空洞,那么平淡的流水反而是浓厚的美味。

【原文】

大凡聪明之人,极是误事。何以故?惟聪明生意见,意见一生,便不忍舍割。往往溺于爱河欲海者,皆极聪明之人。

【译文】

一般而言,聪明的人最容易耽误事。为什么呢?因为聪明人往往会产生很多主意,意见、见解一旦产生,就不忍心割舍了。往往沉溺于情爱之河、欢愉之场的人,都是极其聪明的人。

【原文】

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

是是非非不会到达尘世之外与世无争的垂钓之处,荣辱纷争常常伴随骑马的达官贵人。

【原文】

名心未化,对妻孥亦自矜庄①;隐衷释然,即梦寐皆成清楚。

【注释】

①孥:子女。

【译文】

争名好利之心如果没有化解,纵然是对妻子儿女也要矜持作态;隐衷一旦放下了,就算是在梦中也十分清醒。

【原文】

观苏季子以贫穷得志,则负郭二顷田,误人实多;观苏季子以功名杀身①,则武安六国印,害人亦不浅。

【注释】

①苏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纵横家。主张合纵,即联合六国,对抗秦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担任合纵长,佩六国相印,盛极一时。后在齐国被车裂而死。他曾在衣锦还乡时感叹道:“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译文】

从苏秦因为贫穷而发奋图强,最终得志来看,那么如果近城有两顷良田,实在耽误人;从苏秦因为争夺功名而被杀害来看,那么当初封侯武安君佩六国印的风光,也的确是害人不浅啊。

【原文】

名利场中,难容伶俐;生死路上,正要糊涂。

【译文】

名利场中,往往难以容得下聪明伶俐;生死路上,常常需要糊里糊涂。

【原文】

一杯酒留万世名,不如生前一杯酒,自身行乐耳,遑恤其他;百年人做千年调,至今谁是百年人,一棺戢身,万事都已。

【译文】

要想以少饮一杯酒留下万世的名声,不如生前好好享受一杯酒,自身及时行乐无怨无悔,哪里还顾得上其他;人生百年,常常怀着千年的打算,到如今看谁是百岁的人呢,一棺便可藏身,万事都已了了。

【原文】

郊野非葬人之处,楼台是为丘墓;边塞非杀人之场,歌舞是为刀兵。试观罗绮纷纷,何异旌旗密密;听管弦冗冗,何异松柏萧萧。葬王侯之骨,能消几处楼台;落壮士之头,经得几番歌舞。达者统为一观,愚人指为两地。

【译文】

城郊野地不是埋葬人的地方,歌舞楼台才是真正的墓场;边关要塞不是杀人的战场,狂歌乱舞才是刀枪剑戟。试看绸绫纷纷,袖带飘飘,和密集的旌旗有什么不同?试听乐音阵阵,管弦声声,和萧瑟的松涛有哪些差别?埋葬王侯将相的白骨,消得了几处楼台;英雄壮士人头落地,经得住几番歌舞。通达的人把这看成是一回事,愚笨的人把这看成两种地方。

【原文】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终为血气之私、

【译文】

气节和正义比白云还要清高,而生动感人的文章比白雪还要高雅,然而如果不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修炼,所谓的节义和文章都只能成为逞勇斗气的私心,无非是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

【原文】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

我对别人的功劳和恩惠,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念念在心,但是对别人犯下过错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我不能忘记,但是仇恨不可不忘掉。

【原文】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译文】

行走在狭窄的路上,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滋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才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原文】

己情不可纵,当用逆之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情不可拂,当用顺之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译文】

自己的欲念不可放纵,应当用抑制的办法制止,其关键就在一个“忍”字。他人所要求的事情不可拂逆,应当用顺应的办法控制,其关键就在一个“恕”字。

【原文】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译文】

过去犯下的错误不可再留下一点,否则,会使已改的错误行为再度萌生,这就是因俗情而使理想趣味受到了连累。今日认为正确而喜爱的生活或行为,不可太执着,太执着就是尚未得到理趣的精髓,反而使得理趣转变成欲望的根苗。

【原文】

文章不疗山水癖,身心每被野云羁。

【译文】

文章不能治愈沉溺山水的癖好,身体和心灵常常被山野白云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