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范式的后现代审视与本土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者荐语

胡国栋博士勇敢地走在为中国本土组织和管理研究“寻根”的路上。这本书是他在这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哲学与管理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和学术传统之上,尝试建构系统的本土化管理理论。这是管理哲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同类作品极少,管理研究应当鼓励多元范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认可本书的研究价值,支持作者打破学科壁垒,执着于问题和信念的学术追求。人生有限,心安即好,心静即乐。

— — —周南(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在实证主义主导的管理研究中,本书从“人性”与“权力”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概念出发,以后现代主义视角和本土化立场来透视和分析管理思想的演化脉络及组织的逻辑悖论等重大理论问题,承载了作者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学术信念。本书对管理范式的研究有助于矫正目前中国管理学术研究存在的一些弊病;从“无为而治”“礼治秩序”“泛家族主义”等中国社会的特殊文化脉络出发,尝试发展高度嵌入情境的组织、控制与领导理论,亦是建构本土管理理论的一种有益尝试。

— — —齐善鸿(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

基于当下由于技术理性的强势而造成管理学“意义迷失”的局面,本书以整体性诠释现实人性的“人性结构”概念取代先前抽象的、片面性的“人性假设” ,通过积极挖掘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思想,尝试性地提出了整合当今陷入分裂状态的管理学范式,进而以人性救赎为鹄的重构现代管理学的一条研究思路,同时在东西方对话中为管理理论的本土化开辟出新的视角。纵观全书,结构谨严,论证周密,观点新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

— — —彭新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