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点归纳、习题详解、考研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

(1)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可由表3-1反映:

表3-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

【名师点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性知识,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是学好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前提。整体来说,该知识点单独命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偶尔会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简答题】试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北京交通大学2014研;中国人民大学2000研]

考点2:基数效用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a.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b.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2)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种商品,分别为种商品的既定价格,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以分别表示种商品的数量,分别表示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3)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应该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地,消费者为购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该式表明: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均衡条件的实现,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与同比例递减。因此,对于单个消费者,某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与其实际支付的金额的差额。它虽然并不真正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所剩下的真实的东西,但它代表了消费者以低价购买商品所获得的利益。

消费者剩余的表示

a.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示。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面积。

b.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价格为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则消费者剩余为。公式右边的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名师点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都是考试中的频繁考点,经常以概念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消费者均衡分析与需求曲线的推导是本章的重要考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对该考点理解透彻,还应准确作图与分析,使解题更显直观清晰。相关考研真题如下:

1.【概念题】消费者剩余[中央民族大学2015研;华东理工大学2015研]

2.【概念题】消费者均衡[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

3.【计算题】考虑以下古诺竞争模型。市场中有N个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均没有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为p=a-bQ,其中a,b>0,Q为行业总产量。如果企业同时展开产量竞争,那么:

(1)均衡时价格是多少?

(2)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考点3:序数效用论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所做的一个排序。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

偏好的完全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

偏好的非饱和性。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以常数表示既定的效用水平,则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无差异曲线的基本特征

a.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b.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a.完全替代品:斜率不变的直线;

b.完全互补品:直角形状。

【名师点读】

无差异曲线是分析微观经济非常重要的工具,其性质与特征为常考内容,会以概念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试中也常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结合起来对消费者均衡进行考查,考生对该知识点应该重点掌握。相关考研真题如下:

1.【概念题】无差异曲线[中国地质大学2015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研;厦门大学2014研]

2.【简答题】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北京师范大学2016研;华中科技大学2016]

3.【简答题】当消费者的收入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本身是否会发生变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研]

考点4:预算线

(1)含义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2)一般表示

假设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既定价格,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

【名师点读】

预算线是分析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工具,理解掌握预算线,并结合无差异曲线的知识点对分析消费者均衡具有重要意义,考生需重点掌握。

考点5: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选择

(1)消费者的最优购买选择行为必须满足的条件

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即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最优的商品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2)消费者均衡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即,序数效用论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表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点。

【名师点读】

本考点为基础考点,考试中常结合预算线约束和效用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引起重视,如:

【计算题】考虑社会中一个典型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量,该消费者的收入为1000元,两种商品价格都是1。求:

(1)消费者最优消费的的量。

(2)假设政府想征收100元的税,它有两个选择:一是对收入征收10%的所得税,第二是对商品1征收消费税,设消费税率为t(即每消费一单位的商品1需要交纳t元的税),请设置一个恰好能够在消费者最优消费时征收到100元的税率t。

(3)比较上述两种措施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哪种情况下消费者效用较大?[中国人民大学2016研]

考点6:价格变化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

(1)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图3-1(a)中假定为)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3-1(a)所示。

(2)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由图3-1可见,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名师点读】

价格—消费曲线为基本知识点,考生在对该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还要能准确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考点7:收入变化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以图3-2来具体说明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

图3-2  收入—消费曲线

(2)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其中,为收入水平;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如图3-3所示。

图3-3  恩格尔曲线

【名师点读】

收入—消费曲线属于基础性知识点,考生需理解收入-消费曲线的具体定义,形状、特征以及收入变化对收入—消费曲线会产生什么影响,同时能熟练通过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相关考研真题如下:

【概念题】收入—消费曲线[山东大学2016研]

考点8: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收入效应则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2)物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表3-2所示。

表3-2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名师点读】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频繁考察的内容,学员应予以重视,不能因为简单而疏忽大意。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是考试的重点,学员一定要理解其含义并能准确作图并进行分析。相关考研真题如下:

1.【简答题】劣质品和吉芬商品的异同点。[南开大学2016研]

2.【简答题】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分析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上海大学2016研]

3.【简答题】什么是吉芬商品(Giffen good)、低档商品(Inferior good)?二者有何关系?[厦门大学2014研]

4.【简答题】作图表示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考点9: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名师点读】

考试中对市场需求曲线的考查较为基础,考生需要掌握市场需求曲线的图形。

考点10: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消费者的风险态度可以区分为三类:风险回避、风险爱好和风险中立。

不同风险态度的判断条件是:当消费者面临一张彩票(即面临一种风险)时,如果对于该消费者而言,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彩票的期望效用时,那么,相应地,该消费者的风险态度为风险回避、风险爱好或风险中立。

【名师点读】

消费者的风险态度属于基本知识点,出题一般比较简单,考生对该考点理解掌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