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临床诊疗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4节 发热

发热(fever)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或各种原因引起机体的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晨间口温36.0~37.2℃),称为发热。不同病程的发热,其常见病因有所不同。病程少于3天的发热,通常是由于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应警惕其他感染性疾病;超过4~5天的发热需怀疑不太常见的感染。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为不明原因发热,其病因构成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疾病,尚有10%的病例始终病因不明。

一、诊断和鉴别诊断(表2-24)

表2-24 发热诊断及鉴别诊断
续表

二、诊断流程(图2-37,图2-38,表2-25)

图2-37 发热诊断图
图2-38 确定不明原因发热诊断
表2-25 常用的不明原因发热标准诊断流程表

三、处理要点

1.监测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尤其已有循环衰竭、呼吸窘迫的表现,均提示病情危重,更应严密监测。
2.发热是疾病的体征,确定病因是关键。必须遵循定性、定位、定因和诊断性治疗的程序。定性是指判断疾病为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定位是指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病变的系统或器官;定因指确定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具体病因;最后是进行诊断性治疗。
(1)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病因诊断作初步分类;反复的询问病史;多时间点的体检以发现新体征;有侧重的辅助检查;上述方法有助于发现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
(2)部分患者经一系列反复细致检查和临床观察后仍不能确诊者,可按拟诊进行诊断性治疗,目前临床仅有以下疾病可做诊断性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甲硝唑治疗阿米巴肝脓肿。
3.降温治疗
(1)物理降温。
(2)药物降温: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人,以免出现脱水、循环衰竭。
(3)高热伴惊厥可以人工冬眠疗法。
4.对因治疗
(1)关于抗生素的应用:应在病因明确或有证据支持感染的前提下用,避免滥用。
(2)避免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其可能改变患者原有热型和临床表现,使诊断更困难,长期应用还可加重原有感染性疾病或诱发二重感染,延误治疗。

四、转诊指证

1.急危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者。
①高热伴昏迷、抽搐、谵妄及呼吸困难;②高热伴休克或心功能不全;③高热中暑;④物理降温无效的高热。
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3.急性传染病患者及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患者,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等。
(卢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