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校园足球
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故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足球工作已正式被纳入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但总体上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还比较缓慢,发展不平衡,存在普及面不广、竞赛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大力发展校园足球
(一)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因地制宜。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遵循人才培养和足球发展规律,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提升人口素质、推动足球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撑。
(二)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意义
学校、教师、家长对校园足球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让孩子们在课内、课余、节假日等时间里积极参与校园足球运动,使他们在快乐足球运动中,学到知识,增强技能,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有利于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磨炼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3.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的养成。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
5.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6.有利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7.它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8.可以为国家足球战略培养、输送后备人才。
(三)校园足球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各学校普遍开展足球运动,学生广泛参与足球活动,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形成有利于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支持建设2万所左右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
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等教学要索更加衔接配套,校园足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竞赛体系更加完善。形成赛事丰富、赛制稳定和赛纪严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球队建设、课余训练、赛事运行等更加规范高效,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条件保障更加有力。师资配备补充、培养培训、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等更加多样有效,完成5万名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兼职教师的一轮培训;鼓励学生习练足球的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场地设施和运动安全管理更加完善;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二、校园足球的发展任务
(一)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
加强统筹推进普及。统筹城乡区域布局,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各类社会资源,鼓励有基础的地方和学校探索实践,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力度,着力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
(二)深化足球教学改革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足球特色学校可适当加大学时比重,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足球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足球课外锻炼训练
要把足球运动作为学校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内容,鼓励并引导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校外足球运动。
(四)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开展丰富多样的赛事。各地各校要广泛开展多样化的足球竞赛活动,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足球竞赛格局。
(五)畅通优秀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
各地要注重发现、选拔和重点培养学生足球运动苗子,认真组建本地学生足球代表队,开展多种形式的集训、比赛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