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学在篇章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基于语料库的高频名词措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短语学或措词学(phraseology)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以概括各种多字词组(multi-word phrases)的术语。在过去的几十年,短语学的重要性已广泛地被语言研究者认可。许多语料库语言学家(如Sinclair, Hunston和Hoey)指出语言本身是具有很强的用语特征(phraseological nature)的,比如,英语用语里面经常出现的往往是惯用的多字词组和短语。措词或者用语的研究因而被应用于很多研究领域,如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和话语分析。

然而,许多过去对措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形式或语法结构方面,而非篇章本身的意义构建方面(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比如,先前大多数对措词的研究把重心放在了对措词的定义(definition)或者措词的范围(scope)方面,或者重视对语词种类的区分(categorisation)及区分标准(criteria)等。除此之外,相对较少的研究侧重于研究措词和话语意义构建的关系,如措词与篇章里面的隐喻(metaphor)、评价(evaluation)和模糊用法(vague use)之间的关系。因此,本书旨在弥合这一研究上的差距并主要探讨措词和篇章意义的构建之间是否有联系、联系究竟是什么以及此联系对日后的研究和教学意味着什么。

本书中的研究主要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论,通过语料对措词进行分析。该研究方法具有许多优势:第一,语料库的研究是基于计算机的软件分析(computer-based),这意味着数据分析的速度和规模都是远远胜于传统的语言研究方法的;第二,语料库的研究基于真实的语言数据(authentic data),其分析结果展示的将是人类实际使用语言的特征,而非人类语言中可能出现的特征,也就是说,语料库语言学是采用实证主义的态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类似,其分析建立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第三,语料库的研究比传统语言分析更具有科学性(scientific approach)和客观性,对语料的分析不依赖于研究者的语感和经历,而是从数据的质和量上进行统计和分析,更加可靠。

具体而言,本书中的研究使用两个通用英语语料库来分析高频名词(如time和thing)的语言特征:柯林斯英语语料库(BoE)以及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根据对高频名词的分析,本书试图探讨与高频名词相关的用法(如隐喻、评价和模糊用法)是否以及如何与高频名词的用语行为(phraseological behaviour)产生联系。结果表明,措词和这一系列与话语意义构建相关的用法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例如,研究发现time的隐喻用法(如TIME IS MONEY和TIME IS MOTION)与围绕这个词的某些语词项(collocations and phraseologies)有着独特的联系;同样,thing所表现的不同评价用法(evaluative usages)也往往体现在与这个词相联系的语言模式(patterns)上面。也就是说,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措词在话语意义构建上的重要性及在哪些方面有密切联系。

本书同时也侧重于措词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尽管措词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措词在语言教学中的体现仍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因此,本书还致力于考察措词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日后语言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材料的设计提供一些见解。这部分的调查选用了两个语料库:由大学英语课本组建的教学语料库CEC(Corpus of English Coursebooks)和学习者语料库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对这两个语料库的研究着重于语料库中的语词项的选择(choice of phraseologies)以及对语词项用法(usage of phraseologies)的展示。结果表明这两个语料库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语词项的“过度表现”和“表现不足”的情况(‘over-and under-representation')。对于部分语词项,这两个语料库甚至只展现了这些语词项比较罕见的用法。因此日后措词的教学可以多考虑以明确的教学用法(explicit teaching)和隐含教学方法(implicit teaching)结合的形式进行;日后的教学还可以多参考一些当前与教学相关的以语料库为平台的研究。

李双玲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