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古镇文化大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巴中

平昌·白衣

白衣镇,位于平昌县南约15千米处。早期为州县建制,始于秦汉时期,及至魏晋,一直为巴郡柳州城所在地,后分别于南朝、隋、宋时改名为永康县、永穆县和永睦县,明时又设为永康镇。清初设白衣庵场,清嘉庆七年(1802年)达州升为绥定府,白衣庵场时为四川东道绥定府达县宝芝乡所辖的九个场之一。明清以来,当地人一直习惯以“白衣庵”和“白衣”为名称呼此地。场上曾有一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的白衣大殿,殿内有一穿白衣的观音神像,“白衣庵”之名由此传了下来。敬奉观音的白衣庵多地有之,早于宋代就开始出现着白衣于莲花中的观音形象,佛教中称三十三观音中之第六尊为大白衣观音、白处尊菩萨、白衣观自在、白衣大夫。白衣庵场于民国初改置白衣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由达县划属平昌县,后来乡域辖属略有变化,但白衣之名未再更改。

白衣老场临河而建。发源于大巴山的南江河与通江河于平昌江口汇成巴河,迂回曲折、一路南下的巴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缓冲平滩,当地人称罗家坝。依山傍水,白衣场占据地理优势,从这里北上可越巴山到汉中而至长安,南下可经渠江进入巴渝腹地,西行可经巴中、阆中到达省府成都,东去则可抵万州通往鄂豫。秦汉以来,白衣场渡一直是著名的米仓道上的商埠口岸,也是朝廷屯兵扼守之交通要冲。宋元及明清时期,白衣周边设云台山寨、白岩寨、小高寺寨、土包寨和黄鹤山寨防卫。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白衣更是名声远扬,为百里山区中的大场,繁华热闹。当年码头外樯桅林立,街场中店招飞扬,白日里人喧马嘶,夜晚时灯红酒绿的情景,寻常。

明末清初,外省移民和秦陕商人纷至沓来,经过清康雍乾时期的经营,白衣场农商发展和场镇建设再度辉煌并达到顶峰。耕读传家,学则优仕,移民们非常重视后人培养,清中晚期有众多的白衣乡人先后取得翰林、进士、拨贡、监生等学衔,可谓是人文荟萃。光耀福地,是为祖功宗德,各方族人纷纷修庙建馆。白衣场内外先后建有“四宫六庙”。四宫为文昌宫、紫云宫、万寿宫、禹王宫;六庙为文庙、武庙、广佛寺、小阁寺、白衣庵、观音禅院。真要细数的话,这一带还有众多史有记录的古寺古庙。白衣场的隆盛,除了天时地利之外,与外省多地移民的移风崇教,以及其抱德炀和、勤奋努力之品质与精神密不可分。

谈到白衣场的移民贡献,不能不提及声名显赫的吴氏族人。吴氏族人系江西宜黄籍移民,先祖吴鸣珥引领兄弟多人于清乾隆年间先后落业于此。来到白衣场后,劳筋苦骨,寒耕暑耘,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出类超群,吴家很快便成为文冠八乡、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吴氏家族中多人及第入仕、功成名就,其中有数人考取进士,10余人入仕为官;为官者中不乏有秉政善政,德重恩弘之人,先后有多人被诰授大夫。吴家名德重望、浩气英风的几位包括吴德溥、吴德潇、吴镇、吴铣等人。吴德溥,曾受教于同治帝的老师、大学士文端公倭仁,知书达理,学业有成,先后带兵转战于川滇黔各地,因抚边有功,受皇帝嘉赏,后于光绪年间分别升任贵州与云南布政使。吴德潇,先后任多地县令,《清史稿》记载其:“性至孝。博极群书,以进士用知县。”吴德潇与其长子吴樵,为晚清“维新运动”中坚人物,时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变法人士交往甚密,曾参与“强学会”,开办《时务报》。“庚子拳变”中,时任衢州西安县令的吴德潇一家惨遭灭门。吴镇,历任浙江、山东、广西道监察御史等多个官职,为官从政中,其刚正不阿、通理明达之品质,深受赞誉。吴镇还著有《心一斋文集》等书作。吴铣,吴德溥之父,历任知县、知州等职,诰授光禄大夫,从政为民,诸善奉行,被称为“卓伟之才”。吴氏族人,不仅扬名在外,同时重视乡里发展与建设。晚清时期白衣场重振及其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形成,离不开吴家的关注和倾力资费,以及皇家的诏旨与支持。

节孝牌坊、吴氏宗祠与吴氏府邸等吴氏家族古遗建筑是白衣场上甚为华丽的建筑,精工修造、格调高雅、辉煌大气。因于吴家之劳苦功高,清朝廷曾先后准奏请旌,敕建了多座节孝牌坊,包括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张太夫人节孝牌坊、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李太夫人龚太夫人节孝牌坊,以及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李儒人节孝牌坊等。吴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带照壁的石坝广场墙外立有一对高大的双斗桅杆,院内还有戏楼、荷池、花园。吴氏府邸由三大府第组成,即进士第、大夫第和布政使第,每座府第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建筑。各府第檐下回廊相通,镂花大门分别有浮雕匾额“进士第”“大夫第”和“布政使第”的衔称。府邸内外,建筑华丽美观,建成后曾得到了当时的工部尚书倭仁、两江总督曾国铨等文武官员的题辞祝贺。府邸内还有保存完好的吴家从江西运来的岳飞手书“忠孝廉洁”石碑四座。

白衣镇一带曾出土多座汉墓,汉代遗物有砖、瓦、圈井、石臼等。这充分表明了秦汉时期白衣一带就是人居聚集地,也是秦巴和巴渝地区农商贸易往来的中转地。白衣镇近年里出土了两座清代中期的“碗墓”。碗墓是川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整个四川仅发现了四处。墓里的棺木用青花瓷碗和瓷杯围裹,约6000个瓷碗两两之间、摞摞之间用糯米石膏粘连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棺体外壳。瓷质“棺椁”,具有防渗防潮、坚固墓棺的作用。该墓葬的出土,对研究巴地丧葬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也为清代白衣场历史、社会、文化、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考证提供了宝贵资料。

白衣镇四周山色苍翠,风光旖旎,当地之“钟山毓秀”“梯云揽月”“美女晒羞”“黄鹤戏水”“凤凰展翅”“锦鳞搏浪”“魁星点斗”“沙洲牧鹤”“角楼钟鸣”和“古井龙泉”等景观,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赞美。来此揽胜,其间乐,定会让人乐不知返。

白衣老场,顺河而建,常受巴河涨水之害。几百年来,多次遭遇特大洪水,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年。苍天保佑,古镇老街上至今仍保留有很多清代木构建筑与民国砖木建筑。临街房屋多为带有阁楼的两层房屋,底层设计明显是作为商铺使用。青石铺道,老房相连,白衣场宁静、清幽,只有在看到那些颓败的深宅大院和残破的亭台楼阁时,才让人感慨系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