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火的好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人体无火就没了生机,人体上火就是消耗生机

李东垣《脾胃论》:“相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相火是贼火,和人体赖以生存的元气势不两立,贼火大就耗散元气,元气旺就控制了贼火。

戴元礼《金匮钩玄》:“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

能使人体保持冲和状态的是气,扰乱身体各种功能的就是火。

中医没有解剖学,很多人说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制约了解剖学的发展,所以诊断不清到底哪儿有毛病。其实不然,这个因果关系颠倒了,因为中医用不着清楚地诊断到底是哪个器官有毛病,只要通过各种方式保证人体功能的发挥就可以了,所以也无须发展像西医那样的解剖学。

有人因此总结中西医的特点,说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地活”,西医则是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大多数病人会选择活着。中国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正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对生命的重视,以及中医对身体功能的重视。

清朝名医王清任——“少腹逐瘀汤”的创始人,曾多次到疫病暴死者的乱葬岗中或者死刑场上观察死人体内的结构,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算是中医的第一本解剖书了。当时王清任已经发现人的思维产生于脑而不在心,对五脏六腑的位置也作了考证。但是,他的努力始终没被中医主流所承认,甚至认定他的“改错”是越改越错。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意义的那几个独立器官,而是一个个功能系统的总称。从中医诞生之日就注定了这种属性,到王清任想起“改错”时,中医这门重功能的医学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不可能再将重视结构的西医特性添加进去了。

中医的五脏六腑并不能对应我们身上的每个器官,中医说的心绝对不只包括西医的心脏、血液循环,还包括思维神经系统;中医说的脾也不是我们身体里制造淋巴细胞、长在胃下面的那个长条儿的器官,还涉及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乃至生殖系统的功能;中医的肺包括呼吸系统、免疫系统,乃至皮肤的功能;中医的肝也涉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功能;中医的肾则包括了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乃至能量代谢的综合功能。看中医时常提起的“心气”、“肺气”、“脾气”、“肾气”就是人体的正常之火,是分配在各个功能系统中的火力。

前面说过,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人体也是阳多阴少的,自然界的变化或自身调节失常容易引起“阳”和“气”的过多过盛,人体各器官系统里的火力也会因此过大。人会由于很多原因而上火,这些都是“贼火”,会内耗乃至伤害系统的功能。

所以,人一定要有“火”,没“火”就没了生机;又不能上火,上火就消耗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