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取名世民
没有名字的二郎
李渊打马疾行,飞奔在回家的路上。虽是寒冬,他却满身汗水,座下马匹也有些气喘吁吁。李渊勒马稍作休息,看见四周白雪皑皑,飞鸟绝迹,官道上行人稀少,安谧、肃穆的气氛笼罩旷野。就在他驻足远观时,一位和尚打扮的人朝这边走来。李渊眉头微蹙,心想:将近年关了,这个和尚还在云游吗?
很快,和尚来到李渊眼前,他躬身施礼,口里说道:“大人,恭喜你喜得贵子。”
李渊听闻此言,心里一惊,急忙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和尚微微一笑:“大人相貌非凡,贵人风姿,将来必定富贵有加,位列万人之上。而且,你府上新添的贵子,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僧人云游至此,路遇贵公,特地向你道喜。”
李渊仔细打量和尚,见他穿着破旧,面貌清朗,除了一随身钵盂再无其他行李,想了想说道:“我不过凡夫俗子,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大富大贵。今天相遇,也算有缘,如果你不嫌弃,就请随我回府上小住几日如何?”
李渊生性豁达,为人宽厚,喜欢结交各方人士。当时隋文帝崇尚佛教,近年来兴建了不少寺院,对和尚非常礼遇。李渊觉得眼前和尚出语不凡,谈吐暗藏玄机,所以想请和尚回府细细详谈。
和尚微微施礼,朗朗说道:“唐公谦让了,我不过云游四方的僧人,哪能到贵府打扰。请唐公自重,四年后我们还会再见的。”
李渊听了这话,更觉和尚不平凡,下马施礼挽留。可是和尚就是不答应,准备转身离去。这时,跟随李渊的武士刘雷鸣不高兴了,他一把拉住和尚说:“你这个和尚怎么这么不通情理,唐公盛情挽留还留不住你吗?赶快上马随唐公回府。”说着,他抓住和尚的衣领就要把他强行带走。
和尚毫不慌张,挥手一挡,把刘雷鸣的手打了回去。这一下,刘雷鸣吃惊不小:“怎么,你会武功?”
两人你来我往之际,李渊看得清楚明白,他急忙制止刘雷鸣,对和尚恭敬地说:“下人无礼,还请不要见怪。人各有志,我李渊今天不强求了,望贵僧不忘相约之言,我们四年后再见。”
和尚不再理会刘雷鸣,他拜别李渊,转身离去。眨眼间,皑皑雪地上出现一串长长的脚印,而和尚已经不见了踪影。李渊望着和尚远去的方向出神良久,回身吩咐道:“赶紧回府。”
李渊回到家时,天色已晚。他不顾劳累,急忙去看望出生没几天的儿子。窦氏向他述说了二龙起舞的传闻,并且请他为儿子取名。李渊一直惦念路上和尚说过的话,又听说孩子出生时二龙在门前起舞,心里更是惊异。他望着儿子红润可爱的面庞,摇摇头说:“大儿子叫毗沙门,与中原风俗不同,我看,这个孩子还是过些日子再取名字吧。”
隋朝统一全国后,南北方出现大融合的局面,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贵族阶层开始接触和吸收汉族文化。李氏虽然多次与少数民族贵族联姻,但他们本是汉族后裔,所以很快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隋文帝杨坚也是汉族人,在他的允许和带动下,许多在北魏和北周时改换姓氏的汉家族纷纷恢复旧姓,向汉文化靠近。其中,李渊家族就由北周时的大野氏恢复了李姓。李渊身为贵族,受到文化交融的巨大冲击,他不得不认清形势,适应飞速变化的时代潮流。
窦氏听了李渊的话,略一沉思说:“也好。”她本是鲜卑贵族,家族势力显赫,但如今朝代更替,她的贵族身份已经不可比照往昔了。当初,大儿子出生时,南北还没有统一,她按照家族习俗为他取名毗沙门。如今,南北统一已经十年了,汉文化不仅深入到朝廷之中,也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孩子取名确实该仔细考虑一下了。
就这样,李府出生的这名男婴暂时没有取名,而是按照排行被称呼为“二郎”。二郎就是后来的李世民,他在这样的景况下展开了人生的辉煌篇章。那么,他后来为什么取名世民呢?要知道世民二字虽然通俗,却暗含济世救民之意,不仅寓意深远,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为人君主、造福一方等等。事实上,李世民正是一位拯救万民于水火、造福百姓于一世的君主,这么推敲起来,世民这个名字是巧合还是有意取之呢?如果是有意取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人为他取的呢?
书生一语
关于李世民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颇为神奇的传说。
公元601年,李渊离开武功,到岐州走马上任,成为当地刺史。这时,窦氏母子跟随他来到岐州,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转眼间,李世民三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母亲特别喜爱他,常常为他讲故事、念诗歌。每当这时,世民总是侧着脑袋静静地听,不时问上一两句。母亲欢喜地说:“二郎果真聪明,什么都能听懂。”
一天,窦氏为世民兄弟讲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世民听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跑走了。母亲奇怪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不一会儿,小世民回来了,手里握着一枝毛笔,满脸喜滋滋的。窦氏喜悦地搂过世民问:“二郎,你也想学写字?”
世民认真地点点头,拿着毛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李建成见此,夺过毛笔说:“不能乱画,把毛笔弄坏了。”
唐太宗《温泉铭》
窦氏笑吟吟地说:“建成,只要用毛笔练字,毛笔终归都要用坏,可是一日不练,字就没有长进。”
听到这话,李建成脸色一红,低头不语。原来,李建成已经快十三岁了,正是读书学习的大好年华。可是,他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每日都要偷偷溜出家门,到大街上闲逛,四处游玩。这件事情传到窦氏耳朵里,她曾经多次教导建成。今天,建成听到母亲这番话,知道母亲又在暗示自己不好好读书,当然有些难为情。
就在母子三人说话的工夫,一名丫鬟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轻声对窦氏说:“夫人,老爷让大公子到前厅会客。”
“会客?”窦氏疑惑地问,“哪里来的客人,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丫鬟说:“是一位书生。我刚才听他说是偶然路过这里。”
窦氏点点头,吩咐建成说:“去吧,别让你父亲等急了。”
李建成正要转身离开,就见蹲在地上拿毛笔“写字”的李世民站起来,稚气地跟在哥哥身后。窦氏说:“二郎,你要干什么?”
世民眨着眼睛说:“见客人。”
“你还小,不要去了。”窦氏阻止道。
可是小世民很固执,紧紧跟随在李建成身后。丫鬟过来拉着世民的手说:“二公子,老爷没有让你去,你还是在这里等等吧,一会儿我回来跟你玩。”说完,她领着李建成离开后院,转过花厅回廊,到前厅去了。
李世民看着他们离去,噘着小嘴生起了闷气。母亲走过来说:“二郎,走,母亲领你去花园散步。我听说从南方移植过来的橘子树开花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景观啊。说不定今年还会结橘子给你吃呢。”
显然,母亲想用这种方法转移世民的注意力,让他不要再惦记会客这件事。哪知道世民听了母亲的话,摇着头说:“我不吃橘子,我要骑马。”
窦氏笑了:“你还小,哪能骑马。这样吧,让他们领你去马场看看,在那里玩一会儿。”
世民高兴地蹦跳起来,嘴里不住地喊着:“骑马、骑马。”
几名下人进来带着世民离开后院,准备去马场玩。他们路过前厅时,世民好像记起什么,突然挣脱下人的手,飞快地跑进前厅。
前厅里,李渊正在陪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说话,旁边站着李建成。世民突然闯进来,让屋里的人吃了一惊。李渊面带怒色说:“是谁在照看二郎,怎么让他到处乱跑?”
世民仰着脸,声音清脆地说:“父亲,是我自己跑进来的,不关他们的事。”
“你来这里干什么?快回去玩。”李渊说。
“不,”世民回答,“我不玩,我要会见客人。”
这句话让在座的人呵呵笑出声来,那位书生起身走到世民跟前,上下打量许久,面露诧异神色,回头对李渊说:“唐公,不得了啊。您是贵人,您还有位贵子啊。我看二公子仪表非凡,具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不到二十岁,必能做出济世安民的大事来!”
此话一出,李渊惊惧异常,额头上汗珠涔涔,竟然半晌不能回转心神,无法冷静地与书生闲聊下去。
得名世民
原来,这个书生以下棋为名来拜见李渊,见面不久后,书生却神秘地说自己擅长相术,并对李渊说:“唐公骨法贵重,仪表不俗,将来一定贵不可言。”李渊心生惊异,对书生多了几分好感,也多了几分提防。他知道,多年来,隋文帝一直对八大柱国家族实行打压政策,唯恐他们势力强大,危及大隋江山社稷。所以,李渊总是小心谨慎,生怕落下什么把柄。听到书生这么说,他尽管内心喜悦,却假装无奈地说:“我不过一介武夫,哪有什么贵不可言的说法?”书生笑笑,附过身来说:“唐公必为人主。”李渊大吃一惊,额头上渗出一层密密的汗珠。他惶恐失措之际,书生却泰然自若,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手端茶碗继续品茶。
就在这时,李建成来到前厅,李渊这才静下心神,介绍李建成与书生认识。书生打量李建成一番,什么话也没说。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开始谈论围棋。李渊酷爱下围棋,棋艺精妙,在当时非常有名,前来与他交流棋艺的人很多。李建成从小受父亲影响,也喜欢围棋,小小年纪已经具有一定名声了。所以,每每有人来切磋棋艺,李渊总是让李建成来会见客人,一来增长知识,二来开阔视野。
就在三人谈论围棋时,小世民蹦蹦跳跳跑了进来。这次,书生端详世民,说出“济世安民”的话,再次让李渊坐不住了。他知道,这种心怀不轨、大逆不道的言论,绝非臣子该妄议的,一旦传扬出去,就会招来灭门之祸。这些年来,他深知隋文帝杨坚的为人,也深知杨坚对于他们李家采取的一连串恩威并重的措施,如果今天书生的话稍有泄露,那么恐怕李家无一人能够幸免于难。
李渊越想越怕,越怕心神越乱,急忙让人带走世民,让刘雷鸣带着书生去接待处歇息。书生微微一笑,看看李渊,什么话也没有说,起身离去。
望着书生远去的背影,李渊心事重重,转身走回内宅。窦氏迎上来问:“哪里来的客人?建成与客人切磋棋艺了吗?”
《秦府十八学士》之棋图
李渊哪有心思回答这些问题。他神色不安地将丫鬟、仆从们打发走,坐下来对窦氏一五一十说了刚才书生的那一番话。窦氏听罢,也呆住了,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二郎出生时,就有两条龙在门前飞舞;你从京城赶回家时,遇到的和尚也曾经说过他命运富贵的话。如今,这个书生又说出济世安民之语,我看其中肯定有原因。二郎虽然年幼,我看他天资聪慧,机灵善思,行为举止与别的孩子大有不同,长大后一定会有所作为。想必你父子将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人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窦氏少年时眼见北周政权一步步落入杨坚手中,最终隋代周立,这些经过依旧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脑海里,对于朝代更替这样的大事,她并不陌生。
李渊重重地呼了口气,似乎心有不甘地说:“大隋统一天下十几年了,政治稳固,百姓安乐,已经不是南北对立的时候了。”
窦氏叹口气:“也是。”
夫妻俩沉默片刻,窦氏接着说:“对了,二郎快要四岁了,一直没有取名字,眼看就要入学读书了,是不是先给他取个名字?”
李渊回转心神,想了想说:“书生说他有济世安民之才,我看就以此为他取名吧。就叫世民如何?”
“世民?”窦氏轻轻重复一遍,随即高兴地点着头说:“好,我看这个名字虽然普通,却寓意深刻,正符合你我心意,与二郎的性情志趣也相投。”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夫妻俩急忙停止谈论,向外张望。就见小世民兴高采烈地跑进来,身后还跟着一名下人。窦氏看见世民,笑着说:“二郎,你父亲刚刚为你取好了名字。”
“什么名字?”小世民有些奇怪地看着父母。李渊意味深长地看着儿子说:“世民,李世民。”
下人高兴地附和着说:“二公子的名字好啊。”
小世民看看父母,想了想问:“这个名字怎么好?”
窦氏说:“世民是济世安民的意思,就是说你长大了要做一番大事业,报效国家,造福百姓,使国家富强,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世民认真地听着,郑重地点头说:“母亲,这正是我的心意,我长大了要像汉朝的武帝一样,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李渊夫妇听闻此言,对视一眼,急忙遮住世民的嘴说:“二郎,不要这么说。”
“为什么?”小世民不解地问。
窦氏沉思着说:“二郎,父母希望你长大了成就一番事业,你可以做个大将军,保家卫国;你也可以读书习文,考取功名。懂吗?”
小世民似懂非懂,说道:“我不读书,我要做大将军,骑马打仗,像爷爷一样,成为大柱国。”他说着,做了个骑马狂奔的姿势,引得李渊夫妇开心地笑起来。
就这样,李世民在四岁时因为书生一语取了名字。《旧唐书》上记载这件事说:“高祖(李渊)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李世民),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