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教育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来到深圳前,我任韶关市乳源县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当地重点中学乳源中学的校长。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在国家尊重人才、知识的氛围下,内地大规模掀起中小学改造,这所学校各方面条件比较好。

1985年6月我调入宝安县南头中学任校长。当时来到学校后,由于住房紧张,我不得不在非常狭窄的楼梯间里,住了四个月时间。后来,我的太太带着孩子也来南头中学任教,一家人就蜗居在不足4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

记得当时我的亲友来深圳看我时,发现我作为校长竟然栖身在楼梯间,都非常震惊,还以为我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误,被贬到南头中学受惩罚的。

其实来深圳之前,我早有心理准备。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它所能引发的活力、激情和创造性,都让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非常渴慕来到深圳这片令人向往的热土,希望可以大干特干,发挥自己光和热。

所以,我对来到深圳后很艰苦的工作住房条件并不在意,只是埋头安心工作。那时深圳就是一个大工地,推土机日夜开工,劈山填海,到处都是尘土飞扬。我相信,暂时艰苦的住房条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对此我很乐观并充满信心。

果然,一个月后发工资,我拿到了200多元,是在乳源时的3倍多,我很震惊。几年后,我分到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等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后,我分到了164平方米的复式房。

深圳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我相信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造奇迹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