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荫贵论招商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官商关系,是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般而言,近代中国大机器工商企业出现后,决定其是否能够顺利发展的因素可分内外两方面:内部因素以企业自身诸种条件为中心,其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效能占有核心地位;外部因素则以企业发展的外在社会环境条件为中心,其中,官商关系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由“官” “商”联合兴办、以挽回利权和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新型大机器股份制民用企业,这种官商结合方式产生了被称为“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方式。轮船招商局的兴办和这种官督商办的经管方式对此后陆续兴办的许多其他洋务企业有重要影响及表率作用,这已被众多的研究成果所证明。[1]但是,深层次看,这种官商结合形成的“官督商办”方式实际上只是一种模糊的制度框架,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边界,因此它本身就包含了企业在兴办和经营管理中具有的两种可能性:一是商人出资官为扶助,企业的经管权主要掌握在商人手中的“商事商办”;二是商人出资官为控制,企业经管权主要落在官员或官方色彩浓厚,以及秉承官方意志行事之人手中进行经营的“商事官办”。[2]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两种可能性在官督商办的框架中有时可以转换。

轮船招商局1872年成立后,1885年曾进行过重大的人事改组,改组的结果是招商局原商总、商董唐廷枢和徐润出局,官员企业家盛宣怀入主招商局任大权独揽的“督办”。这次改组,就是招商局在官督商办框架中从“商事商办”向“商事官办”的一次转换。对于这次改组和唐廷枢、徐润离局的原因,已往的研究成果大约限于资料,一般都停留在唐、徐挪用局款,被盛宣怀抓住具禀南北洋大臣,因而导致唐、徐出局的这个层面上进行分析,但这种分析似嫌表面;而对于曾任职招商局会办,1881年即被总理衙门奏请“不准再行干预局务”[3]的盛宣怀1885年再次入主招商局任官督办的原因,已有的研究分析同样缺乏深度。

本文利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招商局档案和近年来出版的有关盛宣怀档案,对此问题再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早期工业化演变过程中官商关系错综复杂,特别是根深蒂固的官对商的不信任以及商人本身的弱点,导致中国社会中新式工商企业的发展面临种种困扰和多重制约因素,而这些困扰和制约,是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曲折往复、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