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蜀蚕与丝绸:“china”与成都
世界诸国称中国名号者甚夥,然最广泛者当为支那(china),记支那名号最早出者为印度古文献《摩诃婆罗多》第二篇《大会篇》二十三章十九颂之“Cīna”及《罗摩衍那》第四十二章十二节之“Cīna”,两者皆指称中国(1)。佛经中亦有“Cīna”,汉译佛经音译为“支那”,亦有“震旦”“振旦”“真丹”“真旦”“至那”“脂那”“振那”等异译。此为中西交通史家探讨之热点,但“Cīna”到底指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是中国的朝代称名还是地区称名,其原音为何,为什么古印度以“Cīna”指称中国,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学者对“支那”语源问题分歧甚大,计有“秦”“汉”“瓷器”“日南”“滇”“羌”“丝国”“荆”“成都”“齐”“姬”“苗语”“傣语”“长安”“晋”等诸多异说,意见颇有分歧,莫衷一是。然综观先秦中外交通特别是南方丝绸之路研究成果,证之蚕桑养殖起源以及早期丝织产业,以文献和考古实物审之,“成都”一说似最为合理。证得“支那”语源为“成都”,对认识古代巴蜀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互动与融合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