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十二章

描述了“道”的神秘相貌后,老子又要进一步展示道的“逆向因果”结构。道的相貌恍恍惚惚,重要原因就是里边埋藏着很多“逆向因果”结构,让人看不真、摸不着、说不准。得道的人面对这种恍惚状态,该怎么做呢?老子提出了建议。

这一章的原文如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在这一章里,老子一下子公布了整整十个“逆向因果”结构,排出了一种气势。哪十个?请看:

一、“曲则全”——委曲反能全身;

二、“枉则直”——屈躬反能直伸;

三、“洼则盈”——低洼反能充盈;

四、“敝则新”——敝旧反能出新;

五、“少则得”——因少反能获得;

六、“多则惑”——因多反会迷顿;

七、“不自见,故明”——不亲眼所见,所以清晰;

八、“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明;

九、“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夸耀,所以显功;

十、“不自矜,故长”——不自我矜持,所以长存。

这十条,在老子的言论中非常著名。中国人记住了它们,原因之一是逆向转折既醒目又刺激,不能不让人一见就入心;原因之二是简短好记,读一遍就很难忘却。

整整记了两千多年,其间又有不少学者讲解、阐释、引用,结果就到了非常普及的程度。因此,今天就不必告诉中国读者,为什么“曲则全”、“枉则直”,为什么“少则多”、“多则惑”,大家早已明白。老子这是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思维,实在贡献不小。

第七条的“不自见,故明”,对一般人来说也许会有理解上的顿挫,后来一想也可以明白。原来中国民间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信条,但是如果稍稍进入深层思维,就会发现“眼见”、“自见”很不可靠。例如,我们对几百年前一些朝廷争斗的基本逻辑,一定比“眼见”、“自见”的当时人更加明白。以此类推,比比皆是。

然而,虽然已经普及两千多年,但是不管哪个时代还是有大量的人存在两套心思。一套心思是觉得老子说得不错,另一套心思却仍然一味追求无曲之全、无枉之直、无洼之盈、无敝之新,仍然刻意自足、自夸、自矜。他们觉得,老子的话未必会在自己身上显灵,“逆向因果”未必会在自己眼前变真。

正因为这样,就需要有人向他们做出示范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一”是指道,“抱一”就是守道。“天下式”就是天下范式、社会榜样。

那么,为天下树立什么范式呢?还是第八章讲水的时候表达过的逻辑,只是更完整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章的思维相当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