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冠心病
冠心病的概述
中医学中多属“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其症状的描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为“心病”、“真心病”。主要由气滞血瘀,血脉瘀阻而致不通则痛。六淫寒邪所侵,以致寒凝脉墙,拘急收引;饮食不慎,膏梁厚味,变生痰湿,痰湿侵犯,占据清旷之区;或痰热灼络,火性上炎;或气血津液阴阳不足,以致虚而血行缓慢等,均可导致成瘀发病。七情内伤,气机郁滞,血瘀阻于胸,亦会致胸痹胸痛。一般来说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心气血阴阳不足,标实是指阴寒、痰浊、瘀血等病邪在体内停留。
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为痛的部位在胸骨后中部或1/3处,可向左肩背、左上臂放射;其不典型者则可痛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胸部等处。痛的性质以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烧灼感为主,而以胸闷为主诉者更非鲜见。痛的时间大都在发作时持续2-3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往往因剧烈运动、上楼、负重或情绪激动、喜怒过度及寒冷、饱餐后等诱发。心肌梗塞常见有突然、剧烈、频繁、持续时间较原来延长的心绞痛,原常用药物又不能令其缓解,疼痛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心跳过缓或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冠心病的原因
中医认为,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是:
肾气亏损
随着年龄的增长,脏气功能渐退,或未老而肾亏,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腑,导致阳衰气滞,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
寒邪内侵
由于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如《诸病源侯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
饮食不节
素嗜肥甘厚味或长期饮酒,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渴胸阳,气机示畅,发为胸痹。
情志失调
长期缺乏运动。精神抑制,情志失去平衡,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发为胸痹。
中医辨证分型的对症疗法
气滞血瘀
【临床症状】
胸闷,气短,心胸疼痛较剧,心痛阵作,痛有定处,可因暴怒而致心痛,痛剧则可见肢冷唇青,或痛引肩背甚则心痛彻背,伴心悸、怔忡、舌苔白,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山楂、杨梅、豇豆、砂仁、麦芽、胡萝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西红柿等。
(2)忌食食物
糯米、大枣、龙眼肉等。忌吸烟,酗酒。
【食疗药膳】
(1)毛冬青煲猪蹄
[原料]毛冬青100克,猪蹄1只。
[做法]将毛冬青放入纱布药袋,猪蹄洗净去毛。将两物同放锅中,加葱、姜、大料、食盐、料酒,文火烛烂,去渣即成。佐餐服食,当日服完。
[功效]活血理血,祛痰通络。
(2)三七猪心
[原料]三七粉4克,猪心200克,水发木耳2克,蛋清50克。
[操作]将猪心切成薄片,用蛋清、精盐、胡椒粉、淀粉上浆。
再把三七粉、绍酒、酱油、白糖、味精、生姜末加水兑成卤汁。炒勺内放油适量,烧至四五成热,把猪心片放油中滑开,倒入漏勺内,在原炒勺内放姜末少许,待炒出味后,把滑好的猪心片和木耳倒人,翻炒几下,再加卤汁炒匀煮沸,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3)丹参茶
[原料]丹参9克,绿茶3克。
[操作]将丹参制成粗末,与茶叶以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除烦。
【中医治法】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常方]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9克,赤芍12克,枳壳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地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川牛膝9克,桔梗3克,延胡索9克,甘草3克。
[方义]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枳壳、桔梗开胸行气;牛膝引热下行;生地清热养阴;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胸胁窜痛者,加香附9克、郁金9克,以加强理气解郁;心胸刺痛者,选三七粉2~3克,或乳香、没药各6~9克,以活血定痛;心悸不宁,早搏时发者,加丹参15克、龙齿30克,以宁心定惊。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中药处方】
(1)温胆汤加减
[主治]治拟化痰祛瘀,活血止痛。
[处方]姜半夏、桔梗、陈皮、白术、茯苓、竹茹各10克,赤芍、川芎、红花、枳实各15克,瓜蒌、丹参各30克,橘络、甘草各6克。若兼见心气亏虚者,可加西洋参6克炖水与上药合服之,则相得益彰,效果佳。没有心气亏虚症状者,不可用西洋参,若误用之则痰瘀之邪胶结难解,使心脉瘀阻加重而难涩难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一月为一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再以本方加减研粉,蜜调为丸,以巩固之,力图根除痰瘀交阻之病变。
(2)益气通脉汤
[主治]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脉之效,于是气旺,血活,脉通,痛止,而胸痹可除。
[处方]黄芪、瓜蒌、丹参各30克,党参、白术各15克,当归赤芍各24克,郁金15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陈皮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1月为1疗程,可连服2~3疗程。
(3)当归玄参汤
[主治]活血化淤,解痉止痛。
[处方]当归、玄参、银花、丹参、甘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穴道治疗】
[取穴]膻中、心俞、内关穴。
[操作]贴敷治疗:将丹参、当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公丁香、降香加工制成膏,分别贴于心前区部位、膻中穴或心俞穴、内关穴。每次任选两穴,各贴1张,每次6~12小时,1周为1疗程。
痰浊阻塞
【临床症状】
心胸闷塞,疼痛时作,阴天加重,痰多,或白痰或黄痰,呼吸不畅,形体肥胖,舌苔白腻或水滑或黄腻,脉滑。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平日饮食宜清淡,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质的补充可食用瘦肉、鱼肉和蛋类。
(2)忌食食物
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乳赂、黄油等;平日烧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少吃。
【食疗药膳】
(1)陈皮薏苡仁粥
[原料]陈皮5克,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
[做法]以上诸味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熬至成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功效]宣痹通阳,桂湿化痰。
(2)三仁汤
[原料]瓜萎仁10克,薏苡仁20克,冬瓜仁30克。
[做法]以上诸味洗净,加适量水共煎,去渣留汤。早、晚分2次服用。
[功效]宣痹通阳,桂湿化痰。
(3)泽泻膏
[原料]泽泻500克,蜂蜜250克。
[做法]将泽泻洗净,加适量水煎熬,去渣,加炼蜜收膏。每服2匙,每日服2次,常服有益。
[功效]宣痹通阳,桂湿化痰。
【中医治法】
[用法]化痰泄浊,宣痹通阳。
[常方]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味。
[处方]全瓜萎15克,薤白6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砂仁3克。
[方义]瓜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能加强瓜萎、半夏化痰之力。脾为生痰之源,黄芪、党参健脾益气,脾健则痰无由生。全方共凑清热化痰、益气活血之功。
[加减]苔腻,纳呆者,加苍术9克,以运牌化湿;痰浊郁久化热见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连3克、竹茹9克,以清热化痰;倦怠欲寐者,选黄芪15~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菖蒲9克,以益气健脾,化痰醒神;血脂高者,选蒲黄20克(包煎)、红花6~9克、山植15~30克,以活血降脂。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处方】
(1)栝楼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主治]心胸疼痛,痛引肩背,痛有定处,头晕倦怠,肢体沉重,舌质暗淡,苔浊腻,脉滑。通阳豁痰,化瘀止痛。[处方]栝楼10克,薤白10克,半夏12克,干姜3克,叩仁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丹参12克,郁金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利湿除痰,活血化瘀。
[主治]利湿化瘀汤。
[处方]制半夏9克,枳实9克,茯苓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赤芍9克,沙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30剂为1疗程。
(3)益气除痰汤。
[主治]补气健脾,除痰通瘀。
[处方]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穴道治疗】
[取穴]涌泉、关、合谷、膻中、三阴交、足三里。
[操作]按摩疗法:揉擦涌泉,按摩内关、合谷、膻中、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手法要柔和均匀。
阴寒凝滞
【临床症状】
胸痛时作,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四肢厥冷,苔白、脉弦紧。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山楂、金银花、蜂蜜、生姜、核桃、大葱等温热之品。
(2)忌食食物
如荸荠、莼菜、西瓜、茭白、蚌肉、麦门冬、螺蛳、蟹、柿子、苦瓜、梨、甜瓜等性凉生冷的食品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
【食疗药膳】
(1)四味鹌鹑蛋羹
[原料]鹌鹑蛋10只,红参5克,当归5克,肉桂5克,丹参5克。
[操作]将红参、当归、肉桂、丹参煎成药汁,取鹌鹑蛋打入瓷碗内,入药汁搅匀,加海米2~5克,食盐、麻油少许,上蒸茏蒸熟。
[功效]温阳祛寒,化瘀止痛。
(2)人参富贵香酥雀
[原料]麻雀10只,红人参5克,制附片5克,肉桂3克,胡椒1克。
[操作]上药捣成粗末,将药分装于洗净的麻雀腹内,装盘,加盐、葱、姜、蒜及五香粉适量,蒸30分钟取出,弃药,入油锅内炸酥即成。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3)苏合香酒
[原料]苏合香丸50克(医院或药店有售),米酒1000克。
[操作]将苏合香丸放入米酒中,用文火稍煮,使药丸完全溶化后备用。
[功效]散寒通窍,温经通脉。
【中医治法】
[主治]散寒通阳,活血宣痹。
[常方]瓜萎薤白汤加减。
[处方]瓜萎皮12克,薤白6克,附片9克,桂枝9克,檀香6克,丹参15克,红花6克,细辛3克。
[方义]方中以瓜萎实理气宽胸,涤痰散结,为君药。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为臣药。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一通阳气,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
[加减]胸痛剧烈无休止,喘息不得平卧,属阴寒极盛之重证者,以乌头赤石脂丸(蜀椒、乌头、附子、干姜等)合苏合香丸,以温散通痹止痛。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处方】
(1)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主治]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舌质白滑,脉沉细。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处方]瓜蒌仁15克,薤白12克,枳实10克,桂枝12克,熟附子10克,丹参15克,檀香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瓜蒌丹参汤
[主治]温阳补气,活血通脉。
[处方]全瓜蒌、丹参各30克,薤白、檀香、五味子、炒柏子仁、甘松各12克,桂枝、砂仁各9克,赤芍、川芎、太子参、麦冬各15克,三七粉(冲)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3)当归四逆汤加减
[主治]辛温通阳、宣痹散寒
[处方]当归12克,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3克,炙甘草5克。可酌加干姜、薤白、丹参、檀香等,若疼痛较剧者可加入附子、蜀椒、赤石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穴道治疗】
[取穴]灵道、内关。
[操作]按摩疗法:取灵道、内关,用拇指指腹轻揉1分钟,再重压按摩2分钟,继以推揉1分钟结束。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第二个疗程。
气阴两虚
【临床症状】
胸闷气短,心痛时作,心悸乏力,头晕目眩,心烦不寐,或自汗或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齿痕,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细弱或强代。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忌食食物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食疗药膳】
(1)玉竹猪心
[原料]玉竹50克,猪心500克。
[操作]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约500升。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在锅内留原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熬成浓汁即成。
[功效]养阴生津,宁心安神。
(2)鸡丝烩豌豆
[原料]鸡肉100克,嫩豌豆150克。
[操作]将鸡肉切成细丝,用料酒、葱、姜、盐少许调汁浸好,淀粉加水调汁待用。把豌豆剥好洗净,将油熬热,放入盐,倒入豌豆略炒,再把鸡丝倒入,急炒几下,加肉汤或开水50~100毫升焖烧15分钟,再加入淀粉汁,烩熟即成。
[功效]补益气阴。
(3)黄精玉竹牛肉汤
[原料]牛腿精肉500克;黄精30克,玉竹15克,龙眼肉15克,生姜4片。
[操作]将黄精、玉竹、龙眼肉洗净;牛腿精肉洗净,切块,并用开水氽去膻味。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中医治法】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通脉。
[常名]生脉散加味。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玉竹9克,当归9克,川芎9克,丹参15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
[方义]黄芪与党参配伍,补气效果十分显着;麦冬滋阴生津,滋燥敛火;五味子补益五脏、滋肾益肺;玉竹性味甘平,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效;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燥湿作用;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甘草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多用甘草;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调营卫,解药毒。
[加减]心悸不眠者,加酸枣仁12克、获神12克,以宁心安神;自汗者,加糯稻根12克、浮小麦15克,以补虚敛汗;盗汗者,加知母12克,以清热止汗;胸痛渐剧者,选延胡索9克、川??子9克,以理气活血止痛。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处方】
(1)补气养阴汤
[主治]补气养阴。
[处方]瓜蒌皮、酸枣仁各15克,薤白、郁金、桂枝、赤芍、三七各10克,丹参30克,炙甘草10克。何首乌2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
[用法]米酒1碗(约200ml),清水2碗半(约500ml)同煎。每天1剂,复煎,复煎不加酒。7天为1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益气养阴通络汤。
[主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处方]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炙甘草汤合左归饮加减
[主治]益气养阴、通脉宁神。
[处方]炙甘草12克,党参15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6克,山萸肉6克,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阴虚偏重者可酌加远志、五味子、当归、白芍、女贞子、麦冬、玉竹等;气虚偏重者可酌加黄芪、白术等;若兼有血瘀者可酌加丹参、益母草、三七、赤药等。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穴道治疗】
[取穴]常用穴:分两组。①心俞、内关;②厥阴俞、膻中。备用穴:间使、足三里、神门。
[操作]体针疗法:用穴,每次取一组,二组交替。背俞穴,斜向脊柱方向,进针1.5寸,以针尖碰到椎体,提插捻转至有酸麻感窜至前胸为宜,向下刮针柄2分钟。内关、间使,针尖向上,刺入1~1.2寸,用提插探寻法,使针感向肩胸传导,膻中穴向上平刺,采用常规针法。均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心绞痛发作频繁者日可2~3次。
阳气虚衰
【临床症状】
胸闷心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心悸,畏寒肢冷,腰酸,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或结代。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忌食食物
阳虚忌食物品:鸭肉、兔肉、獭肉(水狗肉)、甜瓜;忌食或少食:鸭血、鸭蛋、阿胶、牛奶、酸奶、甲鱼、螃蟹、田螺、螺蛳、蚌肉、蚬肉、柿子、柿饼、柚子、柑、香蕉、无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萝卜、丝瓜、冬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落葵、莼菜、发菜、君达菜、罗汉果、荸荠、菊花脑、薄荷、金银花、菊花、槐花等。
【食疗药膳】
(1)人参茯苓麦冬粥
[原料]人参3克,茯苓10克,麦冬5克,大米100克,红糖15克。
[做法]将上药水煎取汁,去渣后加粳米煮至八成熟,加红糖,同煮为粥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功效]补益心气。
(2)党参泥鳅汤
[原料]活泥鳅100克,党参20克。
[操作]将泥鳅去头尾洗净,入少许盐及姜腌渍15分钟。锅内放油烧七成热,入泥鳅炒至半熟,加党参、清汤适量,同炖至熟烂,加入姜末、盐、葱花、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扶阳,健脾利湿。
(3)龙眼红枣粥
[原料]龙眼肉10克,红枣10枚,大米60克。
[做法]将以上诸味洗净,加适量水,用文火共煮成粥。早、晚分次服用。
[功效]补益心气。
【中医治法】
[治法]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常方]金匮肾气丸、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减。
[处方]附片9克,桂枝9克,熟地9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丹参15克,檀香6克。
[方义]金匮肾气丸可补阴之虚,助阳之弱。方名肾气丸者,因气属阳,补肾中之阳气也。方中有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以滋肾水,又含附子、桂枝壮肾中之阳;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常用方剂。其中党参补中益气为主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辅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为使药。诸药结合,益气健脾,适用于各种脾胃虚弱证的治疗;
[加减]胸痛彻背者,加制乌头9克、高良姜6克、香附9克,以温经行气止痛;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者,以参附汤(人参6~12克、附片9~30克)参予抢救。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处方】
(1)参附汤加味
[主治]胸闷气短,甚则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处方]人参10克(或党参30克),熟附子12克,干姜9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阳损及阴者,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温冠方
[主治]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20克,全当归、党参、全瓜蒌各15克,桂枝、赤芍各10克,细辛、沉香各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3)冠心通痹汤
[主治]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处方]熟附子lO克,全瓜蒌30克,桂枝18克,炙甘草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贝母9克,法半夏10克,党参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右归饮加减
[主治]益气温阳、活血通脉。
[处方]附子6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6克,杜仲10克,肉桂6克,枸杞子,10克,党参15克。可酌加茯苓、白术、黄芪、鹿角霜、荜拨、良姜、干姜、薤白、桃仁、红花、丹参等。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穴道治疗】
[取穴]心俞、厥阴俞、膻中。
[操作]膏药穴位敷贴法:以代温灸膏或香桂活血膏,敷心俞、厥阴俞或膻中等穴位。
日常保健与预防
饮食保健
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但食盐摄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少吃赤小豆、葫芦、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生活保健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或绷带,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防暑降温上午11时~下午4时不宜外出劳作和远行。当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一般以25~26℃为宜;电扇不要直吹腹部和头部;夜间睡眠要注意用凉被盖好腹部,以免感冒受凉。
起居有序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午睡应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补充睡眠不足。
运动保健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活动强度要适量,不宜剧烈运动;运动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发生,但应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可做体位变动过大的运动,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项目为宜,运动后应无气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骄阳似火的天气,在室内休息静养对健康有利。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心理保健
要培养开朗的个性,人若烦躁发怒、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大怒时,极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以应尽力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
医疗保健
年轻女性的生理性低血压预后良好。所以,有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年轻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头晕、头昏、心悸等症状,用不着烦恼,也不需要为使血压恢复正常而四处求医。如果有明显不适症状,就需要给予适当的治疗。
虽然这些女性用不着吃药,但在日常生活中心脏因患其他疾病需用药时,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因其他疾病求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低血压,以便医生用药避免使用明显降低血压的药物。
另外,最好定期随访。因为某些所谓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低血压病,也可能本是病理性低血压,只是早期未出现有关病理改变而被忽视了。如果是低血压病,则应找出病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低血压的老年人可选用滋补药来调节血压,可每日服用桂圆肉6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中药“生脉散”(人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每日1剂煎服,效果也佳。
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凡可引起头昏、头晕及低血压的药物应慎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视力改变等症状。一旦有这些症状发生,应立即坐下或躺下,并测量血压,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