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二)

近代以来日本跳跃式的发展轨迹,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美国布朗大学历史教授詹姆斯·L.麦克莱恩的《日本史》(以下简称“詹著”),堪称近年来颇有特色的最新成果。

詹著共分“传统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等五篇,论述了自近世至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史,其主要内容与我国史学界通常理解的日本近代史大致相当。对于中国的日本史研究者或读者来说,美国学者的不同视角和表述,还是令人感兴趣的。

首先,为了说明现在和过去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作者强调近世早期(1 603 ~1 868)在日本史中的分量。另外他还认为正是1 8和1 9世纪早期商业的发展和原初工业化,才使日本1 868年后迅速工业化成为可能。

其次,在宏观上作者没有把日本社会或它的历史视为一部成功史。作者认为有时日本的选择产生出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价值的结果,有时他们选择的道路却导致了几乎每个人都承认的悲剧。詹姆斯认为,只须把20世纪20年代社会和思想的活力与30年代末40年代初战争期间的压抑气氛相比较,就能发现日本历史有它自己残酷的迂回曲折。

第三,詹姆斯教授对日本近代史发展过程中某些关键点的解析颇有新意。例如,在阐释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的外部原因时,詹著的看法是:早在佩理来航的数十年前,西方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个刚开放的岛国可以学习欧美的经验,利用他们的技术创新。另外,詹著还认为新的市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现也对刚刚开始其发展旅程的日本有利。19世纪下半叶,交通和通信的革命把世界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而日本早已发展了制造业,能生产从茶叶、生丝到金箔、纽扣和棉纺织品等多种外国人需要的商品。

第四,作为一位严肃的史学家,詹姆斯教授以史实为据,对日本近代史上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例如,他认为南京大屠杀是最为臭名昭著的战争暴行。同样,对美国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的事实,作者也进行了如实的披露:1 929年到1 932年间,日本从美国购买了1 63 500吨废铁(占其进口量的36%),用来冶炼钢铁、制造军火和舰船;到1 938年,日本购自美国的废铁增加为1 006 700吨,占其进口量的74%。同样,1 938年,日本从美国得到了超过60%的进口机床,以及诸如钒、钼等几乎所有的稀有合金。1 939年,日本从本国矿产中提炼出90 000吨铜,但由于需要大量的铜制造雷管和炮弹,当年不得不进口了1 05 000吨铜,其中93 %是从美国进口的。日本燃油几乎80%依赖于从美国进口,高级燃油的依存度更是超过90%。

对20世纪70年代风行一时的“日本人论”,詹著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一方面,作者认为在20年的瞬息变迁之后,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评论家以“日本人论”为题创作了大量作品,再次开始探索独特的日本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民族性格。一些分析家撰写了严肃、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另一方面,作者也看到了昭和晚期“日本人论”变得稀奇古怪和自我陶醉的冷峻现实。他列举了有位主管农业的大臣主张,日本不应该进口澳大利亚的牛肉,因为他的同胞肠子比西方人的短,故而无法消化牛肉及其他西方食品。

第五,詹著还涉及若干中国对日本近代史研究空缺或者很少涉足的一些领域。例如,关于旅日朝鲜人、日本部落民、阿伊努人在近现代日本的悲欢离合等。在我国的研究中,对于阿伊努人的贡献,除了把他们描绘为早期探险者的向导和苦力之外,并没有在新建的开发先驱村或发展博物馆里给他们留下一席之地。但詹著对这些问题尤其是阿伊努人的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当然,在詹著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在记述古代日本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汉字、文学艺术对日本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影响,强调得不够,有的中国文化要素的东传,甚至只字未提,这是令人遗憾的。

然而,通篇看来,詹著还是一部值得一阅,体味开卷有益读书之乐的学术著作。当读者阅读其流畅的中文表达时,应该想起译者王翔教授所做出的贡献,原著英文版的学术质量和中文版译作的文字流畅相得益彰。

本人与詹姆斯教授和王翔教授未曾谋面,受出版社编辑部黄完萍女士委托,拜读詹著中文版译稿,先睹为快,颇受启发,因此不揣冒昧地发表了以上议论。

新著问世,可喜可贺。

是为序。

宋成有

于北京海淀区蓝旗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