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印章
蒯通平静的说道:“活倒是想活,只怕你不会放过我。算了吧,麻烦一会儿让刽子手把刀磨快点,也给我来个痛快。”
韩信哈哈大笑,慢步踱到堂下,绕着蒯通走了一圈,突然抽出利剑,将蒯通身上的绳索斩断。韩信屈身,双手将蒯通搀扶起来,诚恳地说道:“蒯先生,我逗你玩儿的,你不要怪罪。你足智多谋,我非常敬重您。我诚挚的邀请您做我的军师,希望您成全。”
众人没料到韩信居然来这么一出,觉得非常意外,面面相觑。蒯通将信将疑,问道:“韩将军,我一个败军之将,你能留我一条性命就不错了,还这么看得起我,请我做参谋?”
韩信恳切的说道:“千真万确,请您不要怀疑我的诚意。”就这样,蒯通投降了韩信。
此时,帐外,刑场上。陈余被绳索绑缚着,跪在地上,刽子手持砍刀,肃立一旁。张耳提着一壶酒,拎着两只酒杯,来到陈余跟前,盘膝而坐,说道:“陈兄,多日不见,没想到今日再见竟是诀别。”
陈余抬起头,透过凌乱的头发,望着张耳,说道:“我没有输给你,我是败在了韩信手中。”
张耳一边斟酒,一边凝重的说道:“想当初,你我一齐出生入死,情同手足,却不料反目成仇,竟到了这步田地。”
陈余:“我问心无愧。当年巨鹿之战,我怕死不假,但我怜惜将士们的性命,这也是真的,所以我才没有去救援。张魇、陈泽来求援,我也的确发出过救兵,只是都被秦军所灭罢了。倒是你张耳,根本就是个表面兄弟,居然敢怀疑我,还趁机夺了我的兵权。有你这样做兄弟的吗?。。。。。。”张耳愧疚的低下头,无言以对。
陈余继续谴责:“再后来,戏亭分封,项羽不公,居然封你为王,那把赵歇与我置于何地啊?你倒是恬不知耻,欣然接受了项羽的封赏。你自个儿掂量掂量,你有何德何能与赵歇平起平坐,你凭啥凌驾于我之上?”
张耳恼羞成怒,回怼了一句:“倘若当初项羽是封你为王,你会怎样?”
陈余一怔,竟哑口无言。张耳、陈余二人陷入尴尬的沉默,过了半晌,张耳将一只酒杯递到陈余嘴前,感慨道:“往事不堪回首,就让往事随风吧。喝了这杯酒,就当我为你践行了。”
陈余目光深邃的望了张耳一眼,微微点头,将这杯酒一饮而尽,连呼了几声:“畅快,畅快。。。。。。”随后,张耳举起另一只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起身给陈余深深的行了个礼。夕阳余晖下,随着刽子手的大刀一挥,张耳的脸颊滚下了两行热泪。
不远处,王旭、莫负将张耳、陈余二人诀别的情景尽收眼底。王旭感慨万千,双眼有些微微泛红,对莫负说道:“兴许我刚才向韩信求情,就能把赵歇、陈余两位兄弟救下。”
莫负:“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你可以尝试跟宿命作抗争。但是,你拯救了赵歇、陈余两位的命运,改变了历史,却可能把其他人推入火坑。你做了他们两个人的天使,却成了千千万万人的恶魔。”
王旭:“真会这样吗?”
莫负:“谁也不敢保证。就像渔夫钓鱼,你觉得鱼很可怜,偷偷把鱼放生。你为这件事感到高兴的时候,渔夫一家子却饿死了。”
王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真的就没别的办法了吗?”
莫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跟这些被历史判了死刑的人做好朋友。”
王旭:“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吗?”
莫负:“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活得够久。”
王旭:“眼睁睁看着他们死,我良心过意不去。”
莫负:“你要学会健忘,这样就能让良心好受一些。”
井陉之战结束后,汉军休整了数日。韩信正要下令继续前行,突然探子急报:“不好了,项羽派大将钟离眜领兵渡过黄河,就快杀过来了!”
韩信忙中不乱,迅速进行部署,与钟离眜展开连番恶战,终于艰难的击退了楚军。紧接着,韩信率领三军,相继平定了赵国数十座城池。随后,韩信向蒯通请教:“赵国基本被我平定,我想攻打燕国,你有何良策?”
蒯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陈余身经百战,却一着不慎,死于井陉之战。您俘虏魏豹,诛杀陈余,威震天下。赵国百姓都臣服于你,不敢妄动,形势对我军非常有利。
然而,我军接连作战,非常疲惫,难以为继。此时攻打燕国,倘若陷入持久战,保不准齐国会趁火打劫。您不如按兵不动,在赵国休养生息,威慑燕国。燕国弱小,在我们强大的赵国面前,肯定会心里发慌。届时,您再派人去游说燕国,燕王韩广必然望风而降,齐国也就没机会搞小动作了。”
韩信连声称赞,采纳了蒯通的计策。不久之后,韩信派蒯通出使燕国,燕王韩广果然举国投降。之后,蒯通又建议韩信:“张耳颇得赵国人心,你不如奏请刘季等人,封张耳为赵王。这样,您也可以与张耳结个善缘。”韩信深以为然,向刘季上书,请求封张耳为赵王,刘季准了。
刘季接连收到韩信发来的捷报,顿时精神振奋,领着诸将回到了前线。刘季派人修筑甬道,用于运送粮草。项羽知道后,采纳了范增的计策,屡次率军攻袭甬道,以致汉军粮草不济。刘季甚为忧虑,召集众人商议。郦益基献策道:“您如果能够复立关东六国,六国势必对您感恩戴德,任由您驱驰。届时,您就能称霸天下,项羽也得向您称臣。”刘季额首称赞,连忙命人刻好印章,准备让郦益基巡游各国,对各国诸侯进行分封。
恰逢其时,张子房从外地归来,听说了刘季要分封诸侯的事儿,当即大惊失色,连忙觐见刘季,说道:“到底是谁进的谗言?真要分封诸侯,您就大势去矣。”
刘季一惊,连忙问道:“为何?”
张子房:“方今之时,您和项羽,谁强谁弱?”
刘季:“项羽强。”
张子房:“您跟项羽抗衡,需要东方六国的盟助吗?”
刘季:“需要。”
张子房接着问道:“把土地分给东方六国的诸侯,六国的武将、谋臣各归其主,还有谁追随您打天下?”刘季顿时哑口无言。
张子房:“楚国强大,我军弱小。六国诸侯要想夹缝里求生存,他们是会跟着您,还是跟项羽?”
刘季茅塞顿开,当即销毁了那些印章。
战事持续进行,项羽步步紧逼,将刘季围困在荥阳城中,并断绝了汉军的粮道。刘季再次召集众人,说道:“我军被项羽围困,粮草不济,如之奈何?”
众人正无计可施,纪信走出班列,说道:“形势危急,我有一计,可保汉王您突出重围。。。。。。”
。。。。。。
随后,刘季按照纪信的计策,写了一封投降书,送给项羽,声称“今夜在荥阳城东门举兵投降”。项羽收到刘季的来信,半信半疑,但还是在入夜时分率领三军在荥阳城东门等候。过了一盏茶工夫,突然城门大开,只见城内两千名妇女一涌而出。楚军拦阻不得,城下乱成一团。
楚军又是推搡,又是叫骂,场面乱成一团,直到天亮才把这些妇女打发走。这时,从城内缓缓驶出一辆豪华的马车,马车上半躺半坐着一人,穿着汉王的服饰,还用衣袖蒙住脸面。
楚军将士见“刘季”出降,振奋不已,山呼万岁。项羽尚在得意,唯独范增瞧出那人举止可疑,于是纵马出列,拔剑指着“刘季”,呵斥道:“一大老爷们,还跟我遮遮掩掩、扭扭捏捏。把手给我放下,让我瞅瞅。”
那人只得乖乖挪开衣袖,范增端详许久,终于看出端倪,暴喝一声:“你究竟是谁,竟敢冒充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