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南北朝之气吞万里刘寄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7章 波澜涌动

请问大楚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十个人中起码有九个半不知道:楚朝?有这么一个朝代吗?莫非是陈胜(张楚)或项羽(西楚)?这怪不得大家,只怪这个“楚朝”实在是短命,而且其地位又未得到正史的承认,尽管它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短命的大楚朝,一开局就没什么好兆头。十二月九日,桓玄住进建康的皇宫。谁知就在他登上皇帝御座的时候,也不知是因为他体重超标,还是御座本身让人动过手脚,这个本该质量很过关的座位竟一下子塌了。摔了一跤的大楚皇帝很没面子,在场群臣全都大惊失色。好在此时,侍中(晋朝同时有四个侍中,桓谦和殷仲文都是)殷仲文挺身而出,及时展示了马屁精的专业精神:“这一定是因为皇上的恩德太过厚重,连大地都难以承载!”桓玄才转惊为喜。

这件事让殷仲文糊弄过去了,但桓玄并不心安。一个多月后,大楚永始二年(404)二月一日夜,长江突发洪水,大水突破堤防,冲进石头城(今南京市西北),卷走了不少百姓。当时,百姓的哀号呼救声与怒涛澎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震天动地。正在皇宫中,尚不明缘由的桓玄听到后,大惊:“难道是有人造反了!”

桓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早在他称帝前,百姓对他越来越失望,各地对他的反对声浪渐渐从无到有,由小变大。

大亨二年(403)九月,原殷仲堪的旧部庾仄,乘着荆州刺史桓伟病逝,新刺史桓石康未到任的机会,集结七千余人,突然进攻襄阳,打败雍州刺史冯该,攻克城池。而后庾仄设立晋朝七代皇帝的祭坛,声称要为晋朝讨伐奸贼桓玄。后来,桓石康到任,调大军征讨襄阳,庾仄战败,逃往后秦。

同月,已逃到南燕的高雅之和中书侍郎韩范上疏南燕皇帝慕容备德(慕容垂的幼弟慕容德),请求燕军南下讨伐桓玄,声称“桓玄犯上作乱,上下离心离德”,“即使不能平定吴会,至少长江以北唾手可得”。但慕容备德考虑再三,不愿惹是生非,只在都城广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按史书记载,参加此次阅兵的军队多达步兵三十七万,骑兵五万三千,战车一万七千辆,这几个数字肯定被大大夸张了),便不了了之。燕军南下虽未成为现实,但证明大楚朝那些流亡在外“持不同政见者”,时时“亡我之心不死”,威胁仍然是现实存在的。

不久,更大的乱子发生在益州(今四川)。水淹石头城的同月,益州刺史毛璩(qú)拒绝接受桓玄授予的散骑常侍、左将军官职,不承认这位大楚皇帝,并扣留了桓玄的使臣,传檄四方,列举桓玄的罪状,号召天下共讨之。

毛璩,字叔琏,祖父是东晋初年的名将毛宝,父亲毛穆之曾为益州刺史。毛璩年轻时曾为桓豁(桓温弟,时任荆州刺史)手下参军,后又转任谢安府下的参军,不久调往辅国将军谢琰(山阴之役中败死孙恩之手的那位)麾下任征虏司马。在太元八年(383)的淝水之战中,毛璩立下战功,升为宁朔将军、淮南太守。后来又因讨平海陵县青蒲一带的乱民有功,再升为西中郎司马、龙骧将军、谯梁二郡内史。孝武帝执政末年,毛璩接替郭铨担任益州刺史,从此开始节制蜀中,在昌明与道子两党的历次争斗中,他一直采取中立立场,从未参与,所以他既非桓玄的旧敌,也非旧友。

但现在桓玄篡位称帝,原先一直不管闲事的毛璩终于冲冠一怒,起兵了。他命部将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挥军进攻,打败了楚朝任命的梁州刺史桓希,然后亲率益州军沿江东下,推进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备的托孤地)。立国没几天,楚朝的西面就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