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是这样译成的
读了一本书中的某个情节后,忽然对名著十分地厌恶起来。
这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写的关于怎样做枪手的一段经历。这个安徽枪手在北京差点混不下去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批活儿:改编100部世界名著。这个活怎么干呢?书商的要求是:一页上只改10个字,改一个字给3分钱。具体操作如下:拿来一本正版的世界文学名著,翻开某一页,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哦,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你完全可以把它改成:哦,宝贝儿,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刚好改了3个字)于是,一页10个字,每字3分钱,那一页就是3毛钱,一本书总有个300来页吧,那好,100块钱就到手了,100部按250本(好多名著都是多卷本的)算,那就是2.5万!
这都是些什么名著呢?有雨果的《悲惨世界》,也有小仲马的《茶花女》,还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等等,全都是一等货色。这些书按上面的要求改编完后,就是所谓的新版翻译,署上信手杜撰的译者名字张三或者李四乃至王五,拿到那些不起眼的小出版社出版,这样就可以省去一大笔翻译费。原译者看了只有干瞪眼,又不好说别人抄袭他的作品,是啊,就你会翻译,别人不会啊,再说了,两个版本也不完全一样啊。瞧瞧,书商就是这样赚钱的。
世界名著是这样出版的,真让我开了眼界。以前我总是很佩服那些搞翻译的人,没想到世移时移,现在是翻译人才辈出,胆子也大,个把月就能翻个几十部。现在我知道了那些甚至出现在地摊上的世界名著为什么在卖一折甚至更低了。同样的道理,我也有些知晓那些盗版书出版为什么总是那么神速了,因为现在根本用不着一个字一个字打,而是整本书整本书地扫,这种书商简直就是吸血鬼。他们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就是在卖纸。你看看,他们就是在靠卖纸来赚钱的。
于是想到了和名著相关的目前图书出版的三个问题。第一,书出得越来越快。只要你关注一下,什么张国荣、什么伊拉克,最多不超过三天,就会有新书上市。这些大部分是剪刀+浆糊的成果。6岁的小子也出传记。这样的后果是,2002年末全国的图书库存积压高达50亿册、300亿人民币。第二,克隆跟风不止。克隆是比较明显的标志,只要书市上有一本《天亮以后说分手》,马上就有《天不亮就分手》上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明星传记、股票旅游,中学生出书热,词典大全热,励志图书热,管理图书热,文学经典热,有人统计说,书市上有50多个版本的《红楼梦》、《西游记》,有60多个版本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第三,猎奇低俗。现在的书市是要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不要什么书也有什么书。而且这种思维深深影响着许多人。以我为例。去年我出的一本杂文类的书,原书名是《洗澡的思维》,朋友和编辑都说太雅,然后我将《鱼找自行车》和《下半身现象》请他们选择,他们一致认为下半身有卖点。难怪我的一位朋友会将他的杂文集子弄成《忍不住想摸》,摸什么呢?只有天知道!
牢骚是这样发,其实,我仍然深爱着各种名著。在我的眼里,名著是几百上千年人类文化精英的深厚积淀,是浮躁时代惟一可以认真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名著被如此编译,真是可惜了那些上好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