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杜仁杰 一首

杜仁杰(1201—1282),原名之元,字善夫,后字仲梁,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属山东济南)人。金正大四年(1227)进士及第。蒙古军据山东时,到河南投靠元好问避难。开兴元年(1232)北渡黄河,至山东东平,投靠军阀严实,为严氏幕宾三十余年。元世祖初年,严氏世侯被撤。杜仁杰返回故乡,寄情诗文,结交名士。王恽挽诗称之“细吟风雅三千首,独擅才名四十年”。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 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幺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

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幺拨。

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躁,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

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挨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我。

以第一人称视角、通俗口语记述庄稼人初次进城看戏的经过。是关于元代剧场表演的重要资料。《耍孩儿》又名《魔合罗》(一种类似泥娃娃的玩具)。此曲牌多用于套数,且带有数首煞。煞,曲牌,曲式灵活,一套中可用若干支,冠以数字,且数字多为逆序。举例而言,此曲中的“五”,即“五煞”,表示此曲是倒数第五支《煞》。

○庄家:庄稼汉。

○构阑:勾栏,宋元时期城市中的演艺场所。

○差科:差役和税捐。

○纸火:祭祀用的香烛纸钱。

○椽(chuán):承屋瓦的横木。

○院本:金元时期的戏曲形式。

○《调风月》:剧目名称。后文《刘耍和》亦为剧名。

○幺末:早期元杂剧的别称。

○敷演:宋元戏曲术语,即表演。

○赶散:随处做场演出的江湖班子。

○妆哈:捧场喝彩。

○团圞(luán):环绕。

○赛社:秋收后祭祀田神的活动。

○筛锣:敲锣。

○央人货:害人精。央,同“殃”。

○皂头巾:黑色头巾。

○直裰(duō):本为居家常服,后指僧道所穿的袍子。

○爨(cuàn):一些简短的表演。

○幺:幺末,杂剧的别称。

○行行行说:边走边说。

○那:同“挪”。

○皮棒槌:指磕瓜,杂剧演出使用的皮棒槌,用软皮包裹,内充绵絮。副末用它打副净,惹得观众发笑。李伯瑜有《小桃红·磕瓜》,专咏此物。

○刬(chǎn)地:反而。

○驴颓:骂人话。

宋 / 佚名 / 打花鼓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