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董事、R&D效率与企业价值:探寻中国转型时期的企业发展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本章小结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技术董事、R&D效率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技术董事与企业价值的关系。R&D效率是研发活动投入和产出的比值,R&D效率的高低代表了研发部门研发能力的强弱及科技水平的高低。其中研发投入主要包括人员投入和物质投入,研发产出主要包括人员产出和专利数。自主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构成。其中,创新环境主要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投入主要是指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产出主要是指专利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对比R&D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不难发现,无论是R&D效率还是自主创新能力,它们的主要考察形式均为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投入主要包括人员投入和物质投入,其中人员是指技术人员,物质主要指资金;产出主要以专利衡量,专利包括发明类型的专利、实用新型的专利和外观设计类型的专利三种。因此,R&D效率可以作为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至于技术董事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考察二者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第一节主要从政府补贴、制度环境、市场竞争、财务特征和公司治理探讨了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不仅为信息使用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节主要从R&D效率的影响因素这一角度出发,从市场结构、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及资金四个方面梳理了有关R&D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从而为本书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节主要从企业创新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与方法三个方面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述评,为下文实证研究中的指标界定提供了指引。技术董事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文献较少。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以往的研究中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研发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①多数文献没有考虑实证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如果模型中的变量(特别是主要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很可能影响最后的研究结论,以至于研究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问题所在。②较多文献没有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的滞后性效应。研发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无法及时获得回报。研究者如果不考虑滞后效应,那么研究结果同样不能反映事实情况。③通过整理文献,不难发现,多数国内文献存在样本过少、预测期过短等问题。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制度相对不健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我国研发创新进程中的阻碍。研究样本过少、周期较短很可能导致实证结果不能反映事实情况,这样的研究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④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一些新的指标会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在构建评价指标时多采用常规指标。另外,在创建评价体系时,大多数学者把各基本要素放在了同一个层次来考虑,割裂了各层次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独立的、静止的、分散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其结果很难反映企业创新的实际状况。⑤不同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很可能导致学者们的结论产生较大差异。另外,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评价方法也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复杂的评价方法对实际工作者而言,掌握起来相对困难,这就使得评价方法只能为专家所用。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了现有文献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要取其精华,同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实证部分注意变量(特别是主要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模型中建立相应的交互项,并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以期解决模型中存在的交互问题。如探究技术独立董事和技术非独立董事与R&D效率的关系时,要考虑技术独立董事和技术非独立董事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企业的R&D效率。②在后续研究中,R&D效率贯穿整个实证部分,而R&D效率的测度主要是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比值。通常来说,研发产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要注意研发产出的滞后性问题,如构建模型时加入滞后一期或两期的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变量,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变量,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③实证的结果真实可靠性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样本的大小以及预测期的长短。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样本和预测期是重中之重。④评价指标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关系着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如在构建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时,要将系统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有机结合,将新型指标引入评价体系中,建立各层次指标之间的联系,并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是今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一种新思维。提高企业研发效率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因此本书还将研究技术董事与企业价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