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第一节 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与专业术语
一、疾病的命名原则
中医外科疾病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来命名。如以部位命名者,有乳痈、子痈、对口疽等;以穴位命名者,有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以脏腑命名者,有肠痈、肝痈、肺痈等;以病因命名者,有破伤风、冻疮、漆疮等;以形态命名者,有蛇头疔、鹅掌风等;以颜色命名者,有白驳风、丹毒等;以疾病特征命名者,有烂疔、流注、湿疮等;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以病程长短命名者,有千日疮等;以传染性命名者,有疫疔等。
另外,采用两种命名方法同时应用者也经常存在,如乳岩、肾岩翻花等,既含有部位,又具有疾病的特征。
二、专业术语
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术语很多,常用的基本术语如下:
疡:又名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指外科。
疮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者指一切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者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指疮疡溃破后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翻于疮口之外的肉芽组织。
痈: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疽: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如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疔的基底部的描述。
应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后,用手按压时感觉内有波动感。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过程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肿胀范围。有护场提示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提示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袋脓:溃疡疮口较小或切口不当,致空腔较大如袋,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于内,如脓入袋中。
痔:痔有峙突之意,古代将生于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的突起小肉称为痔,如鼻痔(鼻息肉)、耳痔(耳道息肉)等。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漏:指溃疡疮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包括瘘管和窦道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瘘管是指体表与脏腑之间有内、外口的病理性管道,或指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窦道是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多为阴证。以痰取名的疾病大致有疮痨性病变(如流痰、子痰等)和囊肿性病变(如痰包、痰核等)两类。还有一些疾病虽不以痰命名,但其病因与痰有关,如气瘿、肉瘿等。
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之结核病。
岩:指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岩与癌相同。
毒:凡能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中医外科以毒取名的疾病很多,通常是指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时毒;或火毒症状明显、发病迅速的一类疾病,如丹毒;或某些疾病难以定出确切病名者,如无名肿毒等。
瘤:瘤者,留滞不去之义。凡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聚而成形,结成块状物,称为瘤。相当于西医的体表良性肿瘤。其特征是随处可生,多数不痒不痛,推之移动,生长缓慢。一般分为六瘤,即气瘤(神经纤维瘤)、筋瘤(静脉曲张)、血瘤(海绵状血管瘤)、肉瘤(脂肪瘤)、骨瘤(骨瘤、骨肉瘤)、脂瘤(皮脂腺囊肿)。
五善:“善”指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心善为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肝善为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脾善为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肺善为声音响亮,不咳不喘,呼吸均匀,皮肤润泽;肾善为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七恶:“恶”指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心恶为神志昏惚,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肝恶为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脾恶为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肺恶为皮肤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扇动;肾恶为时渴引饮,面容黯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脏腑败坏则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气血衰竭(脱证)则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如阳证疮疡表现为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
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逆证”。如阳证疮疡表现为初起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善证与恶证多指全身表现;顺证与逆证多指局部表现。善证与恶证、顺证与逆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尽可能转恶为善,转逆为顺。